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你的记叙富有感染力

 luyani 2019-09-26

记叙文,应该说是初中生写作的第一文体,在平时训练和考试中,遇到“文体不限”的要求时,同学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写一篇优美的记叙文。好的记叙文,叙事生动,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手法高妙,让人读后大呼过瘾,啧啧赞叹。

可有些同学进入初中后,写了一两年的记叙文,总觉得自己的文章叙述平淡、内容空洞、语言无味、手法稚拙,让人望而生厌。究其原因,是文章还缺点儿吸引人的东西,说明白点儿,就是文章的表现力不足,缺乏感染力。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富有感染力的记叙文呢?别着急,听周老师我慢慢道来,建议同学们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以情节引人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的情节要峰回路转、一波三折,才能吊起读者的胃口。假如文章像光秃秃的戈壁滩,一览无余,那会有什么看头!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让大家故意扭曲生活,非要虚构什么骇人听闻的故事。须知生活本身就是起起伏伏、充满戏剧性的,不是有“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吗?试着去“解剖”生活,你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的“出其不意”和“出人意料”,而这些“意外”有时恰恰能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譬如下面描述的情景,你或许也经历过吧。

    早读下课,班主任老严把月考成绩登记单丢在了讲台上,全班同学一窝蜂地拥了过去,你一张,我一张,一叠纸很快就被瓜分殆尽。

我也抢到了一张,一目十行地去找自己的名字。我有些紧张,不会像上次那么糟糕吧,如果又是倒数,回家老爸要请我吃“竹笋烧肉”了。第35名,不会吧,我揉揉眼睛,仔细一看,可不是吗,真的是第35名!我一阵狂喜,心里飘扬起了五颜六色的旗帜,仿佛还奏起了《欢乐颂》。我从上次的全班倒数,一下子蹿了十几名,真是开心!

    老爸给定的目标是下次大考要进班级前20名,哈哈,这样一次前进十几名,只要努力,下次期末考试就能达到目标了,耶!相信自己一定行!

    这是一个真实的生活片段,作者之所以印象深刻,就因为这次成绩超出了预期,本来只希望考得“不难看”,结果前进了这么多,简直是喜出望外。

    提示:生活的戏剧性是记叙文情节起波澜的“物质基础”,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让你的文章更有“料”。

    当然,写作时为了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我们可以在记叙时使用一些技巧,使文章波澜起伏、悬念迭生,文章的感染力会更强。比如上面的这个片段,可在前面作些铺垫,渲染自己忐忑的心情;可在后面设计一个误会,增加戏剧性。

    今天已经是月考后的第三天,按照惯例,应该发成绩单了。

    早读课,班主任老严走进来,手里握着一叠纸。他在班上来来回回踱了几圈,找了几个同学谈心。

    早读下课,他离开了,纸却落在讲台上没带走。这时,不知谁叫了一声:“快看,是月考成绩!”全班同学便一窝蜂地拥了过去,你一张,我一张,一叠纸很快被瓜分殆尽。

    我也抢到了一张。我开始不敢看,心想不会像上次那么糟糕吧。如果又是倒数,回家老爸要请我吃“竹笋烧肉”了。佛祖保佑,至少比上次要进步些,我的心怦怦直跳。

    我飞速地扫了一遍,没发现自己的名字!再从头到尾细细搜寻,啊,第37名!心中一阵激动,一面红旗开始在心中飘扬。但一想,不对,“37”是我的学号啊,心开始下沉,红旗渐变成白旗,凝滞不动……赶紧继续搜寻,第35名,不会吧,我揉揉眼睛,可不是吗,真的是第35名!我窃喜,心里飘扬起了五颜六色的旗帜,仿佛还奏起了《欢乐颂》。我从上次的全班倒数,一下子蹿了十几名,真是开心!

    老爸给定的目标是下次大考要进班级前20名,哈哈,这样一次前进十几名,只要努力,下次期末考试就能达到目标了,耶!相信自己一定行!

