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刊”上新!这套十周岁的丛书是否帮你爱上“红楼梦考据”?

 慧然 2019-09-27
“红楼梦古抄本丛刊”已出品种(八种32册)
2010年1月,人文社推出“红楼梦古抄本丛刊”,开始陆续将《红楼梦》早期抄本以普通精装、统一装帧的形式影印出版。近十年来,这套丛书以对底本的逼真还原、典雅精美的装帧设计和亲民的价格赢得了读者的口碑,有读者亲切地称这套丛书为“红刊”,并期待着新品问世。最近,“红刊”上新了《舒元炜序本红楼梦》,借着推新的机会,我们简述一下《红楼梦》的版本系统,也对这套受到“红楼考据”迷们喜爱的丛书做一番回顾。

一、“漫画”《红楼梦》的成书和版本

(漫画绘制:邵美茜
《红楼梦》,可能是“四大名著”乃至所有中国古典小说中,版本系统最为复杂,版本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这部伟大著作创造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高峰,学者和很多读者在研习欣赏其艺术成就时,也希望了解和厘清其版本流传情况。
简单地概括,我们现在可见的《红楼梦》版本主要分抄本和印本两个系统,抄本以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以前的“脂本”系统为主,印本则始于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高鹗以木活字方式整理印行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下面我们先以一位读者朋友的漫画形象地了解一下《红楼梦》的成书和版本流传过程:
1.据专家考证,大约乾隆十九年(1755)前后,经历了由官宦子侄沦为废官家属、由富贵尊荣到穷困潦倒的曹雪芹,迁居北京西郊香山一带,《红楼梦》的创作即在这一时期。
2.在《红楼梦》创作过程中,一些章回已经在作者的亲朋好友中传看、传抄。这些传抄的章回可能是初稿,也可能是修改稿,而且回数多少也不一致,有的抄本流传后世。
3.我们现在可见的《红楼梦》早期抄本(如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主要属于“脂砚斋”批评本系统,简称“脂本”,因为在这些抄本上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有学者认为他们是和作者关系密切的亲朋,熟悉小说创作过程,甚至有人认为他们就是作者本人的另一种身份。
4.专家学者根据《红楼梦》早期抄本中的线索,考证曹雪芹在1763年2月去世,这时《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已经完成并以抄本形式传播,而后半部分却并未流传。有研究者认为曹雪芹生前基本写成了后面的章回,只是由于某些原因未能传抄行世。
5.曹雪芹身后近三十年间,《红楼梦》(主要为前八十回)以抄本形式在社会上流行着,不仅有私家抄录收藏,甚至还有商贾在集市上兜售这些抄本,价格还不便宜。
6.乾隆五十六年(1791),出身诗书之家的程伟元,邀请当时在科场并不得意的高鹗一同将其历年收集的《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加以整理,以木活字排印出来,即“程甲本”这是第一部摆脱了手抄方式的《红楼梦》印本,而且是一百二十回。第二年,程、高二人又在“程甲本”基础上修订排印了“程乙本”。从此《红楼梦》开始了更广泛的印刷传播时代,其印本系统也由此形成。
二、“红刊”的回顾与上新
与印本系统比,《红楼梦》早期抄本更接近作者创作的年代,各抄本之间文字差异也较大,更有脂砚斋等人的批语留存。这既为后世的红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制造了各种悬疑谜题。虽然目前存世、且经过学术界鉴定研究认可的《红楼梦》早期抄本有十余种,但它们都已成为珍贵的文物,藏于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一般很难窥其原貌。将它们影印出版,无疑可以为学者研究和读者赏阅提供便利。人民文学出版社对于《红楼梦》抄本的影印工作从1955年就开始了——即副牌文学古籍刊行社成立后第二年。
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书影
1955年10月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这是保存回数较多的抄本(共存78回),朱墨两色套印,原缺的第六十四、六十七回以己卯本补足。1970年代,文学古籍刊行社以线装本的形式再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并影印出版了脂本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版本:《戚蓼生序本石头记》。
线装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

