分享

5种建筑师不得不知的设计构思方法~

 方寸陋室 2019-09-25

我们常说的建筑学中的构思并非平常的思考方式,当然也不是为玩弄手法的胡思乱想。

建筑的构思是紧扣立意,以独特的、富有表现力的建筑语言达到设计新颖而展开的发挥想象力过程。

而且,这个思考过程必须贯彻设计的始终,以保证建筑创作构思的整体性。

那么,什么是一个真正好的构思呢?

构思的重点在于创新,也就是说应该这种构思在实施可行基础上具有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品格。

在做方案时,很多同学更偏重于玩手法,误以为在建筑形式上标新立异,就是一个好的构思。

老实讲,建筑形式确实最能引起人们的直观反映和评价,也很容易让外行的人赞叹这是一个牛逼的建筑。所以很多建筑师将追求形式作为一种简单粗暴的构思手段。

但我认为光是这是不可取的。

如果一个建筑师仅仅是追求形式,那么他的设计就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甚至堵塞更广阔的构思渠道。

因为建筑创作不单限于形式处理,现代创作已有了新的概念和含义。

建筑学已经集各种学科之大成全面地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的变化,在学科上它已跨越生态学、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美学以及技术科学等宽广的领域。

这些方方面面既是进行建筑创作的构思源泉,又对设计起着限制与约束的作用。

因此,好的构思是建筑师对创作对象的环境、功能、形式、技术、经济等方面最深人的综合提炼成果,而不仅是凭空的单纯形式的标新立异。

形式是否美观不是建筑设计的绝对评价标准,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加分项。

所以,形式应当是追随其功能的。

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拓宽构思渠道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八一八~

1 | 环境构思

建筑物总是存在于某一特定环境中,所以环境就成为了一种构思源泉。但如果建筑的构思一旦离开了对建筑周围环境的研究和分析,建筑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因此,许多有成就的建筑师历来十分重视建筑与环境的结合,把环境作为创作的首要出发点。

在现代主义风格形成早期,正值一战结束,欧洲百废待兴,建筑发展中久已存在的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在当时的形势下,柯布提出了新建筑五点,力求解决的当下的主要问题,方便扩大生产。

但随后由于现代风格建筑存在着没有结合环境,以及未能满足人的情感等问题,在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十次的会议中被提出,随后便有了更多元的建筑形式。

▲萨伏伊别墅

比如世界著名建筑师贝律铭的三个设计杰作:美国波士顿的约翰汉考克大楼,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和巴黎罗浮宫改建,都是如何将环境中新旧建筑的有机结合作为建筑创作构思的主要矛盾。只是每个建筑的表现形式略有不同而已。

约翰汉考克大楼位于教堂旁,贝老爷子为了消除两栋不同时期的建筑在形象上的对立雨突兀,所以将大楼全部覆盖反射镜面玻璃。

这个构思在于通过反射天空使大楼达到消隐的状态。而面对教堂一面的玻璃幕墙又因反射作用,使得与古典教堂虚实相映,从而达到新旧建筑兼容并存的目的。

▲美国波士顿的约翰汉考克大楼

国家美术馆东馆是建在一梯形地段上,贝老根据这个特殊的环境,结合功能,将建筑分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体量组合。

新馆与旧馆在轴线上对位,又通过材料呼应使新旧建筑在建筑形式对比中求得整体的有机统一。

▲国家美术馆东馆

▲国家美术馆新老建筑间的对位与呼应

而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在新旧建筑如何在环境中形成有机整体更是一个难题。

因此,老爷子别出心裁地将扩建部分的5万m⊃2;内容全部设计在地下,仅在原有建筑群中心广场上建一个32m见方20m高的玻璃金字塔,作为地下部分的入口。

这种设计手法完美地解决了功能问题,而且这种基于环境的处理还给旧建筑群增添了许多光辉。

▲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建筑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是多元的。

因此,环境构思要解决好建筑与天际呼应,建筑与周边对话,建筑与地下衔接三大有机结合的关系,上述贝老爷子的三个杰作可称得上是环境构思的楷模了。

2 | 平面构思

建筑平面的设计实质上是建筑功能的图示表达方式,每一个建筑都有其自身特定功能所决定的平面形式。

建筑创作就是要妥善解决各种功能问题,所以如果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设计建筑,使得传统平面设计模式被打破,应该算得上是一条重要的创作之路了。

比如,在旅馆建筑平面设计中,门厅在构思上通常都是作为交通枢纽来处理。因此,旅馆平面在满足功能条件下,门厅的面积一般都不大,而且功能内容也不多,空间尺度比较适中。

▲北京和平宾馆门厅

但是波特曼 (John Portman) 却反其道而行,在旅馆建筑平面构思上就做了另类的尝试。

于是风靡世界的共享大厅就这样被创造了出来。这次尝试不但振兴了旅馆业,还开创了旅馆建筑平而设计的新模式。

▲亚特兰大海特摄政旅馆首层平面

▲亚特兰大海特摄政旅馆共享空间

这时候小伙伴们要问了,要做出有意思的空间了是不是学会了这一点就够了?