    你看,在真实的基础上,稍稍加工,添点“味精”加点“醋”,是不是更有滋味了?文章的表现力瞬间就增强了不少,是不是更耐读了?

    提示:记叙文并非是对生活的呆板机械的记录,我们可以在真实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使情节更加吸引人,更有感染力。

二、以真情感人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衷更感人。”记叙文和说明文、议论文不同,说明文以知启人,议论文以理服人,记叙文要想富有感染力,最好是能以情感人。没有感情的记叙文,即使再美,也好似没有生命的塑料花。说到这儿,就要强调一点:要善于抓住动情一刻,善于利用情感冲动作文。

    以亲情为例,如果问你最亲的人是谁,相信绝大多数同学会响亮地说:老爸!老妈!可仔细一想,他们有时好像也不够亲啊,偷看你的日记,拦截你的电话,絮絮叨叨地教导你,喋喋不休地责备你,甚至有时还不能以身作则,要你好好学习妈妈自己却在打麻将,要你彬彬有礼爸爸自己却会讲粗口。你呢,依然深爱着他们,把他们列为自己最亲的人。为什么?因为你理解他们,知道他们絮絮叨叨是为你好,他们不能以身作则因为他们也是普通人,具有各种缺点。但这样的理解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你或许对他们有过微词、抱怨,甚至和他们起过摩擦、冲突。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让你的心里“咯噔”一下,你的眼里噙满泪花,心扉訇然洞开,这就是所谓的“感情冲动”。

    这个让你的心里“咯噔”一下的举动,可能是他们的一次抚摩、一封家书、一个背影、一记额吻……抓住“感情冲动”作文,文章会更具有感染力

    请看下面的作文片段:

    进入初三,作业量加大,我睡得更晚了。

    有一天,我睡前瞥见父母房间门前的灯还亮着,或许他们还没睡吧,就没太在意。

    第二天,我睡前发现灯依然亮着。好生奇怪,这灯不会是无缘无故留着的吧,但想不出原因,我只好睡了。

    第三天,果然不出所料,灯依然发出白色的光芒。我悄悄走到开关前,“啪嗒”,关上了灯。顿时,房间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我在房间中慢慢挪动脚步,漆黑的环境下,原本熟悉的房间也变得陌生了。我摸索着,悄悄回到自己的房间。但半夜去洗手间,发现灯居然又亮了。

    我终于明白了,那灯根本不是爸妈忘记关的,是他们对我的呵护啊!爸妈可能早想到了,我半夜摸黑去洗手间行走不方便,怕我跌倒。于是他们特意开着灯,好让我途经他们房间门前时“借光”。他们为了我,宁愿让自己的睡眠质量打折扣啊!

    我又望了一眼那灯,眼睛湿了,灯罩中泻出的光芒,是爸妈对我的温暖关心。柔和的光线中,我仿佛看见了爸妈的笑脸,听见他们说:“孩子,早点睡吧。”

    作者被父母的细心关怀所感动,眼睛濡湿,不能自已,于是发而为文。感动自己的文字,当然也能打动读者。

三、以细节动人

    一个精彩的细节胜过一打空洞的事实,记叙文往往要用形象说话,没有精彩的细节,就不会有生动鲜明的形象。巴尔扎克曾说:“当一切可能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加工过……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现代作家李准也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我们阅读过很多文学作品,最后深刻在脑海里的往往是那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比如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奥楚蔑洛夫反复穿脱“军大衣”等。

    下面以同学们常写的人物——老师为例,谈谈细节描写的魅力。

    一些同学在作文时,写老师认真,就写他辛苦批改作业直到深夜;写老师敬业,就写他带病坚守讲台不请假。这些细节虽然典型,但其实也把老师脸谱化、平面化了,人物形象反而显得呆板。想想看,鲁迅先生是怎么写认真敬业的老师的。在《藤野先生》里,藤野把“我”的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作者以此细节表现藤野老师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藤野“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作者以此表现藤野老师治学严谨、敬业求实的精神。这两个细节源于生活,是只属于藤野老师的独特的细节,真实可信,因此有很强的感染力。

    下面我们看看一位同学是如何撷取生活中真实而典型的细节,刻画他们“老班”的形象的。

    敬爱的老班,您知道吗?在我心目中,您一直是个“大老粗”。您的衣服总是松松垮垮的;鞋子上总是落满了粉笔灰;裤腰松了,随便往上一拎;头发乱了,用手指胡乱梳几下……因为您好忙!

