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一锅羊蝎子开启你的秋日

 youxianlaozhe 2019-09-26

原标题:百锅千味,独爱羊蝎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几天带着朋友在四九城里逛,对方总嚷着要吃烤鸭涮肉,才不枉费大老远来一趟。我倒是觉得,羊蝎子才符合老北京那种浑不吝的性格。

羊蝎子啃起来很费工夫,须开、合、扭、刨、咬、啜、扯,最终也没能吃到几两肉,但其乐无穷。招呼上二三好友,觥筹交错间尽情侃着大山。

而且最好是那种装修破败的老店,烟火气浓重。夏天汗流浃背的进来,往电扇底下一坐,开瓶儿冰啤,凉的扎牙,再捞一筷子羊蝎子,顿时食指大动;冬天搓着手进屋,脱下大衣哈一口气,热腾腾的羊蝎子锅端上来,香味儿扑鼻,馋涎欲垂。

初到北京的人大概会一脸茫然的问“羊羯子”为何物?难道是少数民族“羯”传过来的风味美食?也有好奇的人去查字典,发现“羯”是指阍割过的公羊,而误以为“羊羯子”是以这种公羊为原料。

其实啊,“羊羯子”正确的写法应是“羊蝎子”,不是魔羯座的羯,而是蝎子的蝎。再说明白点儿,就是剔肉后的羊的脊椎骨。

这名字够邪门儿,肯定有人要问,怎么会把羊叫蝎子。追溯起来啊,要从康熙年间说起。当时有位蒙古王爷,打猎回来饿的前胸贴后背,路过后院儿时闻见一股扑鼻的香气。按理说,那是下人的院子,放在平时王爷是不屑一顾的,但他饿的难受,一问才知原来是新来的厨子给下人炖羊脊骨吃呢。

王爷放下架子一尝,简直是美味啊!再一看那脊骨的形状酷似一只蝎子,便把这道菜起名为“羊蝎子”加入了府上的食谱,后来又传到了民间。

过去羊肉可不是谁都吃得起的,但从颈项到尾尖的完整的羊脊椎骨价格便宜,拆开后放在砂锅里炖,其肉鲜美,其汤浓郁,骨上的肉亦还不算少,因此深受民间欢迎。

再往前倒一倒,宋代大文豪、美食家苏东坡被贬惠州时,有次给其弟苏辙写了一封家信。信里面说道:“惠州这地方挺穷的,街市每天就杀一只羊,因而不敢跟当地的官员们争买羊肉,就跟杀羊的说给我留点羊脊骨。骨头间还是有点肉的,趁热剔出来,泡点酒,稍微加点盐,烤到微焦时吃。剔一天也就弄几两肉,有点剔螃蟹腿的感觉。隔几天吃一次,甚是美味。”

烤羊蝎子

可见连东坡先生都赞不绝口的羊蝎子,定有其过人之处。俗话说:“吃猪不如吃牛,吃牛不如吃羊。”而羊蝎子又是羊中精品——其肉香嫩而不腻,其骨多髓而不滑,其汤浓香而不膻。

喜欢吃肉的人要知道,吃羊蝎子不会长胖,营养高又不会增脂。正适合肥胖者和血压、血脂高的人吃。从营养学的角度看,羊蝎子具有滋阴清热,养肝明目,补钙益气,强身壮体之功效。

其次,羊蝎子有“补钙之王”的美誉。经过长时间的焖制,有利于促进钙的吸收,达到补钙的功效。老年人吃了能缓解骨质疏松,中年人吃了能养颜美容,小孩子吃了能健脑增高,并对患有慢性结肠炎、胃炎、气管炎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羊蝎子的肉既不塞牙,又无膻味儿,一块块骨头附着一层瘦肉,一大砣一大砣的从锅里捞出来,满满的端将上来,冒尖的一大锅,让食客豪迈之气油然而生,让人亲身体会到那“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真性情。

羊蝎子更可爱之处是让食客“敲骨吸"之后,满满一盆下去却没有吃撑的感觉,非常适合眼大肚子小的食客,简直是老少皆宜,四季均享的上乘美味佳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病人不适合吃羊蝎子,普通人吃的时候最好也配些冬瓜、木耳等蔬菜。

(图片来源于中食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