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步作文教学法

 昵称t59HKQVM 2022-06-26 发布于湖北

 (注重细节显真实

    现在的学生作文普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文章空且短,而这恰恰是作文缺少细节的表现。据此,在平时的作文指导、训练中,就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细节并能把这些细节在作文中真实地展现出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些同学在写妈妈非常生气时,不知怎么表达,就只能写 “妈妈生气极了”或是“妈妈非常非常生气”之类的句子。这类句子由于没有用细节具体描绘,导致语言平乏空洞。鉴于此种情况,我会这样引导他们:“同学们,想一想妈妈生气时的表情是什么样子呢?”

这时,同学的反应是积极的。有同学说,我妈妈一生气就喜欢皱眉头,皱成一把;有的同学说,我妈妈一生气脸会涨得红通红,并且嘴角抽搐,手发抖,有的同学说,我妈妈一生气,就会翻着眼睛,死死盯着惹她生气的人……

瞧,学生口中说出来的多精彩啊。可是很多同学能说出来,却不知道这些正是作文中需要的细节描写。

    然后,我接着再引导:“同学们想想看,妈妈生气时除了表情与平时不一样,还会有什么异于平时的动作吗?”这时,学生们的兴趣就更高了,极力去想。不一会,各式各样的妈妈生气图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有的同学说妈妈一生我的气,就会转身从门后拿出扫把撵我;有的说妈妈生气了,就会外衣也不脱躺在床上生闷气,连饭也不吃;还有的说妈妈生气了会一个人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小声哭泣,我们怎么敲她都不答应……答案五花八门,但都非常生动真实,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于是,我告诉学生:“看看,大家说得多生动啊。如果把这些句子写进作文中去,作文会有什么变化呢?”经过一翻热烈的讨论,学生们最后自己归结出以下结论:

    ①作文的字数增多了,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平时作文老是写不长、篇幅过短的问题。

    ②有了这些细节描写,读者就可以边读边在头脑中想像妈妈生气时的样子,无形中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这样就解决了同学们平时作文常常会出现的平乏、空洞的问题。

③每个人的妈妈生气时的表现都不是一个样,具体的描绘,可以写出自己妈妈生气时所特有之处,这是自己的妈妈与别人的妈妈的区别。这样一来,以往在自己的作文中很模糊的妈妈形象,现在就很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就解决了平时作文中人物形象格式化的问题,使人物的性格鲜明、形象饱满。

    以上所说,仅仅是一个方面的例子,其实,细写描写的运用可以拓展到作文的方方面面。如写春天的美,不能光说春天多美啊,而要通过具体描绘来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如春天美在它有鲜嫩的小草,芳香的花儿,迷蒙的细雨等,这时就可以从外形、色泽、味道等方面细细地写小草、花儿、细雨的特点,以此来突出春天的美。

    平时生活中很多的感悟如果只是靠小作者直接在作文中写出来,缺少让人信服的力度。只有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让读者通过文字细细品味,才能增加作文的真实感可信度,才能让读者与你感同身受。就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提到这篇文章,在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就是一个肥胖的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并且凡是学过这篇课文的同学,大都能准确在说出这位父亲的穿戴: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为什么呢?这正源于细节描写的魅力,正是朱自清先生的细腻地刻画,使这位平凡的父亲形像深深地刻在每个读者的心上。

    所以,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一定要引导他们要注重细节描写,因为细实是生活最真实的体现,有了细节,才会有读者的认可和感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否有细节描写决定了一篇作文的成与败。

巧用修辞添生动

    学生作文第二大问题就是语言太直白,缺少文彩,读起来如同喝白开水一般平淡无味。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而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尤其是合理地运用比喻句,可以使作文变得生动有趣,文采斐然。

