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房宫赋》与《赤壁赋》的比较教学

 GXF360 2019-09-25

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赋作仅有两篇:一为唐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一为宋人苏轼的《赤壁赋》(又称《前赤壁赋》)。虽然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赋作数量不多,但是因为赋体作品非诗非文、亦诗亦文的特点,往往使得赋体文学在高中语文的古典文学教学中显得较为特殊和困难。

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习惯将这两篇作品定位为普通的文言文,把这两篇课文的教学归属于普通的文言文教学,因此掩盖了其作为赋体文学的独特性。语文教材(人教版)也是这样处理的,教材编写者将《阿房宫赋》与《师说》《谏太宗十思疏》《种树郭橐驼传》并为一个单元,将《赤壁赋》与《陈情表》《祭十二郎文》《愚溪诗序》并为一个单元,这两组作品除《阿房宫赋》与《赤壁赋》外均属于“散文”范畴。显然,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并不在于突出“赋”体文学的特征。中学语文教师也习惯于从普通文言文的角度对这两篇赋作的结构、语言以及思想主旨加以梳理、分析和总结,较少将作品的形式、内容与赋体文学的特征以及赋体文学的发展演变结合起来,也很少将《阿房宫赋》与《赤壁赋》这两篇作品加以比较从而组织教学。事实上,无论是对《阿房宫赋》与《赤壁赋》这两篇课文的结构、语言特点还是思想主旨的挖掘与分析都与赋体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阿房宫赋》与《赤壁赋》置于赋体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加以比较,正好可以从语言、结构以及思想主旨等各个方面将这两篇作品的同异清晰地呈现出来。

一、从作品语言比较《阿房宫赋》与《赤壁赋》的差别

明人徐师曾《文体明辨》将赋分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古赋”即汉赋,寓讽谕之意,是相对唐代“律赋”而言的,主要是为了批评“律赋”过于拘泥声病对偶而提出的,《阿房宫赋》即为 “古赋”。明人吴讷《文章辨体》甚至认为杜牧《阿房宫赋》“古今脍炙,但大半是论体,不复可专目为赋矣,毋亦恶俳律之过而特尚理以矫之乎?”可见《阿房宫赋》有意以议论抵抗俳律而向散文体赋靠拢的努力。“文赋”是宋代的赋,是相对“俳赋”的形式而强调内容散文化的赋。虽以“文赋”命名宋人之赋,然溯其源,屈子《卜居》《渔夫》肇其端,而《子虚》《上林》《两都》为其典范之作,具备“首尾是文”的特点,而后人仿其作,变成了 “议论有韵之文也”,如《赤壁赋》等。因此“古赋”与“文赋”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其形式均表现为首尾是文,中间是赋。其中间之赋,以铺张为靡,专于词者或为俳赋,或为律赋;其首尾之文,以议论为便,专于理者或为古赋,或为文赋。

尽管此次事件可能只是在钻探工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对于具体的施工方却影响甚大,它关系到工程的连续性和安全性,也关系到一个队的建设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在公司的后续影响是很大的,甚至可能产生蝴蝶效应。

但《阿房宫赋》与《赤壁赋》毕竟分属不同的时代,处在赋史上的不同发展阶段,因此又有着不同的特征。《阿房宫赋》为晚唐之赋,虽如上文所言力抵俳律之恶而几不可目为赋作,然唐时仍以骈文为宗,故虽有韩柳古文运动的勃兴,终不能取骈文而以古文代之亦是事实(即如李商隐,生当晚唐而为骈文大家亦可为例)。因此《阿房宫赋》一方面受着当时骈律的影响而多用对句;另一方面,《阿房宫赋》又受着汉代大赋如《子虚》《上林》《两都》《二京》的影响,赋辞多铺张扬厉。如《阿房宫赋》描摹阿房宫的雄伟壮阔: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先写阿房宫的地势险要,次写阿房宫的雄伟宽广,“覆压三百余里”,房屋“不知其几千万落”,以至于“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又如《阿房宫赋》写秦宫的奢靡华丽: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可谓极尽铺陈夸饰之能事,这就是汉代大赋典型的写法。又如《阿房宫赋》夸饰秦宫的纷奢也是典型的大赋铺陈之法: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而《赤壁赋》为宋人苏轼所作,彼时古文运动如火如荼,散文观念深入人心。苏轼不仅以散文笔法入诗,而且也以散文笔法入赋。显然,《赤壁赋》的创作深受作者古文观念的影响。在《赤壁赋》中以此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的文字并不多,比如夸饰当年曹操顺江东下之威势的文字算是运用了大赋的手法: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通过访谈和实验,一致认为目前来说字幕确实是帮助听觉障碍者实现无障碍网络课程的最好途径之一。而像中央电视台一样配备专门的手语老师能够提高课程的效果,但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成本。

像上段这样以大赋“铺采摛文”的手法来写作的文字在《赤壁赋》中并不多见,而且就语言的排比整齐来看,《赤壁赋》显然不如《阿房宫赋》,因此也导致了《赤壁赋》的气势也比不上《阿房宫赋》。《赤壁赋》重在议论,更多的是采用类似散体文的写法,娓娓道来,并不在气势上加以渲染;而《阿房宫赋》虽也有议论,但其写法却重在渲染烘托,以此反衬出秦由盛而衰的历史寄慨。因此,《阿房宫赋》近于古赋(大赋),而《赤壁赋》则是典型的文赋。