    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射进来,温暖了整个教室。大多数同学都趴在课桌上甜甜地午睡,我悄悄地抬头偷偷观察起你来,您正在聚精会神地备课。您拿起杯子,大口大口地喝茶,不,那不是喝,那是灌。我暗暗想:给我们这帮淘气包上完课,您早已口干舌燥了吧。忽然,您的目光向我这边扫来,我赶紧趴下,假装休息。您轻轻地走到我身边,小声地说:“中午不休息,下午怎么有精神上课?”那时,我感觉您更像父亲,体贴,无微不至。不过,您也需要休息啊。

    课间,我看到您在教室外默默地抽着烟。那火光一亮一暗,随之腾起阵阵的烟雾。我知道,您不愿我们受到烟雾的伤害,所以躲到了教室外。您若有所思,想必又在想我们班那些令人烦恼的事了。我断定,您是一位极负责的好班主任。只是,要少吸点烟啊。

    在刻画老师的外貌时,抓住衣服、头发、鞋子上的粉笔灰等细节,表现“老班”不修边幅的“大老粗”形象,在乡村中学,这样的老师形象是常见的,这些细节描写源于生活,人物因而显得真实可亲。接着描写老师备课的情景时,抓住老师喝水等细节,表现老师工作的辛劳,这也是典型的生活化的细节。至于对老师抽烟神态的刻画,也颇具匠心,生活中有一些老师抽烟,大多数同学在写老师时会自觉过滤掉这样的细节,因为抽烟是不良习惯,感觉写老师抽烟会丑化老师的形象。但读到这个片段中抽烟的细节,看到“那火光一亮一暗,随之腾起阵阵的烟雾”“您若有所思,想必又在想我们班那些令人烦恼的事了”,并不会觉得这个“老班”形象丑陋,不是吗?反而感觉更真实可亲啊。

    提示:从生活中发现真实典型的细节,以细节刻画人物,人物才能“立”于纸上,文章也才能更富有感染力。

四、以修辞迷人

    “修辞手法是写作的魔法师”,恰当、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有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的神奇功效。记叙文中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修辞可以点缀句子,使平淡的句子富有奇妙的意蕴,如“他几乎被吓傻了,呆呆地站在那里”,如果巧妙运用修辞,就可以写成“他几乎被吓傻了,像根木桩似地杵在那里”,更能突出“他”受的惊吓之大,表现其目瞪口呆的样子。此外,修辞手法还可以用来修饰全篇,下面讲讲如何在记叙文中运用拟人手法。

    要想用好拟人手法,要先寻找物与人类在行为上的相似之处。譬如小鸟在枝头鸣叫,可以看做小鸟是在歌唱;蚂蚁在地上爬行,可以想象成蚂蚁在悠闲地散步;蜜蜂在花丛间采蜜,可以说它们是在拎着花篮跳舞。然后用饱含感情的笔墨,将人的情感注入到所描写的事物中,使它们具有人的喜怒哀乐,人的情态、语言、动作、心理等,让它们跃然纸上。使用这一手法的关键,是找到人与物的共同特征,既能恰当地反映出事物的属性,又要合乎人的感情。如果对物的观察、揣摩和想象不够充分,不顾“物”的本性,而拿“人”的言行强加于“物”上,写出来的内容就难免会失真。下面请看孙幼军的童话《小猪唏哩呼噜》中的一个片段:

    一天晚上,猪先生全家共进晚餐,马小姐恰好从窗外经过。她惊奇地停住脚步,从窗口探进头来,说:“哇,你们吃东西好响!一家子开饭,全村人都听得见!”

