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经典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看“经典”教育

 GXF360 2019-09-25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央视最新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掀起了文化类节目的新一轮收视高潮。当商品文化充斥着这个浮躁的社会时,央视陆续推出了《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令人耳目一新。离我们逐渐远去的名篇又一次激荡起了我们的心灵。

一、“经典”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仔细梳理了一下我们浙江省目前使用的语文课本,浙江省目前的语文教材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必修1-5语文课本。在这五册必修书目中,涉及经典教育的篇目有37篇,譬如有选自先秦散文的荀子的《劝学》,庄子的《逍遥游》;有选自唐宋散文的韩愈的《师说》,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等;还有选自唐宋诗词的,如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李清照的《声声慢》等。在95篇语文课文中,经典文学作品占据38%的比重。此外,我们的选修科目中,还有《论语》选读、《史记》选读、唐诗宋词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这些数据说明,我们的经典教育一直活跃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而且所占篇幅和比重不低。但是在感到欣喜的同时,倍感遗憾的是我们的选修课程只能选择其中1-2种选读课本,而且在这1-2种选读课本中,我们也是择要教学。也就是说,真正落实到课堂中的经典教学也就是这么区区37篇。

尽管如此,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教学改革以崭新的姿势一直在探索未来教学的新内容、新形式,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出台,“课程内容要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一次跃入大众的视野,高中语文古诗词背诵篇目由原来的14篇增加到了72篇。《静女》《无衣》《涉江采芙蓉》等经典篇目将再次回归课堂,这都是课改中的大事。

按照2014年出台意见,专硕研究生在当初入学时,是按照报考的导师不同,本身有自己的专业。但是,目前仅如大内科、大外科、神经内科、妇产科、儿科等二级学科的临床培养的不同,在具体的三级学科如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感染科等专业技能的临床能力锻炼上基本未予区分,导致毕业时除了毕业论文或撰写文章SCI等可以区分不同学科的专业背景外,无其他手段可以体现三级学科的专业素养。看似来自不同专业的‘专硕’都有进入各科室轮转学习,但又无任一专业的突出,实则沦为‘全科型’培养模式。

1.体悟生命与自我。李嘉诚先生在其子李泽钜和李泽楷的孩童时期,每天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两个幼子共读一小时的《论语》《庄子》《孟子》等,李先生以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教会自己的孩子如何做人。而“如何做人”这一道德要求,我想通过经典教育再合适不过了。从《三字经》中的“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论语》中提倡的不言而化、以仁德树人到现在的国学教育,我们都能看到通过经典教育后的学生对生命和自我,有了重新的体悟和认知。

2.感受美的情感与体悟。我们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感受到了秋天的自然美,我们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感受到长江的壮美,我们从金石书画中感受到艺术的美。所以,接受经典教育的过程,就是感知审美的过程。

3.树立文化自信与文明传承。“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童蒙养正,固本培元,何时开始学习经典?我想从孩提时代开始,让文化渗透人心,让文明在青少年手中代代传承,这把火炬才会光耀千秋。

三、从“经典”教育到人文课堂的探索实践

1.在课堂中让学生穿越摩登“红楼”

我在课前调查了一下,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有多少,结果50个学生中只有3个学生举手,大多数学生都未曾阅读过整本的《红楼梦》。这个结果似乎有点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所以,在开始的两节课,我讲述了《红楼梦》中前五回的情节,譬如“木石前盟”“女娲补天”,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等情节,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然后我要求学生们按照课本中对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描述,让他们手绘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一开始,学生们表示有点难度,我则鼓励他们多读几次。结果,学生们在反复阅读之后,大多数人都能很好地描绘出来,并且能回答出“为什么王熙凤的住所要紧挨着贾母,贾政的住所要设在贾府最中心位置,而贾赦的住所却离贾母较远”。这就是阅读课文后,学生自己找到的答案。

在第三堂课中,我让学生想象穿越回古代,如果你是林黛玉、贾宝玉或王熙凤,身处贾府,分别会有怎样的体会,你从他们的着装和语言描述中,能分别感受出他们怎样的人物性格?有一位女生抓住了课本中黛玉出场时的眼神描绘,另一位女生则抓住了黛玉的心理描写“时时在意,步步留心”八个字,她们告诉我说:“老师,我觉得黛玉很敏感,又有点多愁善感,自卑又自尊。”“自卑又自尊”概括得多么准确。我又接着追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老师,是因为她寄人篱下的特殊经历。”而这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和心理我觉得很难用语言描绘,所以我播放了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视频,黛玉的一举一动、一颦一态通过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获得了非常直观的感受。

由蒸汽压缩系统和蒸汽再生系统组成一个闭环循环系统,循环利用二次蒸汽已有的热能,在系统稳定后可大幅减少外部锅炉蒸汽,大大节约系统的能耗。

2.剪一段阅读时光给学生

用构造法解题,关键是构造,它无一定之规,表现出思维的试探性、不规则性和创造性[2].本题还可通过构造函数y=lnx与y=ax-1或构造函数与y=a来解决.

语文课一周只有5节,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基本碎片化。我在想能否化零为整,将有限的阅读时光拼凑成完整的阅读时间。譬如,早读40分钟,它就是一段完整的阅读时光。一般我会要求学生大声诵读经典课文,我希望他们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的素养,品味文人们的思想。又譬如,学生们有个午间课约有20分钟时间,这是一段极好的阅读时光,我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经典篇目自由阅读,并且就里面的美妙文字写一则短小的读书摘记,字数不限,可以是精美的内容摘要,也可以是阅读后的心得体会,这是学生们的文化午餐时间。语文教学就是应让学生多接触高雅文化,多体验主流文化,获得审美愉悦,培养人格精神,成为高度的文化自觉者。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在这个杏雨纷飞、樱花满地、海棠依旧的春季来临之际,我希望通过我有限的教学和无限的热忱,影响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喜爱。让我们通过以身传道的方式,不仅让经典飞入寻常百姓之家,而且还要让经典飞入大众的心间。

3.1.3 教师总结,索引补充 由于学生能力高低及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等客观因素影响,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介绍情况,利用课件或展台对中药的性状要点进行补充、总结。最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中药标本按序编号,并在索引相应位置填写完整药名、入药部位和功效。学生补充索引的过程也是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反馈和巩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