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昌孝经》教孝章第五(二)

 昵称gR3EQ 2019-09-27

  《文昌孝经》,南宋时期已流传,共有育子、体亲、辩孝、守身、教孝、孝感这六章。全书从道家的自然宇宙观出发,指出生命的可贵,父母生育子女受尽辛苦,养育子女耗尽心血。子女应该体恤孝敬父母,并以此道推己及人,由此不但保全自身天性,还可以得到文昌帝君赐予福禄,乃至得道成仙。

▲八仙宫文昌帝君像

《文昌孝经》
教孝章第五

药石之师,惟贤是与,行己端庄,导人忠信,教不他设,孝无畸行,因其本然,还所固有。

朝敦夕诲,幼育长循,惟兹孝弟,化行是先,虽至愚氓,无不晓习。如是为教,功实不少,为功为罪,职岂易任,惟名尊严,其实如何?孝弟是宗,能孚孝者,弟亦本诸。

助君为理,转移风俗,全在师儒。教不可误,师不可违,自重在师,率教在弟。孝原自具,有觉斯兴。


【白话文通俗译】
能够导人向善的师傅(老师),教人以贤良的品德。立身行事端正庄重,以忠信引导人,其它不合乎孝道的事情不敢教人。孝道更没有畸巧,不过是依于人的自然本性,复归人的固有善性。

朝夕不断地敦促教导,长幼都依循而行,总要用此孝悌之道教育化导。虽是愚笨的人,也没有不熟悉的。像这样教育学生,功德实在是不少。既能立功也能赎罪,师傅(老师)一职不是那么容易胜任的。师傅(老师)的名称甚是尊贵威严,其实质又是什么呢?就是以“孝”“悌”为根本。如果能够以孝服人,“悌”的品质也就本于此而立了。

治理国家,移风易俗,完全在于以儒为师。师傅不可误人子弟,子弟不可以违背师傅。师傅应当自重自爱,弟子应当遵从教导。孝本来都是自性中具备的,但有了师傅(老师)的提醒,孝心才得以兴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