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为情:萨巴赫,近现代阿拉伯音乐的不老传奇

 源源不断 2019-09-26


2014年11月28日,黎巴嫩贝鲁特的一处天主教教堂,来自不同信仰的黎巴嫩人为一位87岁的老太太送葬。

“她走了,黎巴嫩的欢笑不知走向何方……”

这可能是黎巴嫩人对于这位年长女士——大家称之为“萨巴赫”(Sabah或者Al-Sabuha)最多的评价。确实,每一个只要稍微关注黎巴嫩文娱节目的黎巴嫩人,都知道这位老人家的点点滴滴——例如从黑白电影到彩电时代的现场电视节目,从1943年到2013年,长达70年的时间里,萨巴赫从“国民少女”一步步演变为“冻龄老太”(实际上卸妆后还是很明显看出其年纪),为黎巴嫩人民带来的,是数代人共同的欢乐记忆。在历经战乱和内讧的几十年里,她的演出,是苦难民众心中的一丝光芒。

萨巴赫的葬礼

然而,这位为黎巴嫩人带来欢乐的老人,其一生都在寻觅真诚的感情。而在这个过程中,她漫长的人生中,可以说是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既有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她的子孙——基督徒出身的儿子和穆斯林信仰的女儿,有通过网络平台持续为她宣传的外甥女阿克尔夫人(Mrs. Akl,萨巴赫姐姐拉米娅的女儿),也有她那八次起起伏伏的婚姻。

2011年,作为晚辈演员的卡罗尔·萨马哈(Carol Samaha,1973~)主演的电视剧Al-Shahrourah,这部电视剧以萨巴赫经历为背景,以萨巴赫的口述为开头,讲述她那起起伏伏的人生。目前这部电视剧只有阿拉伯语生肉和一集英语半熟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Youtube下载。

萨巴赫很满意这部电视剧,因为这部电视剧反映她人生悲喜交加的真相。对于时年84岁,已经逐步走向离世的老人而言,她希望留下的,不仅仅是她自己欢乐的一面。对于“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是交织着美好与痛苦。

相比起菲鲁兹(Fairuz,1935~),萨巴赫给大多数阿拉伯人——尤其是她大半生所在的埃及与黎巴嫩,是欢乐喜庆的。只是,她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更多的是希望,“情”,才是她这一生为之追求却又若隐若现的事情。

毕竟,从她出生的那一刻开始,面对强大的传统力量——以天主教会为核心的黎巴嫩传统基督徒,以及相互交织的不同教派,她对于“情”的追求就为之开始了。

山谷少女:诗人的侄女

1927年,乔治·法格哈里(Jurjis Al-Faghari, 1880~1973)在焦虑等待,他的妻子已经为他诞下两个女儿,他向上帝和耶稣祷告,希望第三个孩子是儿子。

这个时候他的弟弟阿萨德·法格哈里(Assad Al-Faghari,1894~1935),得知嫂子即将临产,匆匆忙忙从贝鲁特返回山区的家中。他知道如果嫂子这一次还生下的是女儿,暴躁的大哥一定会杀了嫂子。为以防万一,阿萨德还特意请来社区的牧师——在牧师的监督下,这个虔诚的基督徒也许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诚然,阿萨德的焦虑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他自己没有孩子,而大嫂诞下的两个都是女儿——分别是5岁的玛丽和3岁的拉米娅。作为这个地区曾经的名门望族,法格哈里家族在20世纪已经明显呈现出颓势,甚至哥哥都不得不依赖封建主的势力延续家族的运作。别说与穆斯林(无论是什叶派还是德鲁兹派)之间的冲突,基督徒内部不同家族之间的仇杀也是非常严重的,如果没有男孩撑场,很可能别的基督徒家族就会借机吞并法格哈里家族的财富。

阿萨德自己是一个有名望的诗人,他在贝鲁特的知名度的确为哥哥挽回一些颜面,但他更希望哥哥不要再依赖山区——他更希望,法格哈里家族摆脱黎巴嫩山区各部族世世代代延续的命运。

“恭喜啊,乔治先生,您又增添一位千金。”

产婆可能不知道现实情况,直接跟满脸愁容的乔治汇报此讯息。阿萨德与牧师为此捏了一把冷汗。乔治沉默着,只能用手敲击门框,接受这个现实。

这个新生的女孩,叫珍妮特。由于乔治实在是没办法接受自己临近50岁还没有儿子,在珍妮特早期的教育,都是兼通诗歌和音律的叔叔阿萨德带领的。阿萨德刚过而立之年就不幸染病,只能在山区家乡休养,这个时候他就给侄女教授阿拉伯传统诗歌以及音乐。

