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到底是什么?且听同仁堂大师细说端详……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27

中医到底是什么?且听同仁堂大师细说端详……

前些日子,到扁鹊故里河北内丘参加“第三届中医药文化大会”。

大会内容,非常丰富。

名家荟萃,议论纷纷。

唇枪舌剑,各抒己见。

有人评价,此次盛会,是对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又一次检阅、总结和有力推动。

大会闭幕,从邢台乘高铁返京。

走进一号车厢,但见同仁堂中医药传承大师、同仁堂医馆馆长关庆维也在里面!

说起关大师,此人不凡也!

中医到底是什么?且听同仁堂大师细说端详……

关庆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同仁堂中医药传承大师、同仁堂首批海外中医药特技传承师,同仁堂集团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同仁堂医馆馆长。出身于著名中医世家,先后追随十几位各具特色的中医名家进行中医全科临床研修。在临床中博采众长,孜孜以求,强调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中医必遵之精髓,提倡“全气”认识与实践的“气形一体”的天人医学观。在治疗内、妇、儿、皮肤、疑难杂症、未病医学、中医养生等领域都有着自己深厚的见解和突出的疗效,受到广大患者好评。

面对如此大师,机会怎容错过?

于是,换了座位,与其并肩,一问一答,聊了起来。

聊什么呢?

聊中医ABC,聊中医轶闻趣事,聊读者感兴趣的问题……

中医到底是什么?且听同仁堂大师细说端详……

问:关老师,听你大会发言,非常精彩。可惜时间太短,意犹未尽!我想请问关老师,你认为,中医和西医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答:大约有这么几个不同吧。

一是目标不同。西医是治人得的“病”,中医是治得病的“人”

二是诊断不同。西医是用仪器诊断,中医则是“望、闻、问、切”

三是部位不同。西医治的是局部,中医治的是整体

四是方式不同。西医是针对身体施治,中医则是针对身体和精神一起施治

问:这个归纳,很有意思,能具体讲讲吗?

答:举例说吧,比如,你肚子痛了,西医就要用仪器检验、化验,看看到底是什么部位,出了什么问题?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甚至,还得动手术!把痛的地方解决了,你这病就算治好了。

中医不是这样。中医需要通过望、闻、问、切,了解你的身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应该从哪里入手去调节你的身体,讲究的是从整体施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平衡的、有机的整体,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功能。肚子痛了,说明整体功能已经不再平衡。什么原因呢?是寒,是热?是上焦不畅,还是下焦堵塞?找到原因,虚则实之,寒则热之,只要对症施治,几副药一下去,身体重新平衡了,肚子也就不痛了。

问:哦,听你们么一说,还真有些意思!仔细想想,人确实是一个整体。中医的整体观是怎么回事?

答: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上面已经说了,人的每个器官、组织之间都是联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中医用五行观念认识人体五脏 , 中医认为,尽管人体器官彼此之间是通过血管、淋巴管、神经、组织液等相互关联,但这只是人体整体的有形侧面而已。

在无形层面,人体各个器官组织自身的运动变化背后,有着整体的控制机制。 任何疾病的产生,都与五脏的五行属性的功能下降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任何一个内脏的五行属性,都通过相生相克与其他器官联系起来。

中医的整体观还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医认为,人和自然和社会都是一个整体,人得了病,可以从自然方面或社会方面来求治。

问:说到人的自我平衡、自我调节功能,你认为人体是可以自行调节、自己平衡吗?

答:对呀,世间万事万物,人乃万物之灵!人的身体是一个非常完善、非常精密、非常神奇的整体。可以说,再厉害的机器人,也没法同人相比。渴了,人自然晓得喝水,饿了,人自然知道吃饭。身体需要什么,它都会暗示你或者直接告诉你。比如,你见了糖喜欢得不得了,非常想吃,那就是身体告诉你,你已经需要补充糖分了!

又比如,咳嗽了,发烧了,身体就在告诉你,你的身体平衡已经打破,出毛病了,你就得想办法恢复平衡,让机体健全起来。

如果身体没有自我调节、自我平衡功能,人类碰到那么多灾难,怎么可能生存到今天?

