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GXF360 2019-09-25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以优美的语言,深沉热烈的感情回忆了作者从儿时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生活片段,他采用了双重视角,一方面以孩童的无知眼光、蒙昧心灵去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人与事,展现孩童眼中的风土人情,从而让读者体味到作者儿童时期生活的美好与缺憾。另一方面,鲁迅又辅以成人视角来反观儿童时期的生命体验,用成人的评判标准去重新衡量世界,以成人的视角来思考和反省成长过程,突出社会和体制的种种弊端。

一、巧妙选点,儿童看“儿童”的故事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鲁迅先生在1928年将自己先后撰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出版,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学生对作者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好奇,就势引导学生去读整本的书,正是时候。虽然它所反映的生活场景与我们的时代不同,但他对童年经历的精彩呈现,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鲁迅《朝花夕拾》的标题,细究起来,可做一个分类:

从目前的鸡腺病毒病流行状况分析,虽然感染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在曾经发生过疫情并接受过疫苗接种治疗的地区,鸡腺病毒病的发病率极低,在一些区域甚至完全没有再次出现。因此,鸡腺病毒病的免疫诊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制度作为影响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因素,对人口、产业、空间、社会等方面的“乡—城”转化规则及外部环境进行规约,进而起到引导和控制作用。⑳当下,在城镇化过程中仍存在相关制度供给不足问题,如乡镇行政管理权限不足、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的弊端不断凸显等影响了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发展,使各地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出现瓶颈制约。总结各地实践,可采取以下具体策略进一步完善制度供给。

以人为题:《藤野先生》《范爱农》

如果选用8.8级螺栓(屈服强度为640 MPa,抗拉强度为800 MPa),考虑到拧紧力矩控制预紧力的±25%的偏差,螺栓受到的实际应力可能达到640 MPa,超过螺栓的屈服强度。为此,选用10.9级M36高强度螺栓(屈服强度达900 MPa,抗拉强度达1 000 MPa),能满足强度要求。

以事为题:《父亲的病》《琐记》

毫无疑问,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实践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大都依托于具体的教学主题,通常附属于HPM教学实践,在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实践后对融入效果进行测评,以此看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例如报告11在数学史融入对数教学实践后,研究者用学生课上对工作单的作答、小组及全体讨论的录音及课后两份匿名的问卷来评估学生知识的获得及学生对使用数学史的意见等.报告17中,研究者用前后测、田野观察及最后的问卷来评估实践效果.

[3] Taina Bucher, If...Then: Algorithmic Power and Polit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p.3.

以民间庙会、戏剧角色为题:《五猖会》《无常》

以熟悉的小动物为题:《狗·猫·鼠》

武国堂:2013年,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安委会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狠抓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落实,突出重点领域、重要时段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汛前检查、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及“打非治违”“防坍塌防坠落”等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工作。

以一个人与一本书为题:《阿长与<山海经>》

其他:《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利用七年级学生对《二十四孝图》的绘本较为熟悉,自然对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特别有兴趣。调动之前学生看过的儿童读物绘本的形象性积累,让学生读《二十四孝图》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则孝道故事。学生自然在读中和作者同“笑”老莱之“迂”,郭巨之“傻”。进而在笑过之后明白: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

看似读故事,实则走近了儿时鲁迅的童年,开始领会了鲁迅以儿童之眼来看古代“孝道”之可笑。

二、来回穿行,实现文本细读

1.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双重转换

如学生在读《五猖会》一篇中,作者先写自己对“五猖会”的向往,以及终于有机会去看时激动喜悦的心情,但这种美好的情感最终被父亲要求背书而打击得无影无踪。待“我”读熟,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对去“看会”,已觉索然无味了。这些感受都是少年鲁迅的真实体验,视角都是儿童的视角。学生感同身受,也很容易读懂。

但文章中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学生则要转换视角,从成人的视角来思考。这是成年鲁迅的抗议之声,看似对父亲的不理解,其实是深层次地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对封建社会的思想习俗和家长制的不满。

又如,《父亲的病》中对中医的议论,是“我”对父亲的病没有被中医治好的反省,是从成人的视角发出的思考。后面又以儿童的视角,描写父亲在“我”的大声叫嚷中痛苦地咽气的惨状,然后又回到成人的视角沉痛忏悔——“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错处”。

这样,鲁迅在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转换过程中,不断地咀嚼童年经历,从儿童——封建重压下的弱者的角度去抨击庸医误人和封建文化对儿童心灵的腐蚀。

2.以“人物”为抓手,寻得阅读之法

不难发现,《朝花夕拾》中,长妈妈在《狗·猫·鼠》《五猖会》《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篇文章中或多或少都有所提及,笔墨最多的自然是《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如何成功地塑造长妈妈这个真实而引人深思的人物的?在长妈妈这个人物身上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例读一篇《阿长与<山海经>》,再以同一人物为抓手,实现由精读到泛读的自然过渡。

推荐理由:全书以中国历史时序排列,分为史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明、清(1644~1840)、清(1840~1911)、中华民国共15卷(25册),1700万字。全书各卷均以综述与治乱兴衰、经济、国家控制、社会结构、精神文化、社会生活等六编构成,以专题形式叙史,后附主要参考史料、历史纪元表。

(1)七嘴八舌说说“阿长”。(学生自由说说作者从文章开端对阿长的形象刻画)

(2)人物称谓前后显变化。(“我”平时怎么叫她?憎恶她时怎么叫她?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时,怎么看她?)

(3)参悟标题藏“玄机”。(读完后回过头来探究一下本文的题目,“阿长”代表的是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所表达的感情,“山海经”事件是彻底改变了“我”对长妈妈看法的重要事件,也正因为此,“我”才真正由“厌烦”长妈妈变成了“敬重”长妈妈。)

(4)把握人物,悟出读法。(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直接抒发对阿长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陶渊明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顺着作者思路写法,就能把握文意。那么教师利用这四步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似乎感到长妈妈一无是处时,柳暗花明,寻到“先抑后扬”之读法。

三、知人论世,促进深度理解

作家肖复兴这样评价鲁迅其人其作品:他不只是作为文学家出现在我们的语言课本上的,而是作为思想家横亘在我们民族多灾多难又是世纪动荡和变革的历史坐标系上。他的书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文学的章法和技巧,更是精神和心灵的滋养。以写促读,是引领学生进入深度阅读的不二法门。可结合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分层级来启发:

1.如阅读《五猖会》后,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选“点”申发,写成评论性小片段。)

2.如在《五猖会》和《父亲的病》这两篇文章中,鲁迅先生都写到自己的父亲,那么鲁迅对父亲的情感我们怎么评价?(由“点”到“篇”,关联篇目进行分析得出:无论是小时候的不理解,还是父亲死后对父亲的怀念,鲁迅对父亲都是有深厚感情的。)

3.如读完《朝花夕拾》整本书,写成基于整本书的随笔,角度自选,题目自拟。(由“篇”到“面”,知人论世,写出个性化随笔。提倡学生以“我”之眼,写出鲁迅之眼的深邃。)

飞越沧桑的世事,鲁迅以儿童独特的视角,淋漓尽致地抒写对生命,对世界的独特体验。愿我们拥有一双永恒的“儿童之眼”,去寻觅阅读之趣、世界之美。

式(7)表明,土体的饱和渗流与非饱和渗流的方程表达形式是一致的,饱和渗流就是饱和度为1时的非饱和渗流。进行土体非饱和渗流分析的核心问题在于建立非饱和渗透系数与饱和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且土体非饱和区域的基质吸力在实际状态下表现为负的孔隙水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