线装和平装本《戚蓼生序本石头记》(有正书局石印大字本)
2010年,人文社推出“红楼梦古抄本丛刊”,开始陆续将《红楼梦》早期抄本以普通精装、统一丛书设计的方式影印出版。近十年来,这套丛书以对底本的逼真还原、典雅精美的装帧设计和亲民的价格赢得了读者的口碑,有读者亲切地称这套丛书为“红刊”,并期待着新品问世。到今年新出炉的《舒元炜序本红楼梦》,“红刊”已经出版八种,下面我们跟随时间坐标回顾一番。
——2010年1月——

“红楼梦古抄本丛刊”第一批书目出版。包括三种重要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和《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杨本)。

1. 甲戌本
“甲戌本”原书
“甲戌本”是“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的简称。这部抄本共存十六回,第一回在“满纸荒唐言”诗后有其他各本没有的一句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故得名。甲戌,即1754年。此本原由清代藏书家刘铨福收藏,1927年由著名学者胡适购得,2005年由上海博物馆购藏。

“红刊”中的甲戌本(点击上图即为购书页面)
虽然仅存十六回,但甲戌本在《红楼梦》早期抄本中有重要地位。比如卷首的单列的“凡例”格式,未见于其他抄本。又如第一回第一页第二面较别本多出自“说说笑笑”至“登时变成”共429字,交待清楚了补天石主动要求僧道二仙携去红尘经历荣华富贵、被二仙变成美玉的经过。甲戌本上有大量脂批文字,其中有不少十分独特,如第一回第五页第二面眉端朱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等语,这条批语唯另见于已佚的“靖藏本”(批语被过录留存下来),研究者就是据此推定曹雪芹的卒年为“壬午除夕”(公历1763年2月)。此外第十三回脂批还透露了初稿尚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等情节。
“红刊”甲戌本内文
胡适等关于甲戌本的评论
“红刊”中的甲戌本,以台湾的一个影印本为底本,字迹清晰,笔锋健劲。另外还从几家博物馆找到了胡适、俞平伯、周汝昌先生手书的关于该书的三篇评语,一并影印附录,增加了新的内容。卷首序言由著名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家石昌渝先生撰写。
2. 己卯本
“己卯本”全称为“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己卯冬月定本”。乾隆竹纸抄本,残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系武裕庵“按乾隆间抄本”补抄,补抄时间约在嘉庆年间)。此本原由董康、陶洙所藏,现藏国家图书馆,第五十五回下半到五十九回上半藏国家博物馆 。

“红刊”中的己卯本(点击上图即为购书页面)
己卯本开头部分已残失,现存国家图书馆的己卯本开头部分,系陶洙据庚辰本、甲戌本抄配,从“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起方是原抄。其余部分亦有陶洙抄配者。在第三十一至四十回的总目上,写有“己卯冬月定本”,上写“脂砚斋凡四阅评过”,故通称“己卯本”。“己卯”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此纪年应是该本底本的纪年,现在这个抄本是据己卯底本过录的。在此过录本上,有“祥”字、“晓”字的避讳,据此,研究者考定此本为乾隆时怡亲王允祥、弘晓府上的抄藏本,故又称“怡府本”。
“己卯冬月定本”的字样
“红刊”中的己卯本全彩印刷,完整呈现朱、蓝笔批校文字
己卯本与“庚辰本”关系密切,研究者考证它们有共同的祖本,甚至可能是跨年度完成的八十回脂砚斋四阅评过定本的前后两个部分。己卯本原抄正文讹夺字很少,文字有多于庚辰本的地方,语意较庚辰本确切;有回前评,无复杂的眉批侧批,面貌干净,批语绝大多数在正文内双行书写,计七百多条。
己卯本本来的面貌是墨本,现在可见的朱、蓝笔校改多是武裕庵、淘洙等后人所加。“红刊”中的己卯本以彩色印刷,呈现了现藏己卯本的全貌,方便研究者和读者的研习阅读。卷首序言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先生撰写。
3. 庚辰本
“庚辰本”系“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的简称。乾隆竹纸抄本,纸色与己卯本同。此本存第一至六十三回、六十五至六十六回、六十八至八十回,计残存七十八回。原为徐祯祥(星署)所藏,后归燕京大学图书馆,现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

