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和区分(三)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25

——现实中的唯物和唯心主义【(二)从对真理的态度上去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什么是真理呢?

真理其实是记录人类对自然(包括人和人的思维、人类社会)正确认识的理论,以及记录人类相互协作和改造自然的正确方式和方法的理论,即正确的认识论和正确的方法论。

由于自然是无限的,人的视野又有着局限性,这样造成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会绝对正确,更不会绝对的完善。所以我们现在所确立的正确理论(即真理)都是相对的。

承认真理具有相对性的人是唯物主义者,不承认真理的相对性,不允许怀疑和发展真理的人是唯心主义者。不管他们的脑门上本来贴着什么主义的标签。

对真理的态度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从理论上我们也可以推导出绝对真理论是唯心主义思想,我在这里略去,下面仅从行为实践方面推导。)但它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做任何事情,不管它的简单与复杂程度如何,总要有简单观念、思路或复杂的理论做指导,这思想观念通常以经验、规程步骤、法规章程、伦理道德、经典理论、上级命令等等方式出现。经验、经典中肯定有不切实际、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但绝对真理论者不会也不允许怀疑真理和理论的正确性,不会也不允许对他们认为正确的理论进行修正,用这样的理论指导行为或实践,会直接犯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片面性和表面性方面的错误,这些方面的错误正是唯心主义的。用绝对化的而不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事物是形而上学的,当然也是唯心主义的。

在实际中坚持真理的绝对性,首先会导致行为的失败和生产力的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把一些理论奉为绝对真理时,会导致人们的思想被禁锢、言论和学术自由被限制,从而导致科学技术的倒退。

古今中外的一些最伟大的哲学家都是相对真理论者。就连庄子也是,他在《养生主》的开篇中就说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通‘怠’。倦怠)(通‘矣’,了)!(停止,此处指停止学习知识和停止探索真理)而为(反而认为是)知者(有学问有智慧的人,掌握真理的人),殆(危险)而已(并且使个人的学识和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处于停滞和倒退的局面)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绝大部分人把庄子这段话理解到相反的方向上去了,造成这种理解的关键原因,是人们理解错了文中出现的几个“已”,也就是“殆而为知者,殆而矣!”中的几个“已”字。其中第一个可能是副词,后两个“已”字都不能作副词用,它们都是动词,停止的意思。我在上面对引文的几个关键词做了注释,按注释来理解庄子这段话,不会出现前后逻辑上的矛盾,当然也读不出庄子消极、厌世的一面。庄子认为不应该停止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他当然也不是绝对真理论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