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契丹往事番外篇84

 陆一2 2019-09-25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84篇

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12月,后汉高祖刘知远亲征,平定了邺都之乱。尽管赦免了乱首杜重威,还晋封他为太傅、楚国公,以安各地藩镇之心;暗中却采纳了郭威的建议,籍没杜重威的家产犒赏平乱将士,又按图索骥将随同杜重威一起造反的一百多位天雄军将领统统斩首;并将杜重威带回京师汴梁。

转过年来,刘知远颁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乾佑”。

五代的帝王身份一尊贵,名字里不弄个“日”、“天”,似乎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像南唐烈祖李知诰改为李昪,后唐明宗李嗣源改名李亶、南汉高祖刘岩改称刘䶮。刘知远也未能免俗,他把“知远”换成了“暠”(为前后一致,后文仍称刘知远)。

盛唐之后,汉军首赴西域维和,因回鹘遭劫还是后汉高祖另有所图?

正月初五,礼部来报,回鹘使节入京拜年。刘知远十分高兴,国家草创,满目疮痍,就怕人心不服。而今外夷入贡称臣,正好粉饰太平。

不料,回鹘人一进宫就开始哭诉,他们途径夏州(山西靖边)时让党项人给截了道,不仅抢走了大部分贡品,还杀了不少使团成员,请天朝大可汗一定要主持公道,发兵剿灭天杀的党项人。

回鹘人不想想,以为还是百年前盛唐之际,朝廷能远涉瀚海设北庭、西域都护府。今时不同往日,中原业已乱成一锅粥,哪有余裕去经营西域?

刘知远却满口应承,诏令左卫大将军王景崇率领最精锐的近卫部队,等回鹘使节朝见事毕,便一同开往西域“维和”。

其实,回鹘被党项“嚯嚯”,老刘无所谓,他另有图谋。

上年底,后蜀皇帝孟昶趁中原凋敝、元气不固,命枢密使王处回写信招揽后汉凤翔节度使侯益。

侯益召之即来,让部将吴崇恽携带本战区户籍版图和辎重先行西迁,并做好准备,迎接后蜀军入境。

而护国节度使赵匡赞,害怕刘知远猜忌,也给孟昶上表投降。

盛唐之后,汉军首赴西域维和,因回鹘遭劫还是后汉高祖另有所图?

孟昶大喜过望,在成都大张旗鼓,组建北面行营(北方军团),任命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为招讨使(招抚征剿总指挥),雄武节度使何重建为副,率兵五万分别自散关(陕西宝鸡南)和陇州(陕西陇县)入凤翔,接应侯益。另派近卫军都虞候(军纪总监)李廷珪率兵两万出子午谷,攻打长安。

三路大军浩荡出师,沿路旌旗招展,绵延数十里。后汉关中形势危在旦夕。

刘知远早想出兵,可是凤翔和护国两战区并没有公开反叛,他担心朝廷大军一入潼关,侯益和赵匡赞狗急跳墙,反而令事态恶化。但是不派兵弹压,关中迟早也得丢。

回鹘人来得正好,王景崇可以名正言顺地挥师西进,讨伐党项嘛!入关后,再督率静难、晋昌、镇国、彰义四战区一起抵御后蜀、敉平叛乱。

王景崇还没誓师,赵匡赞的心腹李恕先到了汴梁。

刘知远问他:“匡赞为什么要去依附蜀国呢?”李恕恭谨地回答:“他曾接受过契丹任命,父亲又在契丹境内,恐怕陛下不能相容,所以一时糊涂,想投靠蜀国苟全性命。臣以为陛下包容四海,所以特来请求您的宽恕和哀怜!”

李恕是契丹魏王赵延寿信任的老臣,赵匡赞在河中开府建节时,赵延寿特调李恕来辅佐儿子。

赵匡赞策划投奔后蜀,李恕竭力劝阻:“魏王入辽,并非己愿(指赵延寿被辽世宗耶律兀欲羁押)。目前汉家重新恢复,正在招徕四方藩镇,如果您能谢罪,入朝晋谒,富贵可保。西奔巴蜀不是长远之计,所谓‘蹄涔不容尺鯉’(牛蹄子踏出的水洼养不活一尺长的鲤鱼),您日后一定会后悔的!”

赵匡赞心有余悸,请李恕先代表他入朝,探察刘知远的真实态度。

盛唐之后,汉军首赴西域维和,因回鹘遭劫还是后汉高祖另有所图?

刘知远见李恕说话得体,笑道:“匡赞父子,原是我们汉人。赵延寿不幸身陷囹圄,朕哪忍心再荼毒匡赞呢?你请他速速入朝,朕一定加恩给他!”

侯益听说赵匡赞改变主意,也慌忙给刘知远上表,请求二月初四前进京,与举国臣民同庆圣寿节(刘知远的生日)。刘知远优诏首肯。

正月底,刘知远命王景崇按原计划出兵,暗中吩咐他:“赵匡赞和侯益都是首鼠两端之辈。你到了那边,如果他们已经入京,就按兵不动;如果他们还在迁延时日,观望形势,朕允许你便宜行事!”(待续)

参考书目: 叶隆礼《契丹国志》 脱脱等《辽史.世宗本纪》 薛居正等《旧五代史.汉书》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