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嫉妒与反社会人格|心理行为调整案例

 Richard_X 2019-09-27
家馆有个孩子非常喜欢和享受折纸,格格老师在发现他的这个特点后,打算给他安排特别的课程,借以开发他的天赋潜能,因为折纸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强大的思维能力——数学、逻辑、创意、探索等等。家馆另一个孩子Y也说要上这个课,老师让他不要着急,等发现他的天赋点的时候也会给他安排。在老师和这个孩子谈话时,Y再次插嘴,说“老师你不要给他安排折纸,他会把纸扔的到处都是,卫生弄的乱七八糟的。”

格格老师马上觉察到Y说这句话背后的潜意识心理动机,引导Y去觉知,“自己为什么说这些话,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因为羡慕别人得到了你没得到的东西,然后你开始嫉妒了?”正在吃饭的Y动作马上慢了下来,这个孩子有个特点,当被说中的时候,无论是在做什么,动作马上会变得缓慢。与此同时,格格老师心里马上升起一种很酸涩的难受,这种感受就是孩子当下的感受。格格老师告诉Y,对着镜子,去感受这种情绪,去问自己为什么要说那些话,真的是为别人好吗。Y回来后,老师问他现在什么感受,他说那个难受劲小了。这就相当于把积压的情绪释放了一点点,所以孩子觉得心里舒服了一些,然后老师再引导孩子如何去超越情绪。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时候,我们也许会很容易就忽略掉孩子所说的话,而在家馆,孩子的每一次行为和语言,老师都能敏锐的捕捉到背后蕴藏的心理动机,并及时的给于正确的引导。

格格老师说,这看似是很简单的一件小事,其实背后是一连串的心理行为。

Y渴望“优秀”,但他以前一直在体验“不优秀”,所以他不接纳自己。当他一见到别人优秀,见到别人得到好东西了,这种不接纳就会转化为一种情绪——嫉妒,当他没有觉察时,心里就会生出一种很酸涩的感觉,第一反应就是毁灭它,所以他下意识的阻止老师。当被老师看见他内心的想法,开始不好意思(本自具足的智慧,他知道这么做不对),马上开始想逃(但他控制不了这个东西),然后开始假装,马上动作慢下来了,饭也吃不下去了,想把自己包裹起来。

Y今天的绘画,透露着攻击、烦、恨

这一连串的心理行为,如果看懂了就能正确的引导,去面对和化解这种情绪,孩子心理就会很健康;如果忽略了这个事情,就又给孩子心里种下了一颗嫉妒的种子,除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己看书开悟或者受到名师指点,把积压的情绪消化掉,否则,嫉妒发展到极端就会生出恨,生出一种毁灭的力量。我们在新闻上经常能看到很多学生因嫉妒杀害同学的例子,都是因为这一点点情绪积累到极限后的爆发。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不断重复这个心理行为,而没有任何引导的话,久而久之,他心中的那点不好意思也会逐渐消失,不再因为自己行为的偏差感到不安,很可能发展成为“反社会型人格”,永远看到的是事物的负能量,为了利己目的去伤害别人时,永远不感到愧疚。

视频短片—令人反思的《反社会人格》

就像这次事件中,Y意图夸大危害(他会把纸扔的到处都是,卫生弄的乱七八糟),误导老师不给同学安排课程,他背后的动机并不是为了老师好,也不是为了同学好,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一旦老师听他的,他心里马上会升起一种愉悦,觉得自己成功了,'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到'。而对于这些孩子完全是无意识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强大的觉察力,他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动机是这样的。

让孩子去问自己,就是在不断训练觉知力,教会他如何去觉察和面对自己的情绪,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当他学会了这个方法,以后再遇到任何事情,他都能及时觉察出来并有力量去面对和化解,心性就在这一次次体验中稳定下来,就可以极其专注地去做事情了。

图片来源网络

教育就是一种“见微知著”的智慧,通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行为背后折射出的品质,可以看到孩子的未来是什么样子,通过心理行为调整,清除负面情绪,树立优良品质,就改写了孩子的未来。

就像Y这个事件,如果纵容下去,发展为“反社会型人格”,他的一生就被毁掉了,别说事业成就,就连一个幸福的家庭也很难拥有。正是因为格格老师在那一瞬间敏锐的捕捉到了孩子的心理变化,做了恰当的引导,接下来将做一系列的引导,慢慢的引导孩子成为“社会型人格”——奉献、利他。社会精英都是社会性人格的人,不单自己好,还要让身边所有人好,格局再大一点,要让国家好,让整个地球都好。

教育就是这样一点点做出来的。不是告诉孩子你要爱这个世界,孩子就会爱了。一定是在生活中与孩子息息相关的事情上,让他体会到爱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一点点训练他的觉知,扩大他的见解,提升他的格局。用古圣先贤的智慧童蒙养正,用心理学方法调整孩子的行为,相辅相成,最终将孩子导向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个社会型人格的精英人才。

公益行动征集令

“潜意识绘画解读与未来教育”百场公益行

人的一生貌似是被意识主导的一生,实则是一个被潜意识控制的一生。当没有觉察的时候,人其实是在用潜意识这种自动导航系统来生活和工作的,潜意识的力量远远大于意识的力量,而它常常处于未被觉察的状态。潜意识绘画便是以绘画为载体,连接绘画者内心的世界,帮助其认识并开启未知的潜意识力量,从而改变一代人的宿命,改写家族阶层历史。

格格老师曾发大愿,希望天下人都不再受心里的苦,希望天下孩子都能被正确的“看见”和恰当对待,希望所有孩子都能过上天赋使命的幸福人生!因此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开展机构合作,免费读画,帮助老师和家长看懂孩子,更有成效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