“红刊”中的庚辰本(点击上图即为购书页面)
在第四十一回至五十回的总目页上,加题“庚辰秋月定本”一行,在第五十一回至六十回总目页上,加题“庚辰秋定本”一行,以下两个10回总目,同以上两例。故此本通称“庚辰本”。“庚辰”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此纪年应是该本底本的纪年,现存此本为据庚辰底本过录的。

“庚辰秋月定本”的字样
“庚辰本”脂批数量为各脂本之最
经冯其庸先生等专家考证,庚辰本是曹雪芹生前最后一个改定本,也是最接近完成和完整的本子。庚辰本上有2000多条脂批,数量是各脂本之最;有回前批,有眉批,有正文下双行小字批,有行间批,也有回后批,保留了大量脂砚斋、畸笏叟等人长时期批阅本书的署名的随记和具有特殊意义的批语,是研究《红楼梦》的珍贵资料。冯其庸先生领衔整理的《红楼梦》新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初版)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为底本,就是因为它是比较完整的、更接近曹雪芹原稿真貌的本子。
由于“庚辰本”是人文社很早就影印的版本,所以“红刊”推出新的版本比较便利,系以1970年代影印的线装本为基础,精心修订,更臻完善。卷首有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为人文社重印庚辰本撰写的序言。
4. 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杨本)
此本简称“梦稿本”,由生活于清道光至光绪时期的收藏家杨继振原藏,因此又称“杨本”。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红刊”中的梦稿本(点击上图即为购书页面)
梦稿本最初的面貌是一百二十回抄本,后有残佚,其中第四十一回至第五十回及若干残页,是杨继振收藏期间据程甲本抄补。抄本中有大量的改抹,论者多以为是高鹗用以增补后四十回时的草稿,故长期称之为“红楼梦稿本”。其实这是一种误会。因为改抹后的文字,大体上同程乙本而异于程甲本。可见在这个本子上进行修改,是程乙本问世以后的事。程甲本先程乙本一年问世,文字颇有异同,即高鹗是在程甲本的基础上再作修改润饰而形成程乙本。杨本的改抹状况,与这个事实不符。
梦稿本文字有大量的改抹
“梦稿本”抄录的来源很复杂,前八十回处于己卯、庚辰本和蒙古王府本之间的状态,可能是从己卯、庚辰本到王府本演变中的过渡本;后四十回系与前八十回同一时间过录完成。其中一部分大体上同程乙本,另一部分与程甲本、程乙本都有较大的差异。总的倾向是比较简略,可能是个流传于程甲本付印前的后四十回早期手抄本。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公之于众,引起了学界一系列的研究讨论。其“唯一的一部带有后四十回的早期抄本”、“整本书特别的抄写格式与带有大量的后增及修改文字存在”等版本特点,使其成为众多《红楼梦》版本中极具学术价值的一种。
“红刊”中的“梦稿本”,虽然为保持开本与整体丛书一致,字迹较原底本缩小,但面貌完整,印制清晰。卷首序言由《红楼梦》版本收藏家、红学研究专家杜春耕先生撰写。
——2010年6月——
5. 蒙古王府本石头记
此本亦名“清王府旧藏本”,因其第七十一回回末总批后有“柒爷王爷”字样,专家推断原为清代某王府旧藏。现藏国家图书馆。据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年北图购藏时,来自原某蒙古王府,所以又称“蒙古王府本”(简称“蒙府本”)。蒙府本为一百十二回抄本,前八十回(除第五十七至六十二回外)系同一时期抄录完成,后四十回、卷首程伟元序、第五十七至六十二回,都是后来的藏书家据程甲本补配。

“红刊”中的蒙府本(点击上图即为购书页面)
蒙府本第七十一回回末总批后“柒爷王爷”的字样
蒙府本前八十回文字与戚序本基本一致,版式也相近,两者可能有同样的祖本,相较于有过修改的戚序本,蒙府本保留祖本原文更多一些。蒙府本的批语有七百多条,其中双行夹批、回前回后批大多同戚序本,而其独有六百多条侧批,是不见于其他早期抄本的,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红刊”蒙府本完整再现朱丝栏、四周文武双边的版本面貌
“红刊”中的蒙府本,字迹还原清晰,朱墨双色印刷,完整再现了前八十回朱丝栏、四周文武双边的版本面貌。卷首序言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文彬先生撰写。
——2011年4月——

