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门乃生殖器官

 木桩指路 2019-09-26

  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中医学、希腊医学、印度医学和阿拉伯医学),如今仅中医学一支独秀、硕果仅存,这是因为中医学不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越的疗效,而且有着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对此理论体系,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完善,从而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命门学说是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很早就有了人体解剖的实践。《难经》中对人体主要脏器的形态、长度、重量等方面的记述,均比较接近于人体实际。当然,由于历史条件所限,这种解剖是粗略的,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错误和遗漏,对生殖器官的认识也是如此。

  根据《内经》“肾藏精”、“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等论述,历代多数医家(包括至今的不少医家)将人体的性功能和生殖功能归肾所主,同时肾又主管水液代谢。此外,人体的内脏器官、五脏六腑之外,又有奇恒之腑。《内经》中的奇恒之腑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女子胞主女性月经及胞孕。如此一来,中医学中的脏象理论就出现了这样一些矛盾:肾主水液代谢,又主男性性功能及生殖功能;人体脏腑组织之中,女性比男性多一脏器——女子胞。这是极不合理的,因为:人体之中,并无一个既管水液代谢,又管性及生殖的系统;女性比男性多一器官组织,果真如此,则失去了男女转化的物质基础。古今中外,这样的转化屡见不鲜。以上不合理的认识,成为中医脏象学说尤其是性医学理论中的重大缺陷。实际上这样的错误,古代医家很快就认识到并予以纠正了,只因后人不察,至今仍沿袭一些错误的认识。

  《内经》之后,古代医家对性及生殖机能之所主,已逐步有了正确的认识,至明代渐趋成熟,这就是中医学中的“命门学说”。“命门学说”的提出及其后的发展完善,使中医学中的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分别开来,明确了性及生殖机能乃命门所主。对于命门的解剖归属,自明代张景岳提出“命门即子宫”之说后,前代之歧义渐平。我们只要认真研究命门学说,自会认可张景岳的论述,找到中医学中生殖器官之正确归属。

  不幸的是,近五十余年来,又重新出现了命门解剖归属的争议。有认为命门即肾阳者,有认为乃腹腔神经丛者,有认为乃肾上腺者,有认为乃脑垂体者,新近又有认为命门即肾者。各以异立,莫衷一是,且远远背离命门学说之本旨,令中医学中性及生殖机能之所主又失其依归,令脏象学说中前人本已解决的问题又重新成为问题。

  本文从命门学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探寻其真谛,并依据现代解剖、生理知识辨析其功能定位,探讨其解剖归属,从而明确中医学中生殖器官之所在,完善脏象学说。

 

  1 命门学说之沿革

  “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但《内经》中所说的命门,乃指两目,与后世所说之命门截然不同。《内经》何以称“目”为“命门”呢?此处之“命”字,乃“明”字之假借。即“命”者,“明”也;“命门”者,“明门”也。因为两目是光明(光线)进入的门户,故《内经》称其为“明门”。在《内经》中,对于人体的生殖机能,其统归于既概括了主管水液代谢的泌尿系统,又概括了司繁衍后代的生殖系统的“肾”。

  至稍晚于《内经》之后成书的《难经》,已发觉将生殖功能亦归于肾,是错误的,提出了另有一个“藏精系胞”主司生殖的器官,并将其命名为“命门”——生命之门户。《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首次将生殖功能从肾分出。这个认识,较诸《内经》是一大进步。但认为这个脏器是右肾,其功能定位,却是错误的。

  到了宋初,虽仍沿用《难经》左肾右命门的提法,但已认识到右肾并非“藏精系胞”的脏器,然因尚未找到“藏精系胞”之所在,故将此功能归肾与命门同主。如《太平圣惠方》说:“夫肾脏者,足少阴之经也,左则为肾,右为命门。肾与命门者,神精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

  宋金年间,有的医家仍因循“左肾右命门”的提法,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同此时期,另一著名医家张洁古,在其所著《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中,将肾与命门分别而论,于“肾部”之后,另列“命门部”一条,其中说:“命门为相火之源,天地之始,藏精生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铅,主三焦元气”。肯定了命门“藏精系胞”主生殖的功能,而不再因循“右肾命门”的错误提法,这又是一大进步,从而使命门的功能及其定位均独立于两肾之外。

  明代大多数医家,均力辩“右肾命门”之非,如虞抟、孙一奎、赵献可、张景岳等。但对命门的有形无形及其定位,看法不一,有虞抟的两肾命门说,孙一奎的动气命门说,赵献可的肾间命门说叫等等。他们多将命门的外腧——“命门穴”之所在,当作命门的部位(如孙、赵),而少数医家,仍拘于右肾命门之说(如李梃)。

  明代诸说,以张景岳最为详明。张氏博览群书,证诸临床,对命门的功能及定位,大有发明。张氏云:“历考诸书,细详诸言,默有以会:夫所谓子户者,即子宫也,即玉房之中也,俗名子肠,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当关元气海之间,男精女血,皆存乎此,而子由是生,故子宫者,实又男女之通称也。子宫之下有一门,其在女者,可以手探而得,俗人名为产门,其在男者,于精泄之时,自有关阑知觉。请问此为何处?客日:得非此即为命门耶?曰:然也。”纠张氏又云:“先天之生我者,由此而受;后天之我生者,由此而栽。”此处是“先天立命之门户”,亦是“后天立命之门户”,故称其为“命门”。张氏的这个见解,我们可称为“子宫命门说”。证诸临床及解剖,张氏的见解,是非常正确的,确是可解“千古之疑惑”的至确定论。此后直至清代,诸医家对命门发挥甚少,与张氏之说可为定论不无关系。仅清初的程知,在其所著《医经理解》中,尚提出过“命门即心包络”之说。但程氏所称之“心包络”,乃指“子宫”,究其实质,仍是“子宫命门说”。

  此外,还需特别提出的是,明代李时珍曾著《命门考》,此书虽已遗失,但从《本草纲目》中仍可窥其端倪。他在《本草纲目·人部·人精》条中说:“营气之粹,化而为精,聚于命门。命门者,精血之府也。男子二八而精满一升六合。养而充之,可得三升;损而丧之,不及一升。”由此可以看出,李氏所论之命门,亦与张景岳所指不谋而合。

  综上,命门学说肇基于《难经》,其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逐步完善的历史过程。其演变发展之大端,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难经》提出“右肾命门”说,这是第一个阶段。虽然“右肾命门”的解剖定位是错误的,但它将生殖机能从肾分出的认识,却是足堪称道的。

  至宋金,一些医家已察觉“右肾命门”之非,因此他们论说命门而不言“右肾命门”,着重论述命门的生殖功能,未明言其解剖定位,这是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虽然未能明确命门的解剖定位,但是已经认识到左右两肾均非命门,将命门从肾分出,从而使命门的功能和解剖定位均独立于两肾之外。

  至明代,经诸医家的相互发明,张景岳提出“命门即子宫”(按:如前所述,张氏所言的子宫是男女生殖器官之通称)的正确见解。这是命门学说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定型阶段。至此,古代医家对命门解剖定位的争论、歧义渐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