在阿萨德41年的短暂人生中,没有子女是他最大的遗憾,但侄女给他很大的欢欣。在山谷中,牧羊人总能听到一个少女唱歌。

1935年,在两个基督徒家族内部的仇杀中,上山游玩的玛丽被流弹击中,不幸身亡。受到长侄女夭折刺激的阿萨德,也为此一病不起,直到去世。

阿萨德、牧师与刚刚出生的珍妮特,影视剧中的场景

这个时期,成为珍妮特第一次痛苦的记忆。她通过到不同地方歌唱,排解自己的愁绪——她不想面对执着于生儿子的父亲,也不想看到频频骚扰她母亲的封建主。当然,乔治的愿望,在1937年的时候还是实现了。

当然这个儿子,也因为日后的血案,奠定法格哈里家族最终绝嗣的命运——至少是名义上的绝嗣。

初出茅庐的“萨巴赫”:起伏不定的青春

萨巴赫在读书期间,遇到中东地区著名的音乐大师——埃及人穆罕默德·阿卜杜瓦哈布(Mohanmod Abdul-Wahab,1902~1993)和黎巴嫩人穆罕默德·法拉菲尔(Mohanmod Farafel,1898~1987),这两位穆斯林出身的音乐家,一直在寻找不同教派的年轻人,来成就近代阿拉伯音乐。

在1942年,贝鲁特,他们遇到在此求学的珍妮特。阿萨德为大哥留下一套可观的遗产,包括在贝鲁特的住宅,乔治为此同意拉米娅和珍妮特姐妹到此求学。

当时学校举行音乐展演,15岁的珍妮特表现出非凡的才华,穆罕默德·阿卜杜瓦哈布对这个女孩表示非常大的赞许,并以埃及的娱乐业为担保,让她走进中东地区的娱乐圈。由此,第二年,16岁的珍妮特,以“萨巴赫”这个艺名,展开长达71年的艺术生涯。

同年,34岁的基督徒医生纳吉布·沙姆斯(Naguib Shams,1909~1990)不顾保守的母亲和姐姐反对,向这位还在半工半读的女生求婚。萨巴赫同样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嫁给这位年纪比她大18岁的医生。在萨巴赫八位丈夫中,纳吉布是仅有的两个基督徒(另外一个是萨巴赫最后一任丈夫法迪·拉班),也是仅有的两个与她有孩子的丈夫(另外一个是埃及音乐家安瓦尔·马斯里)。

出道之初的萨巴赫

很显然,喜欢音乐和表演的萨巴赫,不甘心作为一个少奶奶在家,即便是1944年她诞下长子萨巴赫(Sabah Shams,1944~),她也坚持参与演出。在婆婆和姑姐的极力反对下,纳吉布不得不提出离婚威胁,萨巴赫以教义(天主教原则上禁止离婚,除非主教允许)为由拒绝。

之后发生在法格哈里家族的一起血案,直接切断法格哈里家族和沙姆斯家族这两个同样属于基督教马龙派的姻亲关系。

1949年,萨巴赫12岁的弟弟被人举报枪杀自己的亲生母亲,而导火索是这个孩子认为母亲与封建主有暧昧关系,为了家族的荣誉,必须对母亲和她嫌疑“情夫”一家进行荣誉谋杀。

这件事情给萨巴赫本人在黎巴嫩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萨巴赫不得不答应丈夫的离婚请求,而且默许父亲连夜把弟弟送到边境流亡海外。

乔治很清楚,这个儿子一旦离开黎巴嫩,很可能就死在叙利亚的荒漠之中。但如果他在黎巴嫩,他一定会死在执法者的枪口和绞刑架的绳索。

影视剧中对萨巴赫弟弟枪杀母亲和封建主的还原

萨巴赫的父亲送儿子逃亡

只是,乔治直到去世,都没有再等来儿子回来,可能这个独生子就真的消逝在叙利亚的荒漠之中。

(这件事情在电视剧的播送据说一度引起媒体的担忧,因为萨巴赫本人和她的子女孙辈,拉米娅的女儿外孙,以及封建主的后裔都在。但萨巴赫同意了剧组的叙事,因此这段往事并没有引发法格哈里、阿克尔和沙姆斯三个家族的非议)

为了避免本社区的非议,萨巴赫自1950年开始前往埃及发展,期间她与一个埃米尔的公子有过短暂婚姻,最终因为不想改宗伊斯兰教而离婚;1951年,她结识安瓦尔·马斯里(Anwar Masry,1922~1961)——一个在埃及算得上是有名望的公子哥,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音乐演奏者,萨巴赫再一次与不同信仰的丈夫结婚,并为他生下女儿——也是唯一一个女儿。

