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武帝想出一个奇招,彻底解决了匈奴问题,比派卫青出征管用多了

 斯文卿相 2019-09-26

自有信史以来,北部边患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人家仰仗高明的骑术,全民皆兵的强悍战力,可以随时随地集结兵力,从任何一个有利的方向进攻,利则来,不利则走,掳掠烧杀,让中原王朝十分头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始皇时期,一统天下不久,即派蒙恬率兵三十万督造长城、直道,并以这两项工程为依托,主动向盘踞在河套地区的匈奴发动进攻,结果呢:

却匈奴七百余里,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匈奴单于头曼不能胜秦,北徙。

汉武帝想出一个奇招,彻底解决了匈奴问题,比派卫青出征管用多了

蒙恬

直接将匈奴赶回漠北,转而寻找什么月氏人的麻烦,中原,那是看一眼都觉得害怕,蒙恬就能有这么厉害,为了巩固胜利果实,秦始皇在河套地区设北地、九原、云阳等三郡四十四县,除驻扎军队之外,还从内陆先后迁徙十余万户老百姓填充。

古人常以“五”为基本计算单位,十余万户,合计下来约五十多万人,为了解决匈奴问题,为了解决北部边患,秦始皇就花费了这么大的心思,然而,匈奴问题彻底解决了吗?

一:秦始皇的错误

河套地区,黄河从宁夏到内蒙到陕北的一个大弯道,地方两千余里,三面环河,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最为要紧的是, 它处于匈奴与中原争斗的缓冲地带,自来谁占领河套,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从这个层面讲,秦始皇重视河套地区,是很有道理的,然而重视归重视,他在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的同时,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什么错误?对于河套,李斯说:

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

什么意思?

汉武帝想出一个奇招,彻底解决了匈奴问题,比派卫青出征管用多了

河套地区

认为河套只是战略上重要,经济上并没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这么说?要害就在于河套地区的“水草丰美”上,水草丰美,意味着适合匈奴游牧,而中原呢,又以农耕为主,青草又变不成庄稼,因此,对于老白姓是没什么用的。

正是出于上述想法,秦始皇对迁徙至河套地区的数十万百姓,非常宽容,普遍赐爵一级,甚至有的地区,还一竿子免役十二年,就是希望老百姓能轻松的自食其力。

朝廷对迁徙的老百姓,至少没有长期的规划,造成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蒙恬在的时候还好,最起码军民百姓还有个主心骨,还有个相对安定的环境。

汉武帝想出一个奇招,彻底解决了匈奴问题,比派卫青出征管用多了

陈胜吴广

前210年,秦始皇死,胡亥、赵高等为了夺权,篡改遗诏,害死蒙恬,蒙恬死后,又赶上陈胜吴广起义,天下汹汹不安,北方的匈奴找到机会,又开始蠢蠢欲动,他们蠢蠢欲动怎么办?

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诸侯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渡河南与中国界于古塞。

蒙恬死了,军队无人统领,老百姓本身就不适合北地的生活,本身就对这些地方没有归属感,如今没人管了,还留在这里干嘛,一时间,纷纷向内陆迁移,河套出现许多空城,匈奴乘隙而入,夺回河套,又恢复到秦始皇以前的局势。

单纯仰仗军事取得的胜利,就这么很干脆的丢光了,其后一百余年的时间,匈奴又成了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致使西汉成立之初,汉高祖刘邦,不得不听从谋士娄敬的建议,以和亲的方式平息匈奴的怒火,换取相对稳定的周边局势,汉朝就委屈到了这个地步,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什么变化?

二:汉武帝的奇招

汉武帝想出一个奇招,彻底解决了匈奴问题,比派卫青出征管用多了

汉武帝

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经几代发展,国力已经达到巅峰,于是汉武帝决定,不可以再像前几代人那么委屈,必须挺直腰杆,跟匈奴算一算总账,算账自然离不开军事。

说起军事,汉武帝有卫青、霍去病等名将,于是派出他们, 以长城为依托,分多个方向向匈奴出击,不用多说,战争自然取得了胜利,卫青等又夺回了河套地区。

夺回河套地区怎么办?

像秦始皇一样,只将其发展成军事要塞?秦始皇前车之鉴不远,汉武帝怎肯重蹈覆辙,除了军事之外,他还得考虑,寻找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 哪怕多花费一些时间以及代价。

好在朝廷内有许多能干的大臣,就在汉武帝为如何解决河套地区问题发愁的时候,大臣主父偃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总结下来三个字:广中国。

汉武帝想出一个奇招,彻底解决了匈奴问题,比派卫青出征管用多了

大臣

这三个字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扩大汉朝的土地,另一个很重要,就是努力推广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以及与之配套的技术。

一句话,“水草丰美”之前不还有个“土地肥沃”吗,总计下来,即意味着,河套地区不光能做上好的牧场,还能当成上好的土地,靠推广农耕,让土地获利,土地获利之后,河套地区自然能富裕起来,河套地区富裕了,对始终观望河套的匈奴能没有影响吗,一定会赢得他们的归顺和忠诚,因为但凡是人,谁不想过好日子呢。

朝廷虚弱的时候他们靠抢,朝廷强大之后呢,抢不可能,只能羡慕,以至于迁移,以至于归顺,这个时候朝廷再给点优惠政策,还怕他们不老老实实的成为汉朝的属民吗?如此一来,匈奴必将分化,而分化之后的匈奴,还能是问题吗?

古人就是聪明,所谓的“广中国”,发展河套,就能带来这么多利益,既然有这么多利益,还有什么理由不赶紧着手呢。

于是汉武帝夺回河套不久,即重设朔方、五原、云中、定襄等郡,一方面建筑和修复城池,一方面从内陆大量移民, 这回移民,汉武帝考虑的比秦始皇还周到,朝廷除发钱、发房子、发土地,妥善安置他们的生活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这回是朝廷出面,以国家之力大力发展农业。

汉武帝想出一个奇招,彻底解决了匈奴问题,比派卫青出征管用多了

匈奴

国家出马,可比老百姓自己干厉害多了,什么提供良种、开凿水利、奖励农耕等等,想了很多办法,更加之郡县之内,都有朝廷驻军以保障安全,河套地区就这样毫无后顾之忧的发展的热火朝天,没用多久,便从游牧区变成农耕区,成为汉朝重要的粮食产地,怎么个重要法?

原本,朝廷数十万大军的粮草,都需要内陆补给,但发展河套之后,河套地区自给绰绰有余,非但绰绰有余,还能帮助别人,汉元帝时期,前60年,娶了王昭君的呼韩邪单于上书朝廷请求救济,朝廷没用内陆半分粮草,直接从云中、五原拨粮两万斛,很干脆的赏给他们。

当时,河套地区就能有这么富,试想,有这么强大而富裕的朝廷,对匈奴又那么宽松,匈奴还打什么仗,汉武帝时期就有部族向河套地区迁徙,要求归附朝廷,到汉元帝时期,也就是在呼韩邪单于单于手里,匈奴分成南北两部,北匈奴大规模西迁,惹不起我躲得起,南匈奴呢,朝廷很大度的将之安置在长城内外。

匈奴问题就这样彻底解决,起之以军事,继之以经济,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彻底解决问题,汉武帝的奇招就这么厉害,的确比派卫青出征管用多了。

  • 文:斯文卿相

  •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等

  •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