中医的实质,就是要充分了解和尊重身体的各种调节和平衡功能,必要的时候,去帮它一把,身体自身的功能健全了,平和了,你的身体也就没事了。

问:碰到身体出问题,西医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答:西医就不一样了!它注重的是,哪里出现问题,就解决哪里的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是旁敲侧击,迂回发力,靠调动整体的力量,去解决局部的问题。

所以,西医有时可能会按下葫芦起了瓢。抗生素用多了,这里的问题倒是解决了,那里的问题又冒出来了。你去一做检查,好嘛,这个指标下去了,那个指标又上来了!整体功能不平衡、不协调了,病就容易找上门来,防不胜防,治不胜治。

中医到底是什么?且听同仁堂大师细说端详……

关庆维在第三届中医药文化大会上作主题演讲。

问:中医不用仪器,怎么能知道病人问题出在哪里呢?

答:很简单嘛,四个字:望、闻、问、切。这四个字是扁鹊老先生归纳总结的。你看,一个切字,即我们说的把脉,非常关键,也非常厉害!医生把手搭在你的手腕,你不用说什么,医生大体就晓得你哪里出了问题。

问:咋这么神,只是把手搭在你手腕上,就知道你身体出了什么毛病?

答:要说神,也可以说是神吧。当然,这个神,不是天分,不是唯心,也不是瞎猜,而是要靠对中医文化精髓的理解,基本知识的掌握,加之长期实践的积累。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号脉就能一号一个准了。

正因此,中医的实践积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因此,有经验的老中医是中医文化精髓的传承者,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人们为啥喜欢找老中医看病,就是这个道理。

问: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反过来说,一般的年轻没有经验的医生,他的号脉就有可能是不准确的?

答:也不能这么说,中医水平与年龄并不是线性关系。高水平的中医诊断,更应该说是一种临床悟性

一个医生临床悟性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点:

其一、中医临床经验的积累,会锤炼这种临床悟性的开发。

其二、明师的传授点播,是开启这种临床悟性的钥匙。

其三、医生自身的禀赋,是这种临床悟性的土壤基础。

这是中医与西医相比,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个比较难以克服的短处。

怎么解决呢?

首先,除了切之外,还有望、闻和问,加在一起,即使年轻医生,也还是可以大体诊断出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其次,中医的传帮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和传统。过去,年轻中医大多是跟着老中医学出来的,师道传承,必不可少。

问:看到电影里宫廷御医看病,尤其给格格公主看病,隔着帘子,手下还得垫一手巾,就这么一号,也能号出脉来?

答:应该是能号出来的,否则就不叫御医了!不过,宫里呆久了,御医也成了庸医,渐渐就没什么真本事了。

问:这是为什么呢?

答:道理很简单!你想想吧,要是你给皇上看病,你敢像对百姓那样大胆用药吗?当然不敢!御医明明知道病情,却常常是往保险的、不会出事的路子上治,你没法追究他呀!出事当然是不会出事了,但皇上的病,往往也就给拖延了,耽误了!

你看历史上皇帝能活多久?不就四五十岁甚至更早些就夭折了么?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正确治疗,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问:中医通过望、闻、问、切了解病人病情,是不是接下来开出方子,对症下药,就可以把病人给治好了?

答:大体是这么个过程吧。我说过,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的整体,所以,病情的寒、热、虚、实,是千差万别的,而我们的中药,也有着千差万别的药性,这两个千差万别一结合,会产生多么复杂多么微妙的变化!

寒则热之,虚则实之——说来简单,但是,是哪里的寒,哪里的热?什么虚了,哪里实了?用什么样的药可以调节?可以让身体恢复平衡?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去了。中医的神秘、奇妙和伟大,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来。

几乎同样的病,几乎同样的药,但是,在什么节气下用什么药,用药的多与少,用哪里产的药,结果都会大不一样。比如,我们平常说的感冒,好象就是一个病,但中医就得问问,到底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这是两种不同的身体失衡,用药也就大不一样。药用准了,很快好了;用得不准,非但难以治愈,甚至越治越严重!

