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夷山岩洞墓中出土木棉布残片,破解了至宝木棉袈裟的存世之谜

 历史解密坊 2019-09-27

“袈裟”是指缠缚于僧众身上的法衣。在《西游记》中,唐僧就有一件“闪闪发光”的袈裟,是观音菩萨赐给他的。提到“袈裟”后,很多读者会想到武则天的“木棉袈裟”,虽然它消失不见,但在历史资料中,我们却可以看到它的详细记载。1959年,文物专家在福建崇安武夷山岩洞墓中,出土古代木棉布残片,该残片竟破解“木棉袈裟”存世之谜,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佛祖有一件金缕袈裟,当迦叶尊者领悟“沾花一笑”的含义,佛祖便将这件袈裟赏赐给迦叶尊者,而这个袈裟,就是后人口中的“木棉袈裟”。经过不断传承后,金缕袈裟到了达摩祖师的手中。

没过多久,达摩祖师带着木棉袈裟来到我国,它也成为代表法嗣正传的禅门宝物,并传到慧能的手里。慧能不负众望,开创禅宗南宗一派。武则天登基后,为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大力宣传佛教。武则天便准备将慧能手中有木棉袈裟弄到手。

武则天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她先邀请慧能进宫探讨佛教,慧能找各种理由拒绝。当这个办法没达到目的后,武则天直接告诉慧能,她要用摩纳袈裟和五百匹绢换慧能的木棉袈裟。此时,慧能清楚地只要,如果他敢反驳武则天,必定会惹来杀身之祸连累同门弟子。正因如此,木棉袈裟落到武则天手中,而武则天将其赐给一个叫智诜的和尚。

智诜得到木棉袈裟后,就会四川资州的德纯寺,并将袈裟藏到正殿中。但随着朝代的更迭,木棉袈裟竟消失不见了。部分专家认为:因年代久远,木棉袈裟应该是毁掉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小编觉得不对,1978年9月,文物专家接到上级命令,准备对福建崇安武夷山洞墓,进行保护性发掘。在清理陵墓的过程中,一位年轻的专家发现一块灰白色的棉布,他并未在意,直接将棉布带回研究所。当研究时,专家们却发现,这些青灰色棉布竟是“木棉”,经纬纱的拈向均为S拈。也就是说,在新时期时代,人们的纺织工艺技术快速进步,并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材料——木棉花絮。

夕阳斜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每到柳絮飞舞的时节,古人就会提着筐出去拾捡柳絮。他们没有专业的工具对木棉花絮进行处理,只能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耐心地将木棉花絮一丝丝接起来,放在腿上搓捻。当木棉花絮提取完成后,他们会将其纺织成布,这种纺织方式保持木棉絮料保暖和轻质的特点,受到市场的欢迎。

除了保暖和轻质的特点外,木棉天然抗菌,不蛀不霉。正因如此,现代人用其填充枕头和救生衣。

专家们对福建崇安武夷山洞墓发现木棉布残片检测后,发现它已经存在3200年,侧面证明木棉布不易腐烂的特点。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唐朝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如果说3200年前的木棉布能被保存下来,木棉袈裟必定不会因为时间的问题,而自己腐朽消失。

文物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木棉袈裟”是见证唐朝佛学发展的重要物品,通过武夷山洞墓发现的木棉布残片,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件袈裟并没有消失不见,也许它被人窃走,也许它被藏着某处,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专家们定会破解木棉袈裟的下落之谜,让我们能够找到木棉袈裟,并近距离地感受它独有的魅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