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 |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施瓦茨:当AI把教育变得越来越精细,是促进,还是倒退?

 雨阳2019 2019-09-28
8月末,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今年的大会上,特别设有教育行业主题论坛。

“第一教育”对参加教育行业主题论坛的几位大咖嘉宾进行专访,对于AI 教育,他们怎么看待?如何预言?有哪些担心?又有什么期待?
在昨天推送的专访中,“机器学习之父”、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汤姆·米切尔(Tom Michael Mitchell)从技术大咖的角度出发,对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前景规划蓝图
相比之下,今天推送的专访来自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施瓦茨(Daniel Schwartz),站在教育学家的立场上,他对目前基于知识点拆分的人工智能技术提出质疑,当AI把教育变得越来越精细,是促进,还是倒退?
两位大咖的观点有碰撞对抗,也有殊途同归的地方,对比起来看,更有意思~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施瓦茨(Daniel Schwartz)


人工智能(AI)离我们还遥远吗?答案是否定的。在上海,就在我们身边,人工智能的脚步已经伸入不少教育机构。 

运用自适应系统,知识点被细分再细分,一一对应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

两个考试成绩一模一样的学生,通过追踪做题过程,发现一个孩子是边做题边检查,另一个孩子是全部做完以后再检查。

当人工智能把教育切割得越来越精细,是对教育的促进,还是适得其反?在8月末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小编对前来参会的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施瓦茨(Daniel Schwartz)进行专访。
 
他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应用,还没有实现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两条路可走,不可取的是把人逐步变成机器的奴隶,而应该走的方向是帮助人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当AI为学生提供所有的学习决策……
施瓦茨告诉小编,现阶段人工智能用于教育,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分析,诊断学生哪里有问题。
 
比如,他曾经遇到一个老师,抱怨虽然竭尽全力帮助一名学生学习数学,但是孩子不够努力,成绩总是上不去;他又去和孩子谈,发现孩子原来是在逻辑顺序方面存在问题。
 
“我发现问题,是因为我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有资历、有经验的老师人数毕竟有限,在这方面,AI可以有效地代替老师发挥作用。”施瓦茨说。
 
不过,如果仅此而已的话,那么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应用,还是停留在一步步引导学生,告诉他们下一步该做什么,充其量只是创造了一个自动化的高级教师,并没有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框,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创新和突破。
 
“当下很多人对AI 教育的理解是,AI可以模仿甚至代替教师传授知识。但是实际上,孩子是不情愿对着计算机学习的,他们更希望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施瓦茨告诉小编,计算机刚出现的时候,美国人开发了很多学习项目,典型的学习场景一度是,一排计算机在教室后面,学生趴在机器上学习,教师啥都不做,这是非常糟糕的。
 
当AI能够为学生提供所有的学习决策,却可能让学生沦为机器的奴隶,这和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学生听课,服从指令,亦步亦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不但切割知识点,还可以对人的情感、性格和习惯进行建模与分析。
 
施瓦茨介绍,他的一个学生开了一家公司,通过电子游戏中收集到的数据,判断年纪还很小的孩子在社会和情感方面的特性,总共生成14个指标。
 
“如果通过这些指标,发现某些地方存在问题,有待提高,那是有帮助的;但如果AI就此把人分类,贴上标签,甚至判断人的好坏高下,这样的精准分类,对人类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这也正是施瓦茨所担心的,AI技术对教育过程的过度细分,可能会导致对学生的培养窄化,把他们变得和机器一样机械。

 
 AI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独立学习者
AI作为人类智慧的杰作,最终是老师和学生被AI牵着鼻子走,还是让AI成为老师和学生利用的工具?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在施瓦茨的眼里,AI真正的意义和作用,不是取代教师的功能,而是填补他们在教学上力所不及的空白,比如提供基于学生个性化的反馈;感知到学生此刻的感受,并及时提醒教师:学生觉得压力大,老师是不是需要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语气?
 
“AI的发展,不是仅仅关注自动化带来的高效率,而是探索可以带来深刻变革的新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在施瓦茨看来,这是一个高速变化和发展的时代,今天学到的知识,可能明天就变得无用,所以教育赋予学生最重要的品质,应该是适应性,通过自学和终身学习,追赶上不断变化的世界。
 
“AI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独立学习者,当没有老师谆谆教导的时候,也能够对学什么和怎么学,做出明智的选择。”
 
为此,施瓦茨大胆设想:未来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让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关系对调一下,由学生教计算机,计算机在接受到信息之后,开始像人一样做习题。
 

通过人机互动和角色互换,学生从教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反馈中,会学到很多东西,这是彻底改变教与学关系的尝试,不再是计算机教学生,而是学生对自己和计算机的学习负责,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

施瓦茨表示,在这个时代,获得事实性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相反,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在训练这两种思维方面,人工智能具有独到的优势。
 
其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好的方法是在做出决定之前,进行多种途径的尝试,这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追踪不同尝试的路径,给出适时的反馈。
 
“训练批判性思维的奥秘,是了解别人对自己观点的反馈,这方面,AI也会成为很好的帮手,通过学生教人工智能学习,使得他们有机会观察人工智能的思考和反馈过程。”

 
对AI的想象,不应受到局限
在施瓦茨看来,目前人们对AI的想象,还是太过于局限。
 
“计算机不应该仅仅成为一个提供精准指导的老师,而是提供机会,让人们可以看到和感受到一个从所未见的世界。”
 
他举例,未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AR),人们戴上眼镜,既可以通过镜片看到外面的世界,又可以把镜片当作电子屏幕,看到现实中没有的场景。
 
“比如,我正在和你对话,如果戴上AR眼镜,就可以看到第三个人出现在眼前的电子屏幕上,一同参与我们的对话。”
 
施瓦茨解释,这项技术和学习联系起来的话,原来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很难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现在则可以把虚拟世界和实际世界混合起来,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生动。
 
处于前沿的还有脑机接口技术。2019年7月,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斯克(Elon Musk)向公众展示了过去两年旗下公司开发的脑机接口技术,引发强烈关注。
 
施瓦茨告诉小编,类似技术已经获得成功应用的案例有,失聪的孩子在大脑中植入芯片,而重新听到声音。
 
当然,脑机接口肯定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不过这也说明人工智能应用的范围很广,可以涉及图像、声音和感知系统等各个方面,对此,人们不妨不要给想象力设限。
 
“如果运用得当,人工智能终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诠释这个奇妙的世界。”施瓦茨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