    猪家吃饭各自有一把勺子。只是吃得开心时,大家都把勺子丢下,把嘴巴伸进各自的大碗里,“吧唧吧唧”“呼噜呼噜”一片响,吃得碗里直冒泡儿。马小姐这么一说,两个大人、十一个女孩子都觉得不好意思,一齐停下来。只有小十二,还当是马小姐在夸奖他们呢,吃得更起劲儿了。马小姐捂住嘴巴笑他:“唏哩呼噜、唏哩呼噜,好香,好香!”

    说完,她嘻嘻哈哈地跑了。

    猪妈妈很不高兴地嘟囔:“一个姑娘家,贫嘴多舌,一点儿礼貌都不懂!她有什么好?脖子又细又长,还长着那么大的一条尾巴,跟把大扫帚似的,丑死啦!”

    猪爸爸却说:“其实‘唏哩呼噜’蛮好的嘛,一听,就觉得饭也香、莱也香,浑身都舒服!唏哩呼噜、唏哩呼噜,哈,棒极了,咱们的小十二,干脆就叫‘唏哩呼噜’吧!”

    片段中,无论是猪的吃相,还是马的外形,都符合它们各自的特性。作者在真实的基础上,辅以艺术的想象,对它们进行拟人化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使它们具有人的性格和心理,读来真是趣味盎然啊。在写作记叙文时,我们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手法,让自己的作文富有感染力。

五、以幽默诱人

    清代剧作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插科打诨,填词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则当全在此处留神。文字佳,情节佳,而科诨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韵士,亦有瞌睡之时。……若是,则科诨非科诨,乃看戏之人参汤也。”“插科打诨”指戏曲演员在表演中穿插些滑稽的谈话和动作来引人发笑。李渔的话是说,要使戏剧雅俗共赏,就要注意幽默技巧的运用,如果文字、情节都很好,而幽默技巧不到位,不仅俗人怕看,即使雅人,也会瞌睡的。确实,幽默是一切文学作品,尤其是记叙类作品的“参汤”, 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必要的调节剂。我们应自觉地运用幽默笔法,给作文添色,使读者乐读。

幽默有很多具体的技法,如正话反说、旧词新用、词语移用、夸张摹状、仿拟化用等。我们还是看看下面的作文片段,学习一下如何给作文添加幽默的因子吧。

小温同学

    他,是我的同学温东升,因为他全身各部位长得都“小”,小脸,小鼻子,小眼睛,身材也小,仅150厘米,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温同学”。

    他总爱眯着眼,头发像刺猬,身材瘦瘦的,脸也瘦瘦的,有点儿像矮个版的相声界泰斗马三立。

    应该说作者对人物的观察是独到的,表述也比较流利,但总体看来还是显得平淡呆板,缺少活泼的趣味。我们可以采用词语移用夸张摹状的技法,改写上面的文段,以增加幽默效果。升格如下:

小温同学

    他,小鼻子、小嘴、小眼睛,一张小脸上,五官被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海拔”仅150厘米,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温同学”,其真名曰:温东升。

    他的眼睛总是眯成一条缝儿,远看“一线天”,上下眼皮像被什么东西粘住了似的,即使用尽全力去睁,眼睛也顶多黄豆般大小。他那刺猬似的爆炸头,活像“牛魔王”。尖嘴猴腮、颧骨突出,如果额头上增加点儿“波浪”,再给他梳一个“大背头”,活脱脱一个矮个版的相声界泰斗马三立。

    你看,本来是地理术语的“海拔”,被移用来形容同学的身高,本来是描绘自然景观的“一线天”,被移用来形容同学的眯眯眼,词语也“走穴”了,出现在非常规的场合,当读者跟它们不期而遇的时候,一定会为它们因错位而产生的趣味会心微笑吧。第二段用夸张的笔法描摹同学的小眼睛、刺猬头和消瘦的脸庞,漫画式的勾勒饱含着善意,也透露出了浓浓的幽默气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