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古墓壁画,解开历史之谜:难怪隋炀帝、唐太宗一定要灭高句丽

 网摘文苑 2019-09-27

1962年春季,吉林省博物馆辑安考古队在洞沟地区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大量南北朝时期的高句丽古墓。其中,在编号十二的一处古墓中,考古学者们发现了两幅特殊的壁画,为隋唐两国持续攻打高句丽提供了新的视角。

吉林古墓壁画,解开历史之谜:难怪隋炀帝、唐太宗一定要灭高句丽

高句丽,又作“高句骊”,或省作“句丽”“句骊”,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公元前37 年,高句丽政权在今浑江流域建立,隶属玄菟郡高句骊县。一开始,高句丽人是汉朝的雇佣兵。但到了王莽时期,高句丽背叛了汉朝(新朝),在今天吉林地区建国。

与其他少数民族不同,高句丽人主要从事农业,而且具有相当的建筑天赋。在吉林和辽宁一代,高句丽人建立了大量易守难攻的山城。高句丽人这些山城为基础,不断蚕食辽东乃至朝鲜半岛的疆土。

吉林古墓壁画,解开历史之谜:难怪隋炀帝、唐太宗一定要灭高句丽

公元4 世纪前期,高句丽占据整个辽东地区,与中原王朝以辽河为界。其后,高句丽将扩张的矛头指向朝鲜半岛,吞并了半岛北部。其后,高句丽向北降服了靺鞨诸部,步入了鼎盛时期。

从隋文帝到隋炀帝,一直矢志于歼灭高句丽国。特别在隋炀帝时期,曾多次征集数十万甚至130万军队,大举进攻高句丽。虽然声势浩大,但是隋军的进攻却多次被高句丽人建立的山城阻挡,就如海浪排在岩石上一样。

吉林古墓壁画,解开历史之谜:难怪隋炀帝、唐太宗一定要灭高句丽

进入秋冬后,隋军因补给不畅和寒冷而被高句丽人击败,死伤数十万人。在隋高边境,到处都是高句丽人用华人尸骨堆积起来的京观。即使在唐太宗时期,隋军俘虏滞留于高句丽者,仍多达数万人之多。

隋炀帝以及后来的唐太宗为何对高句丽如此执着?为何一定要灭之而后快?

吉林古墓壁画,解开历史之谜:难怪隋炀帝、唐太宗一定要灭高句丽

首先,高句丽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相比于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高句丽的民族秉性非常特殊,主要以定居为主。相比于善于进攻的游牧民族,坚韧不拔的高句丽人非常善于防守。对于中原政权的领土,高句丽人以蚕食为主,依靠修筑山城堡垒不断推进。利,则吞并领土;不利,则退入山城。

根据史料《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

八年(172 年), 冬十一月, 汉以大兵向我, 王问群臣战守孰便。众议曰:“汉兵恃众轻我,若不出战,彼以我为怯,数来。且我国山险而路隘,此所谓一夫当关, 万夫莫当者也。汉兵虽众, 无如我何,请出师御之。”

吉林古墓壁画,解开历史之谜:难怪隋炀帝、唐太宗一定要灭高句丽

早在东汉时期,高句丽就形成了以山城为依托,抵御汉族政权进攻的策略,而且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从三国到五胡十六国,高句丽曾多次战败,连首都丸都城也屡次被攻破,但就是无法灭亡。等敌军退却后,高句丽人仍能重新占领山城,进而卷土重来。

根据考古发掘,辽西地区的高句丽山城多如牛毛,关城、哨城之间具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可互为犄角。对此,史料也予以了应征。根据《新唐书·薛仁贵传》记载:

“薛仁贵既破高(句)丽于金山,乘胜将三千人将攻扶余城,……与高(句)丽战,大破之,杀获万余人,遂拔扶余城。扶余川中四十余城皆望风请服”。

吉林古墓壁画,解开历史之谜:难怪隋炀帝、唐太宗一定要灭高句丽

如今在辽西发现的高句丽山城,确实多达五十余座。若任由高句丽人继续修筑堡垒,还不知会蚕食多少中原的土地。

更可怕的是,高句丽人不仅擅长于守,在攻的方面也不含糊。在集安洞沟编号十二的高句丽古墓中,考古学者们发现了两幅特殊的壁画。在壁画中,高句丽武士装备精良,武装到了牙齿。不仅拥有重甲步兵,还有人马俱披甲的具装甲骑。

吉林古墓壁画,解开历史之谜:难怪隋炀帝、唐太宗一定要灭高句丽

得益于高句丽境内丰富的金属矿藏资源,使重骑兵保有量能和中原王朝不相上下。比如在安市城外的围战,唐军就缴获了数万匹战马和5000多领铠甲。

从南北朝到隋唐,重骑兵均是摧城拔寨的利器,是战场绝对的统治者。如果说山城是高句丽的盾,重骑兵便是高句丽的矛。高句丽先用山城阻挡中原政权的进攻,待其疲敝后,再用铁骑进行冲击,因此经常能够获胜。

吉林古墓壁画,解开历史之谜:难怪隋炀帝、唐太宗一定要灭高句丽

按理说,重骑兵耗资巨大,高句丽为何能豢养如此多的重骑兵?这是因为高句丽占据了辽东、汉四郡这样适合农耕的领地,使该国的战争潜力远比突厥、吐蕃为大。《旧唐书·高丽传》载:

“高(句)丽国旧分为五部,有城百七十六,户六十九万七千。”

按照五人一户来算,高句丽人口就有350万之多。而后来的辽国,也不过500万人口。由此可见,若放任高句丽发展,必将成为隋朝和唐朝的巨患,不灭不行。

吉林古墓壁画,解开历史之谜:难怪隋炀帝、唐太宗一定要灭高句丽

由于高句丽人的顽强,即使唐太宗也拿他们没有什么好办法。第一次征辽战役,虽然攻占了十多座城池,但仍无法将其灭掉。最终,唐太宗采取了一个毒辣招数:

“高(句)丽依山为城,攻之不可猝拔……今若数遣偏师,更迭扰其疆场,使彼疲于奔命,释耒入堡,数年之间,千里萧条,则人心自离,鸭绿之北,可不战而取矣。”

唐朝君臣意识到,高句丽有相当的农业基础,只要不断派遣偏师骚扰其农业生产,高句丽必不攻自破。之后,唐太宗派遣牛进达和李勣轮番进攻高句丽,果然打得敌国百业萧条。唐高宗时期,唐朝联合新罗灭亡了高句丽的盟友百济,随后又趁其内乱的机会,一举攻克平壤,终于完成了消灭高句丽的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