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若琴弦,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攀登者anly 2019-09-27

  一

      在大学读了7年中文系尤其是主修了现当代文学后,我发现,有两位作家是被高中语文课给严重坑害了的。一位是鲁迅,一位是史铁生。

  想起以前导师说过一句评价:大家总是会把二流的作家当成一流的作家,三流的作家当作二流的作家,一流的作家呢,不是被误读,就是被漠视。

  被误读最深的无疑是鲁迅,初高中课堂为他贴上的“反封建斗士”、“爱国志士”之类的标签,配上鲁迅先生独有的冷峻沉郁的文风,除了给人一头雾水和深刻的心理阴影,觉得这不就是个患有躁狂症的喷子外,其作品背后那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大智大勇大爱,是只能随着鲁迅先生入土为安了。更有甚者只凭着高中语文课堂上那残存的一些印象和道听途说的种种八卦,便对着鲁迅大骂特骂并以此为荣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因此就比鲁迅还牛气了几分,也是让人啼笑皆非。

  和鲁迅的遭遇相比,被漠视的史铁生算是更幸运了些。他给很多人的印象或许就是个残疾人作家,也只是个残疾人作家吧。且因为他的残疾,让很多读者即使不明就里,也会愿意先送上一些“人道主义”的同情。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

  二

  《命若琴弦》是本科时老师布置的一篇平时作业的阅读文本。当时的我也是稀里糊涂的看了想着敷衍了事的把作业写了完事。作业虽然交了,事情却并没有完。老瞎子和小瞎子的形象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并随着之后的每次重读,他们的故事在我的心中不断被丰富、被解构、再被重构。所以在自己的选修课上,我拿出了这篇文章让同学们自由讨论。不求解读的视角多么专业,只希望当这些孩子们在今后的某个时刻,也想问问自己的命时,他们能想起记忆中的这对老瞎子和小瞎子。

  三

  中国人大多喜欢算命,求一个实在的果,却很少有人敢于问命,寻一寻人生的因。人困极乃问天,当生命的困苦已然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范畴时,人或许才能在极度的绝望中爆发出极强的愤恨,手指苍天的问一问:“老天爷,为何受伤的总是我!”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便是如此。生命突来的横祸让他措手不及也难以接受,于是他带着巨大的痛苦开始了执着的追问:为什么上天会降给人如此巨大的痛苦?为什么偏偏是我遭受了这一切?正如小瞎子问老瞎子的那样:“干嘛咱们是瞎子”?

  老瞎子的回答是:“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这就是命,属于老瞎子和小瞎子的命,属于史铁生的命,也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命。“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

  在和学生们交流时,很多孩子看完《命若琴弦》的第一感觉是:“老瞎子和小瞎子真可怜!史铁生残疾了真可怜!”看似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话语中,显露着的却是无知无觉的狭隘。试问我们虽双腿健全,但我们何曾做到身随心至,何尝不是被各类无形的套索羁绊着,举步维艰;我们虽双目能视,但人心的真假虚实、世道的变幻无常、命运的周折起伏,我们可能堪破看透?

  “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

  命定的出身显露着造物主不可抗拒的权威,生命永恒困境的设置,更隐现着命运不怀好意的捉弄。“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 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 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

  这场“人间戏剧”最巧妙的设计还在于命运与自我的相互作用,连锁反应。每个人都是命运恶意身不由己的消受者,每个人也都是参与其中自作聪明的造作者。命运的不公借着人的欲望才发酵成苦难,命运的偶然往往因人的执着而化为了必然。凡事有命运之因,也是他人之果。终了,在这命运迷局与自我残缺相互搅动而形成的人间漩涡中,每个人都成为了无法挣脱的被困者。

  四

  命运的不公、欲望的折磨、希望后的绝望,以及一切周而复始的轮转。生命的苦痛撕扯吞噬着老瞎子和小瞎子,可救赎之途何在?小瞎子憧憬着电匣子里那个遥远而美好的世界,但这份遥远的美好终会徒增现实的无奈;与兰秀儿的朦胧的情愫曾带给他重生般的快乐,却也将他推入了死一般的痛苦。他的痛苦老瞎子都懂得,但老瞎子更明白“这事谁也替不了谁”。老瞎子将毕生的希望寄托于弹断一千根琴弦后可以让他重见光明的“良方”,但良方只是一张白纸,一张将他全部的希望映照的无比苍白的白纸。破庙中三尊分不清是佛是道的泥像静静的坐着,注视着老瞎子和小瞎子全部的痛苦,却也只是袖手旁观静静的坐着。

  然而,看似无解的宿命难题中,解锁的机关却也早已设下。当小瞎子因为对兰秀爱的破灭而绝望求死时,支撑老瞎子从死的绝望中挺过来的,又正是他对小瞎子的爱。“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当老瞎子因为目的的虚妄而滑向幻灭时,过程的意义却也因此闪现。“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想起来面对着围绕自己听书的男女老少,全心沉到自己所说的书中去,将“身上的疲劳和心里的孤静全忘却”的“最知足的一刻”。

  爱与过程,便是人类命运迷宫中的解救之途,拯救着他人,亦救赎着自己。

  五

  “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

  目的是欲望的化身,欲望是方向,是动力,也是虚妄,是痛苦的源泉。老瞎子曾无数次的幻想“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她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 ,无数次梦想着的蓝天和月亮和星星……还有呢?还有什么?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 ”是的,欲望所渴望的东西永远比期盼的还多得多,所以欲望永远不可能被满足,它是挂在我们眼前的果实,激励诱惑着我们不断向前。可在这通往虚妄的道路上,我们迈出的每一步,我们沿途的所见所闻,却又是真真实实属于我们人生的每一步。只顾目的枉顾过程,过程亦将失落于虚幻的目的之中。所以当弦一根根弹断,一步步迈向自己期盼了一辈子的目标时,老瞎子也忍不住问着自己:“失去的,已经永远失去了。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为了最后能看一眼世界,这值得吗?”

  在绝望中不断质问命运,不断求索着生命救赎的史铁生终于悟出了自己的答案:过程。对,过程,只剩了过程。对付绝境的办法只剩它了。不信你可以慢慢想一想,什么光荣呀,伟大呀,天才呀,壮烈呀,博学呀,这个呀那个呀,都不行,都不是绝境的对手,只要你最最关心的是目的而不是过程你无论怎样都得落入绝境,只要你仍然不从目的转向过程你就别想走出绝境。过程 只剩了它了。事实上你唯一具有的就是过程。一个只想(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因为坏运也无法阻挡你去创造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也变成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坏运更利于你去创造精彩的过程。于是绝境溃败了,它必然溃败。你立于目的的绝境却实现着、欣赏着、饱尝着过程的精彩,你便把绝境送上了绝境。梦想使你迷醉,距离就成了欢乐;追求使你充实,失败和成功都是伴奏;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节选自史铁生:《好运设计》)

  六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但他们,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作者:一念(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10226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