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练太极拳十年,找到内功后的感悟,让你认识上少走弯路十年。

 翰林钱府 2019-09-26

太极拳除了运动和技击外,还是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修心养性的学问。它使人心性平和,术德兼修,熏陶培养成一个虚心有恒,不卑不亢,从容不迫的心境。故改善性格,调和心理,健全神经是太极拳的重要价值。现代生活中的许多疾病大多来源于精神紧张。精神紧张的根源,是人体神经忍受力和松弛力的控制不够。而且太极拳独有的内功修炼,无为而为,混元而成,让拳的境界上升到生命科学的精神意识领域,由外而内到气的阶段,由内气而再升华到道的境界。

一个练太极拳十年,找到内功后的感悟,让你认识上少走弯路十年。

如何增进?有意识,系统、科学地进行“吃苦”锻炼,在苦中学会放松,适应调整,是现代养生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果老师完全迁就学生,学生只想学技,不想学德,不想养心,不想吃苦,则学生无法进入真正的太极拳高深境界,太极拳亦不能得到真正发展。如果我们不能继承前人成果,后人何能青出于蓝?

根据我们目前的教学体系,大部分对拳的教学还在身形和拳架结构上,所以好多练拳者在拳架的“形”,练到熟的阶段后,很难再往上升,感觉找不到上升的空间。

一个练太极拳十年,找到内功后的感悟,让你认识上少走弯路十年。

可知在太极拳传承中,内炼精气神的内气内功理论和方法尚须普及和传承发展。近百年来,无数太极拳师亦曾尝试各种内炼法门,以求能由形入神,由形入气,由气入内,由内入道,更上一层楼,进入太极拳的真正核心领域之“太极”态,全体透空,无形无象,应物自然。

但因为机缘的缘故,太极内功传承老师稀少。很多人却不得门径而入。

吾三生有幸,得遇明师,略领太极内修之奥,方知太极本有内修传承。因自身太极拳功夫不深,太极门内修时日亦浅。在此仅作肤浅比较。

一个练太极拳十年,找到内功后的感悟,让你认识上少走弯路十年。

若以健身而论,当今最流行健身法皆来自西方。虽五花八门,但究其根本精神,无外乎“更高、更快、更强”之旨。以对待观析之,可知此法,必然重形不重神,重刚不重柔,重动不重静,并且主发不主收,主耗不主养,主紧不主松。虽可健身,但易损伤,且不适年老体弱之人。察当今世界,著名运动员们多虚弱伤病,甚而夭寿早亡,即是明证。

太极拳能于众多健身方式中独树一帜,风行全球,在于它能有效弥补西式运动之不足。太极拳锻炼时,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同时谐调进行,故能内外兼顾、形神并举。且太极拳有大量的桩功、站功等静态动作练习,其拳路又以螺旋式、抽丝式之运动为核心,讲究圆缓轻柔,不僵不滞,要求在运动时身体重心中正,步法虚实转换分明,故能动静相兼,刚柔并济。由于其独有的柔缓运动形式及特殊的腹式呼吸法使其练习能松紧自然,练养兼备,对身体肌肉煅炼的细腻度及深度远非一般体育运动所比。故太极拳有很好的运动健身效果,安全性亦佳,能适合各种年龄阶层。

太极内修为本为道家返本修真而设,其基础命修阶段亦有相当的健身价值。太极内功之松静功基础修为第一,此法上合无极生太极之天机,下合婴儿自然生动之本能,中合道家无为自然之宗旨。要求不姿不式,四体虚无,心神常静,从而静极生动,动而生阳,阳而生气,气行则通脉开窍,发为动架。

由于太极拳练习动作皆为站式,但在内功修炼上更注重静,练习者须相当用意保持身体平稳,难入自然放松之妙境。而练功者于十方无极裆中,或站、或坐、或卧均自然而为,待气脉通和后,重心自然平衡,无须人为设为。此即道家无为而无不为之旨,此法修而不修,法入无为,可去人为平衡而得自然之平衡。

太极拳的动作,少则几十式,多至上百式。演练时须强记动作,难能心神至一。内功松静功之修,松静站立即可,届时自有浮阳之气带动身体入境发动。十方无极裆无须记忆任何架式,故练习时,更能专心致志。

太极拳形神放松后而自生动作,气动而行,气静而止,故其能切合每个人的实际状况。松静功放松彻底,故气机激发亦迅。一旦生发,其气自能出表入内,寻疾捉戾。自具理治脏器,调和经络之效。

一个练太极拳十年,找到内功后的感悟,让你认识上少走弯路十年。

太极拳练习用意不用力,利用动作的势帮助放松;而内功松静功无为法,意力皆不许用,划势动为假动之列,用气来帮助放松,这才是最彻底的放松!以前我练太极拳,亦偶有气感,但大多在手掌,入太极内功修炼后,由于放松彻底,练功时不仅两手,全身都好像被气所包,感觉好时,身体像被气球托起一样。达到郝为真说的如在空气中行走,飘飘荡荡浪里穿之高级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