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变成了“移动博物馆”,她是怎么做到的?

 王大根 2019-09-28

7月份的博物馆PBL培训之后,很多老师都在暑期做了落地,我也陆陆续续收到老师们发来的反馈。

大多数老师都亲临了博物馆、美术馆或是画廊,开展了新颖、独特、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活动,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喜爱。

良好的口碑和活动的影响力帮助到好多机构招生流量爆棚。果然,优质的课程才是学校良性发展的命脉。

Mido老师央美的校友,从美国回来的果仁老师团队在北京的美术馆内给4-7岁的孩子上课。家长上完课之后带孩子去山西博物馆,分享给果仁老师说:“以前孩子去博物馆,都是在里面疯跑,玩。这次上完课再去,就对博物馆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所以她连着报了果仁老师后期所有的博物馆课程。

9月份开学了,最近我收到了一个特别的反馈,这是来自江苏扬州一所中学的王老师,在开学后,没有博物馆资源的情况下,带领学生们把艺术课堂变成了“移动的博物馆”!

王老师参加完我们北京场的培训后,经过暑期的精心准备,已经在教室里上了PBL博物馆课的前三节了,学生们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好,他们饶有兴趣和热情,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艺术探究活动

我们在课程介绍《用PBL做博物馆课,让你的课程脱颖而出!》中,有讲到,我们的博物馆课程,在不在博物馆都能上的。

很多老师觉得不可思议,而如果仔细看,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课程还有一个名字:“基于展览项目”的学习。其实这是一套循序渐进的单元课程项目,目的是让孩子能通过展览,更好的学习。

说到底,博物馆、展品、艺术品、活动、课程,这些都只是手段和途径,教育本身才是目的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如何让孩子能够更深入的学习?如何全面的、立体的呈现出孩子的学习成果,并进行评估?

这些问题正是我们的博物馆PBL教师工作坊要解决的。

博物馆的学习≠学习博物馆里的展品,我们要让孩子学的是要像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一样创作和思考。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作品创作、美学鉴赏、策划展览来构建意义、表达观点上都要让孩子有所提高。

达到博物馆学习目标的证据,孩子要成为一个内容专家、研究者、有技巧的沟通者、团队协作者、写作者和策展人。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王老师培训完是怎么上课的吧!

No.1

王老师的第一课

第一节课,是教孩子“整个展览怎么看?”并且分析“什么才是高质量的一个好展?”

在这里,如果能够有亲临博物馆现场的机会,当然是最佳方案。然而,没有也可以用好展览的现场照片替代。

Mido老师在课上跟大家分享和深度解析了一个自己在法国巴黎看到的展览,现场照片十分充足,王老师也借由这个展览,带领孩子们分析展览的大概念、探讨的核心问题、故事线、作品的选择和布展是如何表达观点的、图像如何组织来讲述故事、布展如何来加强观众的体验感、文字和图像的关系、展览如何来吸引观众的兴趣等等。

理解了高质量展览的标准,才能够有机会自己做一个高质量的展览。这也是PBL的核心精神之一:向专业高质量的模范学习,产出高质量专业级的佳作。

No.2

王老师的第二课

第二节课,王老师带领学生分析讨论了一系列作品,她特意跟我介绍说:“这些作品,在网络上是查不到太多介绍和背景知识的。”

Mido老师心里默默竖起了大拇指,王老师这就把握到培训的精神了。我们在工作坊中,教了老师们三种主要的分析作品的方式,特别是让老师们在没有太多详细的背景介绍的情况下,学会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去思考作品,讨论作品。

因为这才是美术馆、画廊中最真实的情境: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无法从网络上获取太多的作品信息,展览现场的标签上也只不过是寥寥数字,有些当代艺术甚至是艺术家新鲜出炉的新作,有些甚至没有题目……

Feldman模型、VTS视觉化思维策略、卢浮宫策略、哈佛10问游戏这些技巧,会帮助大家从容应对这些困难。

王老师在这里做了个“锦囊妙计”的活动:在布袋里放上关键性问题的小纸条,让学生们抽取和回答。这帮助他们从简单的罗列画面中的物体,走向了更深入的艺术思考

王老师的锦囊(上图)

学生们用学到的方法,

对作品图片展开了热烈讨论

孩子分析讨论完作品之后,就要根据自己的设定的概念和想法,来策划展览了。策展人的工作是特别重要的,一幅作品,挂在不同的作品旁边,会产生不同的语境,表达不同的观点和意义。

而在这里,王老师让孩子做小策展人,对他们综合的艺术思维和素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是学生们特别积极和热情的完成了任务,王老师兴奋的告诉我:“这个小展览,孩子们都觉得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平常简单的一个小手工。”

No.3

王老师的第三课

第三节课,迎来了PBL博物馆课程系列的关键部分,王老师给出了一个驱动性问题:我们如何策划一个展览,向低年级的同学展示现代艺术与历史的联系?

由于班级人数比较多,王老师将6人分为一个小组,进行了选题,选作品,撰写故事线的活动。

我们不难发现,要完成这个项目,孩子需要理解的艺术史的知识点是很多的,对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要求也很高。

王老师还提出了一个更为艰巨的要求:展览中要有至少一幅学生原创作品,展现现代艺术与历史的主题。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项目显然是激起了学生们极大的热情和内驱力,王老师跟我分享:“听他们取的名字就很厉害,像是《传统在现代中的重生》,整个就是专业策展人的范儿。”

No.4

王老师接下来的课程规划

接下来的课程,王老师还规划了让学生们写策展前言,制作导览册,设计低年级小朋友的活动等任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大家一定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并且同时培养了他们的一些软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团队写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将让他们一身受益无穷

艺术教育,核心是在通过艺术达到教育的目的。虽然暑期已过,但是PBL博物馆课程,依然能够给孩子带来不可取代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传统的博物馆课,可能去一次博物馆就结束了,而且跟系统课之间没有太强的关联。而PBL课程,可以延续几周,甚至几个月,并且可以轻松地跟系统课关联起来

更重要的是,它不受地域的限制,即使在没有博物馆的城市,也能开展课程。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策展、布展。在教室里、机构里就能完成,成为独具一格的风景。

应老师们的要求,Mido老师今年在上海深圳加开最后两场“博物馆PBL教师工作坊”,期望给更多的老师带来先进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