6. 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南图本)
“南图本”是戚序本《石头记》组合中的一种。戚序本《石头记》简称“戚序本”、“戚本”,卷首有德清戚蓼生序,包括四个本子,即:张开模旧藏戚蓼生序本(简称“戚张本”、“戚沪本”)、泽存书库旧藏戚蓼生序本、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序本(简称“戚正本”、“有正本”,并有大字本、小字本之别)。故“戚本”一语,系脂本中一组本子的合称。有的研究者也用以专指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序本。其中“张开模旧藏戚蓼生序本”是“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序本”据以影印的底本,而 “泽存书库旧藏戚蓼生序本”即“南图本”,亦称“戚宁本”,现藏南京图书馆。

“红刊”中的南图本(点击上图即为购书页面)
戚序本组合是脂本系统的特殊分支,字体工整,错讹字较少,整体面貌比较精良。对比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的第六十四回、六十七回和二十二回末等缺文已经补齐,第十七、十八回也已经分开。
南图本为八十回抄本,结构、版式、行款及脂批状况等,都与其他几种戚序本大体相同。文字更接近戚张本,而与戚正本小异。因为有正书局制版石印时,对戚张本曾作过几处校改,南图本却仍沿袭戚张本之旧,所以研究者认为南图本可能是戚张本的过录本,或者是和戚张本有共同的母本。
南图本的内文面貌
南图本卷首的戚蓼生序落款
“红刊”中的南图本有五大册,印制非常清晰,影印过程中还调整了底本在某次重装时页面的误植。卷首序言由红学专家任晓辉先生撰写。
——2014年1月——

7. 俄罗斯圣彼得堡藏石头记
此本原来一般称为“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记(简称列藏本)”,后来更准确地称为“俄罗斯圣彼得堡藏石头记”,简称“俄藏本”。此本于道光十二年(1832)传入俄罗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由苏联汉学家发现并介绍给学界。现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古籍文献研究所。

“红刊”中的俄藏本(点击上图即为购书页面)
俄藏本现存第一至七十九回(中缺第五、六两回,第七十九回包含其他抄本第八十回的内容),第十七与十八回共用一个回目,但两回文字已经分开。此本正文应是脂砚斋评本旧文,但似系几个本子的合抄本,并非是从一个完整统一的本子一起抄下来的。有的文字接近庚辰本,有的部分又与庚辰本有异,而近于其他抄本。比如第三回贾宝玉初见林黛玉的眉目印象,俄藏本作“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庚辰本作“两湾半蹙鹅眉,一双多情杏眼”,蒙府本作“两湾似蹙非蹙罩烟眉,一双俊目”,甲辰本作“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各本均异,或残阙。俄藏本的文字被认为最佳,在1982年初版的《红楼梦》新校本中即以俄藏本校改。

俄藏本第三回描写林黛玉眉目的文字
“红刊”俄藏本印制清晰,朱笔圈点完整呈现
此外有批语300余条,其中眉批111条,侧批83条,与其他脂本完全不同。另有一些双行夹批,与己卯本、戚序本的批语大致相同。第一回至第四回中,有墨笔圈点,自第四回中至第十四回则为朱笔点读,此后无圈点痕迹。
俄藏本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影印出版的方式“回归”祖国,“红刊”中的版本,是经过重新对底本拍照制作的,更完善地呈现了底本的面貌。卷首序言由红学专家任晓辉先生撰写。
——2019年8月——

8. 舒元炜序本红楼梦
这是“红刊”新出炉的品种,因卷首有杭州舒元炜序而得名,简称“舒序本”、“舒本”;因舒序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又被称为“己酉本”。原抄八十回,现存前四十回,原藏者为吴晓铃先生,吴先生去世后,捐藏北京首都图书馆。

