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问题教学”为基础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措施

 GXF360 2019-09-27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研究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环境中很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在问题教学模式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发挥其学习主体性的重要方式。如教学《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很好地展示了作者毛泽东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状态。

师: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生:景物主要有橘子洲、枫林、江水……

师: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全年龄的都有可能发生局结节样增生。而且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比较高。约有80%的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都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都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典型CT表现,如平扫密度稍低,使用增强扫描动脉有中央瘢痕,病灶均匀强化,门脉期的病灶密度下降,延迟期的病灶为等密度表现,使用动态CT增强扫描在13个病灶中发现了7个中央瘢痕,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主要特征就是在延迟期有中央瘢痕强化。

生:江水是流动的状态,预示着革命前途是光明的。

例如,许多司机不熟悉他们所行驶道路上不断变化的交通规则,而且他们经常违反这些规定。此外,由于每个司机都是个体,当两辆车接近同一交叉口时,驾驶员有时会误判彼此的意图并发生碰撞。相比之下,自动驾驶汽车会知道所有的交通规则,并且不会故意违反交通规则,而且自动驾驶汽车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当两辆无人驾驶汽车接近同一个交叉口时,它们实际上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同一个算法的一部分。因此,它们误判和碰撞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生:江水不能说明这个问题,因为水流本身就是向那个方向而去的。在描写枫林等景物时可以展示出革命的未来是美好的。结合课文背景知识可知,这是秋天,本来万物凋零,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逐渐衰败,有悲秋的气氛。但是在作者的眼中却没有悲秋的情感,而是结合当时的革命发展情况赋予景物新的含义。

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大胆质疑和分析,很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使得课堂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营造问题气氛

在语文课堂中,一个愉快、和谐的氛围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对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很好地营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问题,这对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有良好的作用。

如《鸿门宴》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与文章相关的内容进行导入,让学生观看视频可以快速掌握人物的出场情况,便于学生很好地理顺文章思路。文中的高潮部分即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找出文章表达紧张氛围的句子和词语,感受当时参加“宴会”的人物的心理状态。”学生说:“许多表示动作的词语都可以表现出紧张的氛围,如怒、瞠目等。”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通过表演的方式诠释这些词语,一方面为语文课堂带来轻松的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带着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进而提升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结合文章内容设计问题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是“情之至语,自能感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十分重要。“问题教学”即有意识结合文章内容安排问题,让学生结合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体验作者在其中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和作者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

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开始改变人类历史几千年的文明惯性和生活惯性,且这种改变将加速到来。人工智能的社会效应,既可能极善,也可能极恶。前者是大同或天堂;后者是新奴隶社会或人类毁灭,且不可逆。如何对待这种不确定性?在找到预防和控制其负面效应的手段之前,人类是否应该轻易地发展人工智能?

如高中语文课文《项脊轩志》这篇文章,这是一篇优秀的借物抒发情感的散文,其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丰富情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首先梳理文章中基本的字词含义、文章内容结构等,然后设计问题逐步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教师提出问题:“在文章中找出句子,分析作者对不同人物所表达的情感。”此时,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深入阅读分析文章。

学生: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对母亲表达的情感有:怀念、赞许。(其他的学生则顺着该思路继续分析)

从目前孤儿救助方式、孤儿需求以及民间组织自身优势等方面分析来看,民间组织介入孤儿救助有很大的空间可拓展。

学生:作者对妻子的情感主要是怀念。

学生:作者在文章中对兄弟的情感主要是感激,同时表达出辜负亲人养育所包含的沉痛之情。

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是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批准开展的一项重大专项行动。东北四省区水资源相对短缺,特别是农业发展受到水资源条件制约,开展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水资源论证是实施好节水增粮行动的重要前期工作,对科学确定发展规模,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节水增粮增效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水资源论证过程中,切实加强工作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通过主要领导亲自抓、勤过问、多了解、常督促,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严格落实到报告书编制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科学论证确定项目发展规模,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进而做到量水而行、因水制宜,通过节水实现增粮。

由此可知,学生结合教师的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可以很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有效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用问题联系新旧知识

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包含许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具有分散性,同时又贯穿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很好地提升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能力,并且可以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时,所设计的问题应能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而提升学生积累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如《渔父》这篇课文,其中的知识点:特殊句式,即“是以见方”,该句式属于宾语前置句,“见”字是一个无实义的字。此时,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集中讲解这一特殊句式,然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归纳已学内容中的类似情况。教师说:“之前学习过的文章中还有哪篇文章也出现类似的句式呢?”学生就可以在该问题的引导下积极唤起自己的知识记忆,学生回答:“之前《陈情表》文中出现过,即‘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此时,教师还要加以引导,即这个“见”和现在我们学习的用法是一致的吗?然后逐步分析“慈父见背”,其中的“见”作为一个实词,含义是“我”。由此可知:同一个字的含义在不同文章中含义不一样。这一问题的教学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达到提升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构建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去思考问题,进而很好地提升学生探索和掌握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在今后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进一步优化问题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而更加自主地学习语文知识,为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