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tlas机器人再秀逆天操作!波士顿动力科研or商业化,将何去何从?

 yedama 2019-09-26

2018-10-15 10:56


导 读

在众多机器人相关的技术公司里,波士顿动力的核心特点在于,他们始终将「仿生」看作机器人设计的最高宗旨。其创始人Raibert 也称自己的目的是建造一种能和动物以及人一模一样的,完成一切事情的机器人。这既是波士顿动力的特点和优势,也可能会是它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障碍所在。

今天,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又来刷屏了。

惊天三跳!波士顿动力机器人高台跑酷如履平地!

这次视频的主角是Atlas人形机器人。根据波士顿动力官方的说法,这次完成跑酷的Atlas,它的控制软件用整个身体来掌握这种力量,连贯地越过木头、跳上40厘米的台阶。此间,它的腿、胳膊、乃至躯干都参与到了运动中。在这个过程中,Atlas的各个部位,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种跳跃。

去年5月,Atlas展示了一波在草地上慢跑的视频。

去年11月,Atlas则展示了一波双腿跳和后空翻技能。

这次最大的不同在于, Atlas可以小跑入场,然后不停脚,轻松单腿跃过地上放的一根圆木。更是在单腿跳跃完成,以前只能立定双腿跳。

然而,这样逆天的机器人背后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些机器人商业化前景如何?其他类似的机器人还有哪些?

创立于1992的波士顿动力

波士顿动力的历史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更悠久一点。

早在1992 年,这家公司就已经成立。脱胎于MIT 下的一个机器人研究实验室,它一直在进行着机器人设计制造相关的研究和业务拓展。

波士顿动力今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设计并制造仿生机器人。无论是以人还是动物为蓝本,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看起来总能给人一种「它的确是一个活物」的感觉。比如他们的机器狗路过窗前会停下,似乎在注视着玻璃中的自己的倒影,又比如当他们的类人机器人在测试中被工作人员有意推倒时,机器人自己会缓缓地从地上爬起来。

技术狂热的学术派创始人

波士顿动力的创始人马克·雷波特(Marc Raibert)并不年轻,1949 年出生,身为麻省理工的教授,雷波特一手创办了波士顿动力这家公司。由于其在麻省理工的名望,又源源不断的吸收着最顶尖的人才加入这家机器人公司。

与比尔·盖茨、扎克 伯格等一些同样出身名校,却因为发现商业机会提前离开学校的科技先锋不同,雷波特从大学毕业起就一直带着象牙塔里,是个典型的学术派创业者。

1977 年马克·雷波特获得了麻省理工博士学位;1980 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创立了CMU leg 实验室并担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研究与机器人相关的控制、机器视觉放方面的技术。

到了1986 年,马克·雷波特回到麻省理工并任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他将实验室搬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继续他的机器人事业。

1992 年,雷波特与他人一同创办了波士顿动力,起初是为美国陆军提供机器人研究制造的企业,服务过包括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内的很多军方机构,甚至还获得过国防部几千美元万的投资。

正如肯德基创始人哈兰·山德士上校一样,如今已是69岁高龄的雷波特依然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创业者。并且他已经将大半辈子的时光都投入了机器人事业,来完成他那个普通人看起来疯狂的梦想——将双足或四足机器人发展成为一种超自然状态,变成自然界的一种新生物。

商业化处处碰壁,机器人深入人心

尽管过于超前的技术,和短期内难以实现商业化的尴尬现状,使得波士顿动力这家排名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公司在大企业间辗转来回,频频碰壁。但是波士顿动力发布过的机器人,已经深深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被谷歌抛弃,改嫁软银

谷歌曾在2013 年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收购了8 家机器人公司,其中就包括此次卖给软银的波士顿动力以及Schaft。这两家公司的特点均是可生产人形机器人,而其他六家公司多少都与工业有些关系。

相比较而言,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实际上已经成熟,但关于人形或多足机器人的研发在技术上却依然进展缓慢,而在资金投入上更是个无底洞。由此可见商业化难题是横在波士顿面前的一道鸿沟。

除此之外,坊间还流传着各种谷歌“抛弃”波士顿动力的传闻,例如,安卓之父Andy Rubin出走,波士顿动力失去伯乐;创始人印记太强,无法融入谷歌,谷歌没有耐心;军用背景太强以及人工智能伦理舆论压力巨大。

不管最终是以何种原因,既然谈不拢,那么就只能为其寻找下家。然而连一向对所收购公司留有极大自主权和自由度的谷歌都无法Hold 住的公司,谁能接盘?之前传闻的波士顿动力被丰田收购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只不过过程中谈崩了,最终被软银接手而已。

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以商业嗅觉锐利著称,其最为中国人熟悉的就是当年投资阿里巴巴,后来获得丰厚回报的案例。不过近几年,其从阿里巴巴及早期投资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大幅撤资,并联合沙特政府募集了1000 亿美元的科技基金,以专注人工智能等未来科技的投资。

显然孙正义是看好服务机器人的未来的,目前其旗下已经有了NAO、Pepper、Romeo 等机器人品牌。其中Pepper 主打情感陪护市场,这在已经步入老年化社会的日本,被认为是极其具有前景的一块市场。