“红刊”新品《舒元炜序本红楼梦》(点击上图即为购书页面)
舒序本是较晚引起注意的《红楼梦》抄本,但它的学术价值很高。
首先,舒序本是现存诸多《红楼梦》抄本中,唯一可以确定抄写年代的本子,是完成于1789年的原抄本。因为卷首舒元炜序的署名后钤有“元炜”、“董园”两方印章。此外,还有舒元炳的“元”、“炳”印章。可见这就是当时形成的原本。之前我们介绍的己卯本、庚辰本等,只能考证其据以过录的底本是“己卯”、“庚辰”年的,而其过录的年代不能确知。

舒序本卷首舒元炜序落款
判定舒序本为1789年原抄的重要依据——卷首印章
其次,舒元炜的序言透露了在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之前,后四十回《红楼梦》已经在民间流传的信息,对《红楼梦》成书与传播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序中有“就现在之五十三篇,特加雠校;借邻家之二十七卷,合付钞胥。核全函于斯部,数尚缺夫秦关;返故物于君家,璧已完乎赵舍”一段文字,学者研究认为,这表明当时完成拼合成的八十回的抄录工作后,舒元炜仍认为“数尚缺夫秦关”,这里的“秦关”是“秦关百二”的典故,即一百二十回的意思。既然不足“秦关百二”之数,说明在舒元炜的认知中,《红楼梦》不止八十回,而应该是一百二十回。此外舒序中“惜乎《红楼梦》之观止于八十回也。全册未窥……漫云用十而得五,业已有二于三分”,也表明舒元炜认为八十回只是全本的三分之二,全本应为一百二十回。这一切说明至少在1789年(比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程甲本早两年)前,是有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流传于民间的,这对于考证后四十回并非高鹗续书是很重要的材料。
再次,舒序本是抄自不同底本的拼合本,文字状况比较复杂。大体说来,其中若干回较接近庚辰本,另若干回较近于梦稿本;但各自又分别与这两个本子有很大的差异,而且还有包含某些初期稿本成分的现象。比如红学专家刘世德先生考证舒序本第九回结尾与众不同的文字:“贾瑞遂立意要去调拨薛蟠来报仇”,“不知他怎么去调拨薛蟠?且看下回分解”,出于曹雪芹的初稿,而且关系到第十回情节的最初构思,即第十回的初稿可能有贾瑞到薛蟠面前挑拨,薛蟠大闹学堂,此事又导致秦可卿染病卧床的情节。可能第九回的初稿完成后被人借走并抄录了副本,初稿归还后被曹雪芹删改,而保留在抄录副本中的初稿文字却流传下来,并体现在舒序本中。
“红刊”舒序本忠实还原底本的面貌
总之,舒序本值得发掘的学术价值很多,“红刊”这次影印,是以原始底本照片精心制作,朱墨双色印刷,忠实还原了底本的面貌——包括不同章回天头大小的不同和朱笔句读。卷首序言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文彬先生撰写。
最后要重点强调的是“红楼梦古抄本丛刊”的装帧设计,很多《红楼梦》或相关图书的封面设计都以红色为基调,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但也往往难出新意。“红刊”的定位是价格平实、大众购买没有太大压力的普通精装书,但封面和内文又要做到精良精美。
“红刊”装帧设计由人文社美编室主任刘静老师倾力完成,他回忆当年怎样在传统风格中做出新意,并且兼顾成本,颇费了一番思量:
为了使“红楼梦古抄本丛刊”的设计更具传统风格,在装帧设计前专门和特种纸生产商合作,在普通胶版纸纸浆中加入适量藏红花,经过几次试验,得到目前大家看到的白色藏红花特种纸。精装纸板第一层裱白色藏红花纸。在封面下方2/3处加裱一层土红色里纸。书名字分两部分,上半部分文字专色红色印在白色藏红花纸上,下半部文字和版本信息在土红色里纸上烫印白色漆片。最终呈现出现在大家见到的这一套“红楼梦古抄本丛刊”的面貌。
白色与红色特种纸两层裱糊的精装封面,简洁而富有层次
专门为“红刊”定制的藏红花特种纸,袅娜的花朵隐约可见
典雅大气的装帧设计,无疑为“红刊”在读者中的印象大大加分,十年来,每当编辑部拿到新品的样书,仍然有惊艳的感觉。
张爱玲说自己“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即将走过十年的“红楼梦古抄本丛刊”,也会一如既往地为爱上“红楼考据”的读者朋友提供助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