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古提倡清廉为官,唐朝一皇帝却想大臣贪污,这究竟是为何?

 鹿文康金 2019-09-25

字数:1332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纵观整个封建王朝,都是提倡清廉为官的,例如朱元璋为了官吏机构廉洁,绞尽脑汁想出不少招数,后来的海瑞更是受到百姓追捧。试想一下,如果不尽力去维护官僚机构的廉洁,那么势必会激起底层民众的反感,进而掀起起义、推翻封建王朝统治。

可唐朝却有一个奇葩皇帝,一反常理,居然给大臣下了贪污的命令,这究竟是为何?

这还得由一个人开始说起,那就是陆贽,三国陆逊的后代。到他父亲时,家族已经没落,只混到一个县令的职位。然而,更为不幸的是,父亲还过早的离世,靠着母亲将他拉扯成人,在18岁那一年考中进士,当了一个县尉。

可不久,县尉的凳子还没有坐热,陆贽就被卸职还乡。无奈,陆贽只好专心研究学问去,期盼在将来能够得到重用。

当时,寿州刺史张缢名望很高,陆贽听说后,像看见偶像一样,立刻收拾东西跑过去,虚心请教。交谈三日后,张缢发现陆贽简直就是奇才,于是结为忘年之交。不仅如此,张缢还赠送钱财百万,“请作为太夫人一日饭食的费用。”陆贽不敢接受,但又不敢不接受,于是收了一点茶叶,算是心领。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这话一点没有错。博学多才的陆贽先补任渭南县主簿,后迁任监察御史,再度步入仕途。唐德宗还是太子时就听过陆贽的名声,当上皇帝后,立即召陆贽入朝为官,出任翰林学士。

这唐德宗是一个苦命的皇帝,出生于开元盛世,见证了唐朝最繁华的年代,却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或许正因为如此,即位之初,唐德宗政治相当清明,对有才华的陆贽极为信任,逐渐委以重任,而陆贽也感恩皇帝的知遇之恩,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许多成绩,最终在贞元八年(792年)出任宰相一职。

为相期间,陆贽保持清廉作风,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建议皇帝广开言路、轻徭薄赋、储粮备边,消弭战争等。一时间,天下百姓无不感动流泪,唐朝江山开始转危为安。

然而,陆贽清廉作风却起许多人的不满,认为陆贽你自己不贪污,谁也管不着,但是你不能要求太过于严厉啦,明明有些东西不能算贪污,都是一些正常的礼尚往来,偏偏要指责为贪污,这也太不不近人情吧?

唐德宗听说后,也觉得陆贽“清慎太过”,这样是不利于交际的,恐怕会影响正常的公务,于是派遣翰林学士顾少林口传密旨:“清慎太过,都绝诸道馈遗,却恐事情不通。如不能纳诸财物,至如靴鞭之类,受益无妨”。

唐德宗的意思很明白,你陆贽可以“奉旨贪污”了,不用怕,朕给你撑腰。可陆贽却不领这份情,向皇帝表示过谢意后,依旧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清廉作风。

这下,唐德宗不太高兴了,因为唐德宗自己就很贪,喜欢收集各种财宝,虽然古代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总得做做样子给天下的臣民看嘛,两人就逐渐产生了嫌隙。

之后,裴延龄等奸臣不停诬蔑陆贽,利用唐德宗不爱听陆贽的进言,百般污蔑,终于使唐德宗发怒,准备杀掉陆贽。幸亏得到谏官阳城等人拼死相救,才保住一命,降为忠州别驾。

在忠州那十年,陆贽变了,不太愿意出门见人,而为了避免再度受到诬陷,陆贽也不敢著书立说,只是寄情于艺术、医术等方面。或许,他的热情已经被磨灭了,只期待真正明君圣主出现,可以将他召回去。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顺宗即位为帝,随即下旨召回陆贽,但诏书还没有到达忠州,陆贽就病逝了,享年52岁。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