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畔大学道一:企业组织建设的源头活水是什么?|2019 元璟 CEO 峰会

 hover2007 2019-09-28

使命是回答公司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愿景是基于你们对未来愿景洞见的判断,告诉所有员工未来三年我们要到哪里,而使命、愿景、价值观最关键的地方,是大家回到对目标、对愿景的一致认同。




组织成长是每一个创业公司都将面临的重要课程,9 月 10 日,在元璟资本 2019 年 CEO 峰会上,我们邀请到湖畔大学顾问道一,与超过 70 位一线创业者深入交流创业企业组织建设经验和方法。

以下为道一精彩演讲整理,全文 3100 字,阅读全文需要 5 分钟。

业务成长三阶段与组织痛点



任何一家公司长出自己的组织,有两个 DNA 决定了公司长什么样、文化长什么样。一个是行业的 DNA,另一个是创始人个性特征的 DNA,做文化、做组织最重要的是做出自己的味道来。



当我们谈论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可以基本划分为从 0 到 0.1,0.1 到 1,1 到 10 的不同阶段。
从 0 到 0.1,这个阶段的主题是创新和试错。因为业务还在摸索过程中,最小的业务闭环有没有形成,在这个阶段空谈什么战略、组织都没有用,相信所有的 CEO 这个阶段的焦点,都是在客户那里把最关键的业务的核心先摸出来。
0.1 到 1 是业务模式形成的过程,然后是开始形成运营模式,团队开始扩张,专业分工开始形成。这时候公司往往会迅速进大量的人,这是幸福的烦恼,在座很多 CEO 们都经历过,在开始有一点点成长的时候快速进大量的人,而这些新人是怎么消化,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这是 CEO 会碰到和思考的点。
而 1 到 10 之后的业务阶段特色是「清晰化」,怎么把运营模式搭上去。一旦到了要做业务模式的时候,专业分工越来越多,团队分工也越来越细。部门开始职责分工,流程机制都提上日程。这时候往往会出现失控感,而 CEO 最喜欢的是驾驭感,这是一个挑战;同时,CEO 们也需要开始寻找营销、市场、各种专业领域上更有能力的人补到核心班子,是怎么 hold 住这些牛人,怎么消化他们,这又是一个挑战。

P、M、L:作为 CEO 的关键点



让我们先抛出三个英文单词:Professional、Manager、Leader. 很多时候 Manager 和 Leader 是反过来的,Leader 是做正确的事,Manager 是正确地做事。



看组织先从 CEO 个体开始,然后再看核心班子,然后基于核心班子才到组织,CEO 是组织的灵魂。今天我就从在座各位作为 CEO 最关键的点开始分享。让我们先抛出三个英文单词,第一个是P:Professional;第二个是M:Manager;第三个是 L:Leader。

P 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可以想象,假如在某个领域,特别是产品型的公司,对产品的理解整个公司没有人可以超过这位 CEO,他非常享受做产品和实现产品功能的过程,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个事情上,甚至可以对产品的事情一竿子插到底,这就是 P 的特点。如果 CEO 属于 P 的类型,好处是他的水平代表了公司的水平,但坏处是他的瓶颈也代表了公司的瓶颈,甚至大树底下不长草。

他的基本世界观是「自己想清楚的事再交给其他人,否则担心把担子压给别人」,这是 P 的世界观。但如果一个公司已经将近 1 万人,这时候 CEO 还聚焦自己的核心能力上,下面人的成就感出不来,特别是公司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他想创新的时候,他自己就是创新的瓶颈。

二个是 M,Manager,管理者。管理者很重要的特点是结果导向、目标导向很清晰,这样的特质就是要做计划、做预算、做控制,必须拿到短期目标,包括排除风险,创造次序,让整个组织可以像军队一样往前挪动。

最后是 L,Leader。很多时候是 Manager 和 Leader 是反过来的,Leader 是做正确的事,Manager 是正确地做事。这两个都重要,但是在一个组织里、在一个公司里,很多时候 Manager 是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而 Leader 是从一家公司三五年甚至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什么事情更重要,什么东西是现在需要提前预警的。


P、M、L 三方面的特质构成了一张饼图,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团队风格。这样的风格方式是决定团队、公司、组织后面长成什么样最关键、最基础的 DNA。

