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发烧了,一定要火速退烧吗?听听中医怎么说

 为什么73 2019-09-27

每当季节交替,天气的变化使得很多小宝贝都开始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此时父母们往往会产生很多焦虑,吃药怕有副作用,不吃药又担心高烧时“脑袋被烧坏”。

家长们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宝宝的发烧,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来自陶庆医生近期线上讲座,点击此处可直接收听音频。

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发烧了?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妈妈用手摸一摸宝宝的额头和手心,感觉皮肤很烫,这时妈妈就认为,宝宝是发烧了。或者,妈妈拿着体温计给宝宝量一下体温,发现宝宝体温超过37℃,便认为宝宝发烧了。

以上方法正确吗?答案是不正确!

发热是指宝宝体温的异常升高,宝宝的正常的腋下体温一般是36℃~37℃,超过37.4℃才能被认为是发热。

而妈妈的手不是体温计,没那么精确,不能准确测量宝宝的体温。

哪些情况的体温升高不必处理?

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宝宝的体温也会出现一些波动。

  • 比如说傍晚时,宝宝的体温往往比清晨时高一些;

  • 宝宝进食、哭闹或者活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

  • 或穿衣服太多了,室内温度过高,宝宝的体温也会升高一些。

若宝宝有这种暂时的,且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无其他的症状和体征,通常不应该考虑病态。

让宝宝退烧的那些坑,你踩过吗?

宝宝一发热,一些妈妈就只想快速退烧,一会儿敷冷毛巾,一会儿喂退烧药。只要宝宝的热度下去了,妈妈就感觉松了一口气。其实以上方法是存在问题的!

中医认为,患者有表征,就需要解表,解表就要出汗。

此时若物理降温,用酒精擦洗,往往会使患儿的毛孔更加闭塞,导致内热更加严重。一方面烧退不了,另一方面导致内热更重,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物理降温还应注意,降温的幅度不能太大、太快。

使用退烧药,也不能操之过急。用量不能太大,过量易发生急性中毒,甚至会引起自损性的肝损害!

服用一次以后热度不退,立马再次让宝宝服药或者加大药量,甚至短时间内让宝宝服用多种退热药,这都是错误的做法!

而且要注意,退烧药只是在宝宝发热的时候才有个退热的作用,宝宝如果不发热的,服用退热药并没有预防发热的作用。

如果用了退烧药以后,宝宝出汗很多的,要继续给他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的情况。


陶庆医生在中医治疗小儿病患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医术高超,更会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以下为陶庆医生与某小患者家长沟通的截图,可向下滑动屏幕查看。

如果您有疾病诊治需求,请添加青青为好友咨询预约门诊,备注:陶庆

明医简介:陶庆

陶庆 

医学博士 主治医师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

师从著名中医邢斌医师,全国名老中医、“孟河医派”传人、著名脾胃病专家邵荣世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分会前主任委员、上海市名中医胡义扬教授,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已在《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各类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在上海某著名三甲医院工作近10年,每年诊治病患近1万人次,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临床推崇“仲景学说”、“脾统四脏”理论,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内科疾病:胃炎、胃溃疡、慢性腹泻、便秘、胸闷、心慌、眩晕、失眠、顽固性头痛、咳喘;妇科疾病:痛经、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小儿疾病:发热、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便秘、腹泻、夜间啼哭、盗汗及各类疼痛: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等,常收立竿见影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