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带你领略古人眼里的西安秋

 qinchanbin 2019-09-27

漫步在小雨淅沥的西安古城街头,看着雨中朦朦胧胧的城墙古塔。在这个秋色渐浓的时刻,看着秋月、秋华、秋景、白云,心中感叹:好美,好美!会不会有一瞬间,你会好奇古代人在此情此景中作何感想呢?让我们一起领略古人眼里的西安秋色,体会古人的多情描绘吧~~~


唐·悲凉秋

长安晚秋 

赵  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长安晚秋 mp3 来自秦地行 01:00

诵读人 张倚宁

注释

1.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

2.渚:水中小块陆地。

3.鲈(lú)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

4.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导语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年轻时四处游历, 于唐文宗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客居长安多年。诗人独在异乡,看见深秋的凄凉景象,顿生怀乡思归之情,从而创作了这首诗。通过诗人在长安的见闻,描绘了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并抒发了羁旅思归的心情。

宋·壮志秋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释

1.秋波媚: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2.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

3.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做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

4.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

5.酹(lèi)酒:把酒洒在地上的祭祀仪式。

6.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城东。唐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为唐代长安名胜。

导语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一生,都怀着抗金救国的壮志。这首《秋波媚》是其在南郑即目抒感的一篇词。词的上片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处过渡,把无情的自然物色的南山之月,赋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写成谁也不及它的多情。诗人通过眼前的长安南山秋景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上至“南山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来抒发心中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愿望。

元·感叹秋

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

狐兔悲,草木秋;

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

山,空自愁;

河,空自流。

注释

1.岫(xiù):峰峦。

2.山河百二还如旧:险要的山川形势依然未改。《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3.狐兔悲,草木秋:狐兔伤心,草木悲秋,都在哀叹长安的荒凉。

4.秦宫隋苑:秦始皇的离宫,隋炀帝的上林苑。

导语

赵善庆,元代文学家。《长安怀古》为咏史之作。“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作者居高临下地鸟瞰了长安的险要形势和壮丽风光。紧接着,又用激昂的、带议论性的语言揭示出:秦始皇、隋炀帝这些暴君役使百姓修建起来的离宫、上林苑,早已不复存在,只是空留一个骂名。最后以“山,空自愁;河,空自流”八字作结。作者通过对长安秋景的感叹,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和忧伤之情。

  在古代诗人的眼中,长安的秋是凄凉的、感伤的,但同时也是多情的、壮志的。到秋天,西安的一楼一塔、一草一木都别有一番韵味,那么在你的心中,西安的秋是怎样的秋呢?快来评论区谈谈你的感受吧,看有没有同道中人与你不谋而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