尼罗河的二十年:黄金时代与曲折爱情

安瓦尔虽然自称是穆斯林,但公子哥身上的不良习惯他基本上都沾有。吃喝与赌,对于安瓦尔而言简直是家常便饭。

作为导师的穆罕默德·阿卜杜瓦哈布,虽然不愿意以一个穆斯林的身份劝说两人离婚,但看到安瓦尔痴迷于享乐,以及屡屡家暴自己的学生(以至于萨巴赫一度要化很浓的妆掩盖伤痕,这导致萨巴赫晚年习惯化浓妆),决定联合爱资哈尔大学的教士,劝说两人离婚。

据电视剧叙述,萨巴赫与婆婆争夺女儿抚养权甚至惊动了爱资哈尔

由于有人说,萨巴赫在女儿出生之初为女儿受洗,惹怒了马斯里家族的成员,因此在两人离婚后,安瓦尔的母亲马斯里夫人决定,以宗教信仰的名义夺取孙女的抚养权。而这个时候,另外一个穆斯林出身的演员,走进萨巴赫的生活。

拉希德·阿巴扎,埃及著名男演员

拉希德·阿巴扎(Roshdi Abaza,1926~1980),是切尔克斯人后裔,阿巴扎家族是埃及切尔克斯人的名门望族。萨义德·阿巴扎帕夏娶了三任妻子,其中意大利人特蕾莎(从天主教改宗伊斯兰教)就是拉希德的母亲。拉希德自己倒是比较虔诚,而之前也经历过两次不怎么顺利的婚姻,留下唯一一个女儿卡斯玛特(Qismat Abaza)。

因此他在迎娶萨巴赫的时候,考虑到萨巴赫已经有两个孩子——在美国的萨巴赫·沙姆斯和在埃及的哈瓦达·马斯里,自己也在抚养独生女卡斯玛特,为此允诺在婚姻中不会再要孩子,然而这个选择之后也造成两人离婚的导火索。

萨巴赫不怎么热衷于宗教信仰,而卡斯玛特也不乐意接受基督徒后妈——她本身更倾向于父亲迎娶埃及著名东方舞艺术家萨米拉·贾马尔(Samia Gamal,1924~1994),毕竟萨米拉即便是东方舞舞者,最起码跟父亲和她还是一个宗教信仰。后来萨米拉与拉希德的婚姻持续了19年(1958~1977),直到拉希德病重,主动提出与萨米拉离婚。

拉希德相比安瓦尔更热心宗教,而且他一直劝说萨巴赫改宗(这个是基于自己的母亲就是改宗者),对此他们共同的导师穆罕默德·阿卜杜瓦哈布是无可奈何,只能在自己的引导下,让两个学生和平分手。

(据埃及媒体事后的跟进,离婚后的拉希德和萨巴赫反而关系更加融洽,相比起之后法律纠纷不断的马斯里家族,显然阿巴扎家族并没有纠缠过去的离婚)

哈瓦达早期的艺术形象,多数以叛逆少女出镜

为了争取到女儿的抚养权,萨巴赫同意女儿在爱资哈尔大学进行入教仪式,以获得埃及法律对穆斯林孩童的供养资格。实际上,据哈瓦达自己的叙述,她是成年之后自愿成为一个“世俗中的穆斯林”,母亲和祖母都没有实质上给她传递宗教方面的讯息,当年的争执实际上就是抚养权。作为回应,萨巴赫还保留了女儿的姓氏,以延续马斯里家族的传承。

因此直到1970年代之前,长达20年的时间,萨巴赫都是在埃及度过的。这段时间萨巴赫主演或者参演无数部黑白或彩色的电影,给埃及人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个时代,既是她两次刻骨铭心的婚姻时期,也是她最辉煌的时刻。在1970年代,她推荐女儿哈瓦达加入娱乐圈行业,直到1982年哈瓦达出嫁。

回到黎巴嫩:不老的传奇

萨巴赫再一次回到黎巴嫩,是1970年代初期,这个时候她的父亲乔治已经年迈体衰,姐姐拉米娅一直承担着照顾老父亲的责任。

然而,拉米娅的丈夫,也是黎巴嫩著名的社会评论家萨义德·阿克尔,在黎巴嫩内战坚定支持天主教右翼武装、主张全盘否定阿拉伯文化的风格,不仅仅导致萨巴赫只是在父亲病重以及离世短暂返回,连拉米娅母女都一度与萨义德·阿克尔保持距离,防止自己被左翼黎巴嫩人的批评和巴勒斯坦革命者波及。

黎巴嫩内战结束前夕,萨巴赫最终决定返回黎巴嫩——女儿已经出嫁,女婿是穆斯林,这就注定她没办法长期与女儿一起生活——为了避免一些因为信仰差异而导致的不必要麻烦。更重要的是,埃及越来越不需要她的声音,但黎巴嫩却越来越需要她的回归。