作为风头领域的巨鳄,软银有的是前瞻性的商业眼光,却不一定能像谷歌本身有着丰厚的科技基因,能够给旗下收购的科技公司提供技术上的帮助。波士顿动力在被谷歌收购时,众人是一片叫好,大家都希望这家充满理想主义精神的公司在谷歌的庇护下,能够真正改变一个时代。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在今年9月份,波士顿计划于明年开始销售旗下首款商用机器人SpotMini。

这款以狗为范本进行设计的机器狗,拥有四条可以弯曲的腿,能在控制者的操作下像普通的狗一样完成站立、行走、下蹲和跳跃等动作。

但该公司创始人Marc Raibert最近在自己的机器人实验室里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认为,这项技术已经达到了可以有效部署的程度,我们还不知道它能重点应用在什么地方。”

深入人心的波士顿动力的逆天机器人

创始人对机器人技术极致的追求,也敦促着波士顿动力机器人不停地更新迭代。从最早爆红的军用机器人「大狗」开始,波士顿动力每出一款机器人都及其引人注目。

图谱来源:雷锋网

以下是几款重要的机器人做的简单的介绍:

1. RHex

RHex是一款六足机器人,高14厘米,重12公斤,可负载2公斤,蓄电池供电,6个舵机,具备视觉系统。其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机动性,可以适应沼泽,水泥地,森林等多种环境。

2.SandFlea

SandFlea和RHex一样是为军方开发的小型机器人,它的高度只有15厘米,不过重量只有5公斤,其不具备负重能力,主要在比较平坦的地面运动,不过它可以通过一条弹跳腿跳过障碍,它最高可以跳10米高,每次充电可以25次左右。

3.BigDog

BigDog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运输能力,其重109公斤,能够负重150公斤在雪地,森林,草丛,沼泽等极端环境运行,一次充电可以跑10公里。

4.WildCat

Wildcat在研发出来时,用32公里/小时,打破了麻省理工1989年创造的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机器人记录21公里/小时。

5. Rise

Rise 是一款能够垂直爬行的机器人,墙壁、树木、栅栏等都不在话下。爬行过程中 ,Rise 的脚上附有很多微型爪,它们紧紧地吸附在物体表面上 。 Rise 通过改变自身姿势符来适应不同的表面,随着高度的上升,它的「尾巴」有助于提高平衡。Rise 只有 25 厘米长,重约 2 千克,爬行速度为 0.3 米 / 秒。

6.Spot/Spotmini

Spot应用场景包含室内和室外,其可以通过激光雷达侦测外界环境,并以此调整运动姿态。

Spotmini与其他机器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使用场景,其定位于家庭和办公室,是一款消费级机器人。在spot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5自由度蛇头,可以取放物品,并且续航时间提升了一倍,运行噪音极大减小。今年将试产100台,为明年量产做准备。

7.Handle

Handle可以说是一款具备划时代一样的轮足式机器人。不仅仅能在平整地面运行,还可以在崎岖的草地,有一定斜度的坡地运行,并且具备精准的跳跃功能。

8.Atlas

Atlas也就是去年朋友圈里刷爆了的后空翻机器人,其质量轻,灵活性高,平衡能力非常强。

9.Petman

Petman 是一款用于测试化学防护服装的仿人机器人,自然又敏捷的运动对 Petman 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需要模拟士兵在现实条件下对防护服的反应。

不同于以往运动受限且过度依赖机械支持的测试机器人,Petman 能够自主平衡,运动也更加自由;在接触化学战争物质的情况下穿着防护服完成行走,弯腰以及各种动作。

Petman 能调控自身的体温、湿度和排汗量来模拟人类在防护服下的反应,从而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

10. Cheetah

Cheetah 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腿式机器人,奔跑速度超过 29 英里/时(约合 47 公里/时)。其背部结构是关节型的,能够随着每一个动作灵活地来回移动,提高了步幅和奔跑速度,这与动物的运动原理相差无几。它的驱动力来自外部的液压泵。DARPA 为该机器人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优势or瓶颈?

如此酷炫逆天的机器人,在应用层面的迷茫,带来另一个更终极的问题:波士顿动力到底是一家商业公司?还是一个科研实验室?

2013 年,谷歌收购了波士顿动力。当时谷歌希望波士顿动力能够成为它在无人驾驶以及其他机器人技术领域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但仅仅四年后的 2017 年,谷歌就将波士顿动力卖给了软银。

当谷歌收购波士顿动力时,它终止了波士顿动力和军方的合作。在今天来看,这部分业务对波士顿动力来说或许至关重要,在被软银收购之后,波士顿动力或许能够重返这部分市场。

这也是 CEO Raibert 所看到的未来,他希望波士顿动力能够面向政府、企业和其他「B 端客户」销售机器人。在未来,这些机器人或许将帮助其他企业或组织,来完成安保、送货等工作。

在众多机器人相关的技术公司里,波士顿动力的核心特点在于,他们始终将「仿生」看作机器人设计的最高宗旨。Raibert 也称自己的目的是建造一种能和动物以及人一模一样的,完成一切事情的机器人。这既是波士顿动力的特点和优势,也可能会是它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障碍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