    我平时在作文教学中总是引导学生多用修辞,尤其是比喻,以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如有学生在描述同桌的字迹时,先是这样写的:他的字整排看歪歪扭扭,单个看极不规范。我感觉这个句子可以写得更好,于是引导她用比喻句试试。经过斟酌她将原句改为:他的字整行看起来像爬行的蚯蚓,单个看起来像游动的蝌蚪。这样一改,就使一个平淡乏味的句子变得生动有趣了,也很符合孩子们的阅读心理,所以评讲作文时,很多同学都点到这个句子写得棒极了,并说仿佛看到了那个同学的字的样子。

     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感谢老师的作文,最初将题目定为《感谢您,我的老师》,文中小作者说自己以前一直胆小、内向,像株默默无闻无人关照的小草。是那位老师的到来,唤醒了自己的自信结束了以往的自卑,就像“小草,终于等来了春天”。小草,终于等来了春天!多美的句子呀。于是结合这句话,我建议小作者将题目改为《春风吹醒小草梦》。这样,题目上的比喻与与文中的比喻相互照应,生动形象且寓意深刻,成为这篇文章的一大亮点。正是由于这个比喻,这篇作文得到了《疯狂作文》编辑的青睐,将于今年九月份刊发。

    经典名文中的巧妙的比喻句也比比皆是。别的不讲,单挑语文课本上的来说吧。如《紫藤萝瀑布》中的“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个句子运用比喻写出紫藤萝花盛开后的样子,既给人带来美感,又使人充满希望。很难想像,如果没有比喻,作者要怎样才能表达出她内心的这种美的感受。

    还如《社戏》中的“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一句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来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化静态为动态,不仅通过看社戏途中的小孩子所特有的奇特感受,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像,同时,也表达出孩子们希望早一点看到社戏的那种喜悦而又急切的心情。如果去掉比喻,句子就平淡无奇了。

    由此可见,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一定要引导他们多用比喻句,它不仅能让作文语言炫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能更恰巧更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当然了,其他的修辞手法作用也很大,只是我个人一直比较喜欢比喻句,其他的就不一一举例阐述了。

 

学会以景染人心

    前两步如果学生已经运用非常自如了,这时在作文训练中就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学会在叙事的同时,有意识地插入景物描写。

    有一篇学生作文曾深深地打到了我,写是的有一次我生病后没到学校上晚自习时的感受。她在文中写道:“上课铃响了,进入我们眼帘的却是一位漂亮的女老师。她告诉我们老师病了。在考试中,我有些不安,窗外黑漆漆一片,更显得压抑,教室内鸦雀无声,灯光似乎也有些微弱了。”这位女生通过窗外的黑,教室的静,灯光的弱,这些细微的景物烘托出老师没来的那种失落那种不安,仿佛一个失去妈妈的小孩子一样的茫然无措。让人从中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深深依恋。但是,如果这个学生没有运用景物烘托,也许就很难具有这种感染力了。

    同样,在我们的课本中也有很多经典的景物烘托句,上课时就可以多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会运用。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就有两句:①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学生通过比较,就可以认识到句①写海面如绿色的大理石桌面,显示了在大海的美好与平静,从而烘托了人物的内心的喜悦,而这喜悦来自于“我们”一家对于勒所抱有的希望。但是当证实于勒已成为一个穷光蛋后,句②中原来是欢乐的目的地——哲尔赛岛,这时变得了阴影,并且仿佛鬼魅一般地从海里钻了出来。此刻的景物描写就烘托出“我们”一家希望破灭以后那种绝望的沮丧的心情。

    通过这种认知学习,然后老师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多加引导,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自然会有意识地插入景物描写,以期让自己的作文更有感染力,从而在考场上获得更高分。这样一来,何愁学生作文水平不能提高呢?

    总的来说,这三步之中,第一步引导学生会观察,能将作文写长,最为基础;第二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让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这是进一步提高;第三步则是引导学生不仅会写,而且能做到将叙事写景有机融合,借助景物描写让自己的作文更有感染力,这已经上升到文学的角度了。一步一提高,层层上进。这就是我七年作文教学探索出来的一点点经验,也一步步地将之实施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一般一个学期下来,效果显著,很受学生欢迎,也得到很多同事好评,可以谓之“三步作文教学法”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