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批注”是指学生阅读文本时,将自己当时的疑惑、感悟等在文本的空白处用线条、符号或文字加以标注的一种读书方法。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安排了批注策略单元,围绕“美好的童年回忆”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其中《牛和鹅》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语言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而《陀螺》则是作家高洪波儿时的一次游戏过程,文章语言幽默诙谐。仅从内容上看,本单元与其他的单元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属于文选型编排体系。不过这一单元也有其独特性,这体现在单元语文要素第一条便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说明编者旨在通过这个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能从多个维度授予学生批注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批注方法,养成批注阅读习惯。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批注单元的教学,由于老师的认识和理解的偏差,课堂除了学生学习被动,课堂学习气氛沉闷以外,主要还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方面,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前导语或者课后习题的指示进行批注。没有充分关注教学资源之间的关联和螺旋上升的关系,没有从单元整体的角度来进行批注的教学。另一方面,就批注讲批注,忽略批注与其他已经掌握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之间的打通,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阅读能力。 二是面面俱到,重点不明。教师既想让学生掌握批注这一阅读策略,又想让学生掌握文本的知识点、情感点,帮助学生充分朗读、培养语感;又要紧扣关键词句,加强语用实践;还会适时进行补充拓展,丰富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打开学生的视野。结果课堂上眉毛胡子一把抓,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课堂教学重点不明晰,策略单元的课堂特点变得有些模糊。 三是方法单一,缺少创新。课堂教学指向批注的角度,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了什么,马上就练什么,练了什么,老师就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评价,学生根据老师的评价再次进行完善补充。第一篇课文这样教,第二、第三篇课文还是这样,教学形成定势和固化,教师按部就搬,学生亦步亦趋,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似乎都被一根无线的绳索束缚住,教的照本宣科,学得也就毫无新意。 面对这些不足,结合对批注策略单元的再次学习,在精准地解读编者的设计用意和单元内容特点的基础之上,笔者以为,在进行批注单元教学时,要聚焦以下教学要点,设置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从而高效达成批注能力训练的教学目标。 一、厘清策略单元的自身特点 进行策略单元的教学,首先要充分认识策略单元的内部结构和编排逻辑。如果我们仔细地进行梳理,我们会发现,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出现的策略单元,其内部关系是不同的。像三年级的预测策略单元,单元结构是导练式,第一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示范什么是预测,第二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让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练习前一课学到的预测方法,第三篇课文《小狗学叫》需要学生独立完成预测。 五年级提高阅读速度这一策略单元,采取的是并列式的单元结构。没有安排略读课文,每课都要学生学习一种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搭石》是“不回读”,《将相和》是“连词成句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借助关键词句读”,《冀中的地道战》是“带着问题读”。 而批注策略单元,更类似于层级式结构。《牛和鹅》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通过给出多处范例,让学生思考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批注——这是学习批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注重在不理解的地方批注——这是学生自主批注的尝试;《陀螺》则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这是利用批注深入理解课文。只有充分厘清策略单元的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我们才能吃透编者意图,让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打通文本间的联系,更加明晰地制定每一课的学习目标。 二、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学情 学习要基于学生的学情基础,同样,对于批注,学生也并不是零起点。在低年级,学生是有认识和尝试批注这种阅读方式的经验的。标小节号、圈画生字词等,就是和批注最初的亲密接触。三年级上册“预测”阅读策略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学生的思考过程就是一种旁批。本册书中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学生也已经学习了在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用旁批的形式展示了学习的疑惑。 基于这样的学情特点,在学习《牛和鹅》这一课时,对于批注的认识,以及有关“质疑式”批注角度就可以不需花太多时间,从而突出了这一课重点学习“感受式”批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任务。任务一“看一看”找出课文与以往的不同之处;任务二“读一读”批注,“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批注。因为有之前的学习基础,这两项任务对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学习挑战性。而任务三“试一试”,从自己喜欢的角度批注,是在学生充分阅读、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我”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被鹅袭击的心情,从而帮助学生突出感受式的批注实践。这是立足于学生学情特点的教学选择。