含平衡机约束条件的区间直流潮流模型与方法//鲁广明,严剑峰,丁涛,谢昶,李方兴,吕颖,毛学魁//(20):80

二、从作品结构比较《阿房宫赋》与《赤壁赋》的差别

既然《阿房宫赋》更接近于古赋(大赋),因而在很多方面便具有大赋的特征。比如《阿房宫赋》重语辞的铺张而轻情节的叙述,又比如卒章显志、曲终奏雅的文本处理,均符合古赋的特征。《阿房宫赋》共分四段,第一段极写阿房宫地势的险要以及阿房宫建筑的雄伟壮丽。第二段夸写阿房宫中的美人与珍玩,烘托秦朝统治者的奢靡。第三段始转入议论,然作者用意仍在渲染“秦爱纷奢”的浮华。第四段为议论,兼有抒情,表达了六国不爱其人而被秦所灭,秦不爱其人而被后人所灭的历史教训,也抒发了作者“后人复哀后人”的沉痛哀叹。仔细梳理《阿房宫赋》的文本,可以发现全赋的主要内容都在铺饰阿房宫的华丽雄伟以及秦王的奢靡,所用表现手段为铺采摛文,极尽渲染夸饰之能事。课文最后一段凸显作者的议论,宣扬“爱民”的主张,所谓“曲终奏雅”。

《赤壁赋》为文赋,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显然与宋代散文的写作有着深切的联系。全赋共分五段,第一段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形,展现了一个清风明月的幽美境界。在这一段中,作者点明了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地点(“赤壁之下”)、人物(“苏子与客”)以及事件(泛舟以游),完全是散文创作的手法,虽然也有对句的运用和情景的渲染。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快乐与客人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情绪由乐而悲。这是全赋情绪的第一次转折。第三段写客人感叹人生短暂,兴亡无常的悲慨。这一段客人解释了产生悲观情绪的缘由,以曹操为例说明对历史兴亡无常的无奈,且发表了对人事短暂的感叹: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这段文字多用对句以渲染人生的渺小与无奈,只好把“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寄托于悲风而已。《赤壁赋》毕竟是赋而非散文,所以这段文字从某种层面上体现了它的赋体文学特征。

(二)队员互评,取长补短。自我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有些志愿只会看到自己的优点,有些志愿者则显得自卑,仅仅停留在自己的不足上。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他人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中队辅导员在活动后可以组织队员们召开一次“表彰大会”,让队员都说说自己在活动中所发现的英雄身上的美好品质。通过他人互评的方式,队员不仅能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还可以在活动中学会关注他人,用赞赏的目光去看待别人,取长补短,获得积极成长。

第四段写作者劝慰客人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作者追求旷达自然的生活态度。所谓“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乃造物者之所藏,故应当从容享受造化的恩赐而不用去考虑历史兴衰和人生无常。第五段写客人在主人的宽慰下转悲为喜,主客纵饮,兴尽而眠,“不知东方之既白”。这是全赋情绪的第二次转折。细观全赋,拥有非常明确的情节,从头至尾贯串了一条非常明显的线索,显然是散文的写法。至于全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与其说是受到了汉大赋的影响,毋宁说是先秦散文如《孟子》《庄子》以及纵横家言等传统书写方式在赋文学写作中的遗留。

然而兔具有夜行性和嗜眠性,白天表现十分安静,运动较少,采用相同的高气压暴露方案,减压病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稍低于人类,实验研究中应考虑这一差异。另外,兔体表为毛发覆盖,难以观察减压病产生的皮肤症状,不宜用于皮肤型减压病的研究;兔对环境影响亦很敏感,具有耐寒、不耐热的特性,实验应用中应考虑季节性差异,需严格控制环境温度。

三、从作品主旨比较《阿房宫赋》与《赤壁赋》的差别

《阿房宫赋》既属古赋,自然也继承了古赋的讽谕传统,体现了赋家的传统赋学观。《阿房宫赋》虽然大部分篇幅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以渲染阿房宫的华丽与秦朝统治者的奢靡,而在赋作的结尾,作者展开议论(所谓“曲终奏雅”),揭示了统治者不爱其民一定会遭到民众的抛弃而覆灭的道理,这是典型的儒家“仁政”观的体现。《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虽有“风流才子”之称,其实杜牧也与通常的中国读书人一样关心当时的政治局势。他曾研究且注释过古代的兵书《孙子兵法》,并且写成如何抑制地方军阀的势力以及如何应对西部民族的策论。晚唐时代正是一个藩镇割据、党派之争以及西北戎事频发的时代,作者身处这样一个不幸的时代,又有着强烈的事功理想,因此批评暴秦不爱惜六国之民的用意其实也正是针对当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

属于文赋的《赤壁赋》并不一定具有如古赋一样的讽谕政治的自觉性,更倾向于以赋作传达个人的情感。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先后于1082年的秋、冬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并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是一个凝聚了太多历史记忆的意象,但作者在作品中并没有直接展示出如古赋所必需承担的政治讽谕功用,而是宣扬一种远离政治的旷达闲适的生活方式。

有一天,易非下夜班后回家,隔着防盗门,都听见了小家里其乐融融的笑声,她也受到了感染,不知不觉在脸上浮现出一朵微笑,可当她推门进去的时候,三人的笑声都戛然而止,传到半空中的笑声都被他们吞了进去,大张着的嘴巴伪装成一个个的呵欠,他们捂着嘴巴、伸着懒腰、站起来,关了电视,回到各自的房间里去了。

总之,由《阿房宫赋》到《赤壁赋》不仅反映了唐、宋赋家的赋学观念的转变,更体现了赋由古赋向文赋演变的发展历程。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如果能结合作品的文体形式,并且将属于同一文体类型的作品置于文体发展史上去探讨课文的形式与内容,或许不无裨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