自从哈菲兹·阿卜杜哈利姆(Hafez Abdul-Halim,1922~1971)和法里德·阿特拉斯(Farid Altras,1910~1975)——萨巴赫两位重要合作伙伴相继去世,埃及本身也因为各种弊政(例如公职人员以“欧美先进生活方式”为借口,多次举办酒会,而纳赛尔去世以后埃及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累积,刺激民众保守主义的抬头,因此埃及娱乐业开始走下坡路。

“活得久是真主的安排,但对我自己来说,我见到埃及灰暗的娱乐前景。”

在1980年代中期,黎巴嫩还处于内战阶段时,萨巴赫决定回到祖国。在离别前,年迈的穆罕默德·阿卜杜瓦哈布送别与自己合作近半个世纪的学生。相比起他早逝的学生哈菲兹,穆罕默德·阿卜杜瓦哈布活了91岁,目睹他自己一手缔造的埃及娱乐黄金时代,是怎么样落寞的。

回归黎巴嫩,无疑是萨巴赫后半生最主要的一个决定。这个时候,她的父亲已经年迈离世,姐姐与外甥女都非常支持她——尤其是她外甥女更是一直以当时最为前沿的方式,不遗余力为小姨宣传。

(值得一提的是,时至今日,萨巴赫的Facebook依然在运作,后台就是拉米娅的女儿克劳德·阿克尔(Claude Akl)。克劳德控制着三方账号——已故父亲萨义德、已故母亲拉米娅和已故小姨萨巴赫)

纳吉布去世以后,萨巴赫·沙姆斯也带着自己的孩子,时不时从美国回黎巴嫩,来探望与自己隔绝近半个世纪的母亲。萨巴赫不评论自己父亲和祖母对母亲的态度,他认为沙姆斯家族一直很支持这位独生子,但与此同时,在父亲去世以后,他才放下过去的心结,探望在黎巴嫩居住的母亲。

对于萨巴赫自己来说,更重要的是,她急需尽快回到舞台,以更好地为黎巴嫩人带来欢乐,缓解常年内战带来的痛苦。与支持巴勒斯坦革命和黎巴嫩左翼运动的菲鲁兹与夫家拉赫巴尼家族不同,萨巴赫从来不展示自己的政治倾向,也不在意自己合作者的宗教信仰。在她的Facebook上,她交待外甥女,无论是基督徒的节日还是穆斯林的节日,都要送上祝福,但绝不参与政治评论。

(另外拉米娅女儿也不展示,甚至部分反对父亲生前的政治倾向,萨义德终其一生都在支持黎巴嫩基督徒“去阿拉伯化”,但他自己的女儿坚持用阿拉伯语为家人发推送)

所以在花甲之年重登黎巴嫩舞台的萨巴赫,以少女的着装和心态,以及活跃的态度,为战后的黎巴嫩人带来无限欢笑。1987年,萨巴赫高调嫁给比她年轻近40岁的法迪·拉班,一方面这对忘年恋给黎巴嫩老百姓带来不少欢乐,但这个婚事,在另一方面,引发哈瓦达和拉米娅的不满。

影视剧中与法迪恩断义绝的萨巴赫

(2000年代初法迪与萨巴赫低调离婚,据悉是哈瓦达与表妹找到法迪出轨的证据,因此让他与母亲离婚,这个事情基本上奠定法迪在黎巴嫩娱乐圈地位跌落谷底的基础)

萨巴赫最后一次接受采访,2013年

不过这些事情对于萨巴赫而言,没有太多的在乎,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对暮年的她而言,只要看到黎巴嫩人笑,她就开心。因此她甚至相中喜剧演员巴萨姆·法格哈里(Bassam Al-Faghari,1978~)自1996年开始,近20年都在反串她,以赢得观众的支持。此外,她也全力支持新时代歌手罗拉·萨阿德(Rola Saad,1978~),这对年纪相隔半个世纪的歌手,在2010年代的开端,为阿拉伯语娱乐界带来亮丽的光彩。

不过,她的时代,也一步步走向完结。2013年,她的挚友,黎巴嫩著名音乐家瓦迪·弗朗西斯·萨菲(1921~2013)离世,在此之前,这对合作60年的老朋友,在黎巴嫩最后一次见面。

2014年开始,黎巴嫩媒体再也看不到这位少女心的老艺术家出现,直到11月的葬礼,才重新唤起黎巴嫩人的时代回忆。

毕竟,她的一生,都在为“情”。

萨巴赫1998年表演视频

参考视频:

1998年 黎巴嫩某晚会节目 萨巴赫主唱开头曲

致谢:

卡罗尔·萨马哈女士

萨巴赫·沙姆斯先生

哈瓦达·马斯里女士

克劳德·阿克尔女士

他们的视频资料与Facebook动态完善了萨巴赫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