说到中药,也很有讲究,非常奇妙。有的药只治下焦的病,有的甚至只治左边的病而不治右边的病。宁夏枸杞,其药性与别的地方就大不一样,开了别的地方的枸杞,药效就差多了。

这都是学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问:那么,判断人哪里有寒,哪里有热?哪里虚了,哪里实了?用什么样的药,用哪些药配伍可以让其恢复平衡……这些,就实实在在考验一个中医的水平了?

答:是的。说中医难,就难在这里;说中医容易,也容易在这里,随便开几味无关紧要的药,既治不好,亦无大碍,这医生不也太好当了吗?

问:中医的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人的身体各部分,或者外界的各种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分为“金、木、水、火、土”?

答:阴阳确实是中医的一个基础认知, 阴阳是针对一个事物而言的,每一个事物自身,都具有一种自我调控机制,既能保持自身稳定又能适应环境而能适当程度地变化,就叫阴阳。

阴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成对的概念,也就是既能向左又能右向变化而始终保持自身特色的机制。

比如,对于地球运动这一事物而言, 日为阳,月为阴,白天为阳,夜里为阴。 所以,阴阳不是指一个事物的各个部分,而是指每个事物的自我机制。 当然,这叫做事物的内在阴阳,还有外在阴阳。

“金、木、水、火、土”与我们 物理 现代科学所说的金属、树木、水、火、土壤这几种物质,并不一样,不可以这样机械理解, 它只是对于人体各部分特性的一种描述。

五行,是指自然事物整体的运动变化,是通过经历五个不同特征阶段的规律变化而完成的机制 。 所谓阴阳相生相克, 指的是每个自然事物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之间,通过既自我促动又自我制约而实现其有机整体的机制。

这个机制,在临床上称为 辩证关系。掌握好这个辩证关系,在诊断以及对 症 证下药的时候,就可以有千变万化,而这千变万化,也就可以对应地解决千变万化的人们的各种不同证候的疾病。

这个理论,比较深奥,就不细讲了吧。

问:还想问一个人们关心的长寿的问题。说到长寿之道,答案千奇百怪,有说要长期吃素的,又有说得多吃肥肉的。有说要多运动的,也有说要保持安静,好好呆着少活动的。这问题你怎么看呢?

答:表面看来,人们的答案千奇百怪,甚至恰恰相反。确实,现实中各种生活方式,都有长寿者,但这也正好说明,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的整体,其需求的满足是千差万别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他的身体,必须经常保持平和,保持一种“中和”的和谐状态。

正因此,有的人身体需要增强脂肪,要多吃些肉才能保持身体平和,他就不妨多吃些肉。有的人不需要,那就多吃素。而这些信号,其实身体是会告诉你的,你不要有意和身体对着干,顺乎自然就是了。

物质和精神,缺一不可。心态平和,也是长寿的基础。不可想像,一个老是心理不平衡,整天老是矛盾纠结、骂骂咧咧、非常痛苦人,他能够长寿。

身体和心理,这两方面都平和了,人就能长寿了。

问:说了这么多中医和西医,你认为二者之间是否有高下之分呢?

答: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各有所长,不必分出高下。如果实在要分的话,是否可以这样说。

中医——它比较适合治疗慢性病,即由身体功能、体质下降而形成的病。对于慢性病,也就是由生活方式错误而形成的病,中医是其所长,西医不可替代。

西医——它对于外伤、传染病,有独特的办法和疗效。在防疫、急救和手术这些方面,西医是其所长,中医甘拜下风。

各扬所长,各避其短。中医西医,双翼齐飞,则可造福于人类也。

问:关老师,说话之间,快到北京了!今天同你这么一聊,增长了不少知识,非常感谢!希望有机会,咱们继续聊?

答:好的好的!你是搞媒体的,通过你的传播,希望有更多的人更能了解中医、理解中医。

今天聊得很高兴,来来来,咱俩再合影一张!

中医到底是什么?且听同仁堂大师细说端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