本单元的学习,后一课都是立足于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之上,是学生对于策略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时刻把握学生的学情特点,才能不断引导学生对策略掌握和强化,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 三、彰显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 对于策略单元,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有人说,是通过批注促进文本的学习理解,有人说,要实现学习阅读策略和阅读理解两不误。这样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需要指出的是,策略单元,如果将策略学习与阅读理解排一下序,首先还是要引导学生重点指向于策略的学习。这是因为,策略单元的教学,一学期也就只有一两次,所以,首先集中精力教好策略,毕竟有太多的课文,可以教识字写字,可以进行表情朗读,可以指导语用实践……大张旗鼓地教策略,清晰地表述教学内容,清楚地呈现教学目标,不要像其他阅读课文那样,“让学生自己受到启发”“让学生自己领悟”,而是当教则教,舍弃细碎的品读,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进行阅读和阅读策略的运用。 例如教学《陀螺》这一课,是要求学生在体会深的地方作批注。学生已经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批注的作用和方法,掌握了单元的第二条语文要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基本方法。本课教学,就需要指导学生继续学习并尝试在自己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一位老师在教学本课时,针对究竟如何运用批注写出自己的深刻体会,以文中表达“我”心情的第一句话:“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先让学生批注,等五六名学生交流自己的批注体会之后,出示了自己针对这句话进行的批注:“自己动手削陀螺,原本是有点快乐的,渴望能削出一个得心应手的冰尜儿,结果怎么都削不好,还挨了不少骂,再加上'我’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现在没有本事靠自己削出高质量的陀螺,实在太懊恼,就像'世界堆满乌云一样’。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一个人做手工怎么也做不好的经历,作者用一个比喻句把'我’的懊恼之情写出来了。”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发现,老师围绕这一句话,所写的批注有紧扣关键词的,有联系前文内容的,有联系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的,也有从写法角度来阐述的。显然,老师的批注是将这些内容综合在一起,因而写得特别深刻,将批注与文本内涵理解有机融合起来。老师的“样子”直接教学生如何更深入地进行批注,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彰显本课策略学习这一重点内容。 四、体现教学设计的灵活创新 教学本单元,要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但并不意味着课堂走向教条,减少学习的变化和乐趣。一方面,老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体验,写下个性化的批注;另一方面,在教学指导和预设上,也需打破思维定势,更有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带给学生更具吸引力的学习过程。 比如一位老师教学《牛和鹅》这一课,没有按照习惯上的认识批注——发现批注角度——尝试不同角度批注——评价批注、提升认识的学习流程,而是另辟蹊径,令人眼前一亮。上课时,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课文纸,但文旁的批注并没有呈现出来,在学生初读课文,并检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老师强调“回到阅读上来”,告诉同学们,我们读书时,要“关注有新鲜感的字词,尝试理解难懂的词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带着猜测再去读下文”,这也是之前同学们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下面就让学生自己选择课文中喜欢的一个段落,用默读的方式读书,在默读时,写出你心里面冒出来的话。很快,学生交流自己写的话,经过归纳,老师板书有:“牛居然不反抗”“不要怕鹅”“遇事不退缩”“强烈的对比”“孩子们欺负牛,牛为什么忍让?”学生发现这些板书内容,有自己的感受,有受到的启发,有课文的写法,也有遇到的问题,这时,老师才要求学生打开课本,读一读这篇课文旁的批注,并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的批注,和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有哪些是一类的,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白,原来批注就是这样写的。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真实阅读出发,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如何进行批注,而不是为了批注而进行阅读,真正立足于批注为学生的阅读服务的功能定位。 这一教学,也在启发着我们,策略单元的课堂,千万不能固步自封,陷入教学套路之中,而是要转换思维,大胆创新,让策略的学习也能富有新意和突破。 五、注重策略应用的习惯强化 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围绕“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一语文要素进行编排,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批注的角度、批注的方式以及做批注对理解文章的价值。当然,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批注这种方法,不能只局限于四年级这一个单元的学习,还要贯穿到之后的阅读课的教学中。 比如,接下来的第七单元,就要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批注策略开展阅读,教师 可引导学生初读就疑惑与内容写批注,精读时就文本深层内涵、写法等写批注,并充分交流批注,丰富写批注的视角,并加深丰富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批注感受人物的家国情怀,发现文章写作的奥秘。同时,在运用批注策略阅读时,我们完全可以和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紧密结合,灵活运用。另外,在每天开展的课外阅读中,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圈圈写写,让批注更好地帮助学生触摸文本的语言,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并在批注中,逐步养成批注的习惯,这也充分体现了策略单元学习的内在价值和现实意义。
|
|
来自: 新用户5345BAE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