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背景:为了推广新教材实施中的有效经验,交流大家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我区区教委组织了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昨天,是我校的语文组初赛,我连续听了四节语文课,很有感慨,今天就其中的两篇自读课文的课堂情况,谈谈我的看法。 原课呈现:第一堂是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篇自读课文《永久的生命》。 这位老师的课堂流程是这样的: 一、引出:用《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引出本文课题。 二、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然后抽读订正字音。 三、交代时代背景:南京大屠杀、花园口决堤、河南大饥荒。 师总结:这些数字触目惊心地展示了那个时代个体生命的卑微,命如草芥。如第一段写的那样。接着引导学生解读第1自然段。 四、用抓中心句的方法,依次解读第2、3、4自然段。得出作者传达了“积极乐观”的情绪的结论。 五、讲解文体:议论性散文。 1.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2.划出文中最喜欢的句子,结合老师给出的哲理句进行批注后交流。 六、齐读冰心关于生命的话结束。 第二堂课是八年级第一单元的《“飞人”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这位老师的课堂流程是这样的: 一、引出:出示当时的消息《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魁》引出课文。 二、快速阅读课文开阔新闻的主要内容,并组织学生交流。 三、精读品味语言:找出作者文中具体描绘跳水过程的段落,并进行品味。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四、对比,写法探究: 1.以本单元前两天消息进行对比,看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与本节课第一次出示的消息进行对比,找出不同。 3.阅读课文后知识短文,明确新闻特写的特点。 3.更喜欢哪一篇呢?为什么? 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讲解总结:二者的区别是什么?特写镜头是什么? 五、小结: 六、妙笔生花:课堂小练习 放一段刘翔夺冠的视频后学生学写新闻特写 我的听课感。可以感受到两位老师都努力在践行新课程理念。这两篇课文都是自读课文,可是,我听到的却是两堂讲读课。 一是老师不敢放手。整节课都是老师在讲,都是老师领着学生在阅读、在勾画、在批注。 二是旁边的批注没有被老师利用起来。 三是思维含量不足。因为老师没给学生发展思维的时间和机会。 我对这两课的教学设计建议。设计原则:体现自读课的特点、体现思辨性、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第一堂课:《永久的生命》教学思路: 一、引出:可保留这位老师的引出。用《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引出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一次,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解决字词的认读和理解,初步感受作者的积极乐观。 三、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次,利用旁批归纳出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作者博大的心胸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个基础上拟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四、深刻感悟作者宽阔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1.出示写作背景:南京大屠杀、花园口决堤、河南大饥荒。 2.出示作者关于生命的其它论述。 3.学生谈感悟。 五、总结得出什么是哲理散文。 六、赏析语言,学习怎样表现哲理。 对哲理散文的思路和语言进行指导。 七、结束语: 第二堂课:《“飞人”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引出:仍然用这位老师找到的当时对这件事报道的消息《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魁》引出。 二、学生自主阅读,明确新闻特写的特点: 1.阅读课文,并与屏幕上的消息比较,看有哪些异同,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2.再与本单元第一课的两则消息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异同,再组织学生交流。 3.老师总结都出:新闻特写的概念。 4.学生自读课后的知识短文,明确消息与新闻特写的异同。 三、赏析语言,感受新闻特写的文学性。 1.学生自由赏析 2.组织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练习:我也写新闻特写。 1.播放刘翔夺冠的视频。 2.展示当时报道刘翔夺冠的消息。 3.学生在对比中学写新闻特写并交流。 教无定法,况且我是第一次接触新教材,所以,欢迎阅读到本文的朋友,对自读课文的教学提出更多的建议! |
|
来自: 沐李 > 《2019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