事实上,以功能发展平面并不是平面构思创新的唯一出发点,在大量各类公共建筑中,哪怕是你早就熟知的功能关系,也有一个突破固有模式的平面构思问题。

它往往就是使你的方案与众不同的触发点。

例如,在学校建筑中,教室通常都是长方形平面。然而北京四中教室的平面却采用了六边形平面构思(尽管现在这种平面构图方式已经不太常用,但在当时,这种手法可谓是相当创新的)。

之所以建筑师会以六边形作为基本平面模型,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观看黑板的视角、视距来决定最佳平面形式的。

也就是教室后部的三条边和视距所控制的弧形相顺应,教室前面的两条斜边与视线基本吻合。

因此,六边形比矩形更接近有效功能空间,面积也能得以更充分的利用,变宽的走道在教室门口还留出供人流缓冲的角落。

同时多个六边形组成的教学楼还创造了丰富多变的形体和新颖活泼的外观。

▲北京四中教学楼及教室平面

▲北京四中教学楼走廊

▲北京四中教室

所以,平面构思一旦在科学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模式,必定带来新颖的设计成果。

而流线是公共建筑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特别是对于交通类,博览类建筑而言,如何巧妙组织流线、根据流线合理组织空间,从而获得富有个性的建筑设计是平面构思的重要渠道。

如昆明汽车站从合理组织人流、货流,妥善安排进站流线与出站流线的创作构思出发,采用半圆形候车大厅。

比起一般的矩形大厅模式有以下这些优点:

1.在同等面宽的情况下,弧线长度大,可获得更多的停车位。

2.旅客的步行距离均匀且较短。

3.旅客在入口处可一目了然地看到各班次候车位置,行进路线与视线一致,方便旅客找到等候位置。

4.放射形座椅排列使中间过道形成头宽尾窄,符合人流交通的特点,为进站口提供了缓冲余地。

5.发车位呈放射状,车辆进出、转弯较为方便。

6.行李沿弧形廊道输送,比矩形直角转弯方便、简捷。

▲昆明汽车站平面图

博览建筑结合流线处理的平面构思最典型实例莫过于古根海姆美术馆,赖特以“组织最佳展览路线”的立意,采用外围直径为30一39m的围绕中庭布置的螺旋形坡道展廊。

先将观众用电梯送至顶层,然后顺着坡道步行而下,展览路线从上而下一气呵成,使观众保持连续的观赏情绪和注意力,并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建筑外貌。

▲古根海姆美术馆内部空间

▲古根海姆美术馆外部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的空间形体更是千变万化,但凡是成功之作都不是建筑师的凭空臆造,而是根据功能分析所进行的独特平面构思。

例如,观演建筑在功能上既要解决好听的问题,又要解决好看的问题。因此,音质与视线设计尤为重要。这是观演建筑突出的设计矛盾,也是进行平面构思的源泉之一。

西柏林音乐厅为了使声能均匀地分布到整个观众厅,不但顶棚采用两片下凸形,而且侧墙长短不一,布局似乎毫无规则,同时设计者还利用短墙把听众席分成若千不规则的区域,通过短墙的反射使听众获得一次反射声,取得了不对称的空间扩散效应。

这种奇特的平面不受传统观演类建筑三段式的固有模式约束,利用独特的平面构思完善地解决了视听问题。

▲柏林爱乐音乐厅

▲柏林爱乐音乐厅

综上所述,对于单一功能类型的建筑,建筑师不能被传统模式束缚手脚,结合特定条件进行平面构恳,从而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成功之作是完全可能的。

3 | 结构构思

结构是采用一定的建筑材料、按照一定的力学原理与构成形式所建立起来的建筑支撑体系,是构成空间的“骨架”。

所谓结构构思就是对建筑支撑体系,“骨架”的思考过程。使其与建筑功能、建筑经济、建筑艺术等诸方面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特别是现代结构为建筑创作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它不仅能保证技术上的可靠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构成新的空间界面、空间形式、建筑轮廓,其结构本身也具有各种形式美。

▲鸟巢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厅

▲意大利都灵劳动宫

4 | 经济构思

经济条件始终是建筑设计的制约因素,在某种情况下,往往可上升为决定建筑设计的命运。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经济条件完全束缚了设计者的手脚。相反,若能从经济构思变苛刻条件为创作动力,则建筑设计同样能取得令人敬佩的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并不仅指建筑的造价而言,由此可涉及到选址、建筑标准、空间利用、结构形式、材料选用、节约能源、施工方法等等。

它们都贯穿着经济的观点。如何以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是设计者经济构思所要考虑的问题。

如曼谷的 The Commons 这个面积约在5000平米的项目预算总造价只有不到5000万人民币。

▲ 曼谷的 The Commons

▲ 曼谷的 The Commons 内部空间

5 | 哲学构思

这种构思方法听起来挺难的,实际上哲学本是研究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法则的科学,那么用来指导建筑设计就是建筑中的哲学了。

实际上,每一位设计者都是以某种哲学观在指导自己的建筑创作,诸如形而上学的观点,辩证法的观点等等。

只是我们常以习惯的思维方式在进行设计,却没有意识到哲学观点的指导作用而已。

若要以哲学为构思出发点,则必须有意识地在设计一开始就确定一种上升为理论的哲学观为立意,使一座看似很平常的建筑物能蕴含深层的哲学观点。

特别是对于竞赛的设计,这种哲学构思往往可以产生一种突破性的设计方案。

▲ 阿利耶夫中心

▲ Bloom+Voss设计超级游艇

▲ 2016evolo摩天楼竞赛

因此从上述中可以看出,设计者的创作思维不一定仅局限在“造型”这个狭小的天地里,甚至陷入一味玩弄形体变化而无创作新意的形式主义中。

只要开拓思路,多渠道地开发构思源泉,定会产生优秀的作品来。其次,一个好的构思,在设计中要贯彻始终。

同时,又需要不断完善构思自身,使之真正成为一种有目标的建筑创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