有的 CEO 特别喜欢做事、拿结果,但对于长远的判断可能有缺失。有的 CEO 特别天马行空,对未来有很多判断,但是前三年的目标、一年的目标可能看不准。

所以清楚自己的风格,找到合适的人形成核心班子,这是源头活水最关键的点。

而我自己觉得很多时候 CEO 一定需要突破和转型,从 0 到 0.1 的时候,特质是帮助团队活下来,从 0.1 到 1 是需要把正确的事排布成一群人做的事,但真正业务开始成型了,CEO 怎么让大家相对抽离一点,看得更广更远,这是最需要做的事。

我们从文化来理解组织也有三类。在我看来,CEO 的特质中如果 P 很强,基本上是专业带领这个团队。如果管理很强,代表了用管理、用机制的特色;第一种 P 是脑力,第二种 M 是体力,用机制、体制保障事情做成;而第三种,L,Leader 是激发人的心力,好的文化可以激发每个个体,让平凡人做非凡事。

企业文化养成:关键事件和公司「土话」



我自己觉得很多时候 CEO 一定需要突破和转型,从 0 到 0.1 的时候,特质是帮助团队活下来,从 0.1 到 1 是需要把正确的事排布成一群人做的事,但真正业务开始成型了,CEO 怎么让大家相对抽离一点,看得更广更远,这是最需要做的事。



在从 0 到 0.1 的阶段,业务发展的关键就是客户价值创造的循环,业务模式、产品如何形成良性循环,这是业务上的内核。而在文化和组织上的内核就是我们这帮人有没有一群方法论,以及我们做事情「要什么、不要什么」的原则。在我看来,这些事情的核心抓手是「关键事件」。

比如,有一些关键的钱、关键的目标,实现它的方式是不是你想要的。从 0 到 0.1、0 到 1 之前,在这么早期的时候,就要有这样的关键事件。假设在公司发展的早期,有一份收入进来,这钱对你很重要,但很可能从文化上不是你要的、不是你们团队想要的,这时候特别考验人性,有竞争的压力,有资本的压力,你能不能有勇气或者坚持说「这不是我想要的方式」。

企业文化的另一个关键表现是,能不能形成属于这家公司的「土话」。

土话都是 CEO 带兵打仗,在面对人、面对事的关键节点时候积累下来的话。如果这些话可以广为流传,说明这些事可以帮助你拿结果同时梳理结果后面的味道。这是帮助大家找感觉,怎么做公司里的味道和文化。

我们有一位专门研究文化的全球顶级专家——沙鹰,他写了一本书《领导力与文化》,里面讲到组织里有一种共同的语言,他对共同语言的定义是「自己公司内部听上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外面的人听上去觉得这句话可能很难理解」。

比如说我听到湖畔有一句话叫做「暴力沟通」,代表公司里团队、员工之间可以吵架,一个团队进入蜜月期一定需要经历风暴期,这样的一句话代表了这些人对公司体感的提炼,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公司有没有这样的文化。如果有,建议大家把它收集出来,变成让所有新员工进来都可以理解的方法论背后所表达的东西。这些东西是需要有意识的变和提炼出来的。


前面提到文化和价值观,最后再谈一下使命和愿景。使命是回答公司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行业、这个世界会因为这家公司存在之后价值有什么不同。而愿景是基于你们对未来愿景洞见的判断,告诉所有员工未来三年我们要到哪里,样子是什么样的。可以坦白的讲,我下过断言,真正能够把愿景写好的公司,战略执行的效率和成熟度会比愿景写得很模糊的公司成熟度高很多,这是看了很多企业之后自己的体会。

我想和大家分享,使命、愿景、价值观最关键的地方,是大家回到对目标、对愿景的一致认同。我们自己的体会就是,当一群人特别是核心管理者知道想要去的共同未来,接下来的调整、协同,组织调整非常容易。但如果老板说这是我的目标,协调起来会非常不容易。

再次,很高兴能够跟大家来做关于组织成长的分享。组织是有不同阶段的,不同阶段的 CEO 要侧重的关键点不同,但好的 CEO 能够在一些关键点上做一点点提前预判和感知。所以,CEO 是源头活水的根本,而 CEO 用什么风格运营和带领这家组织,在我看来就是用脑力、心力和体力,个人理解心力是最高境界,怎么打心力,文化怎么打造,使命、愿景、价值观慢慢清晰是大家的必经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