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道坎离之说集锦(珍藏版)

 正真诚 2019-09-28

坎与离本是八卦中的两卦,传统丹道的取坎填离指的是通过丹道修炼手法来实现自我从后天返先天的目的。

坎,在人体上,对应位置是肾,肾为水府虎穴,肾位就是后天坎位。

离,在人体上,对应在心,心为火宅龙宫,心位就是后天离位。

肾,属阴而含阳,阳指的就是肾中元精,水府真阳。“取坎”,取的就是这肾中元精。

心,属阳而含阴,阴指的就是心中元阴,火宅真阴。“填离”,填的就是这心中真阴。

所以说,阴神属阴,需要纯阳真气点化,才能合体而复先天元神。 

在内丹术的方法学上,为要返本还原,必须使坎离相交,水火相济,使坎卦中爻一点向离卦中爻复位,转回到乾卦的原态。

即张紫阳《悟真篇》中所述:“取将坎内中心实,点化离宫腹内阴。”这称为“取坎填离”。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仑阴与阳。

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

只缘彼此怀真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日居离位翻为女,坎配蟾宫却是男;

不会个中颠倒意,休将管见事高谈。

取将坎内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

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尽由心。

——张伯端祖师《悟真篇》

 


【气回丹自结,  壶中配坎离】。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气自回。

将见二气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

忽觉肾中一缕热气,上冲心府,

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

如痴如醉,二气氤氲。 

结成丹质,而气穴中水火相交,

循环不已,则神驭气,

气留形,不必杂本自长生。

诀曰: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

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直至丹田气满,结成刀圭也。


——张三丰祖师解读吕祖百字碑

 

 
先生曰:
吾与涵虚子谈七返九还金液大丹之道,
涵虚曰:
据先生言,是皆刀圭妙用耳。
他日见涵虚作《戊已二土篇》,深合元意,爱録而传之。
学人欲了长生,舍此不能通神也。
 
涵虚曰:《悟眞篇》云:
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
只缘彼此怀眞土,遂使金丹有返还。
此四句诗,极尽和合丹头之妙。
盖以火中生木汞,水里产金铅,木火金水,含四象于坎离之间,此时离中有己,坎中有戊,二土爲媒,四象可合也。
或谓眞意属土,土有戊已,得非有二意乎?
曰:似也,然非也。
名爲意则一,号爲土则二,以一意分作两意。
乃有二土之可名,始有内外之可别,然必知动知静焉。
原夫戊土者,外药也,阴里眞阳也。
以动爲主,故取坎之期,惟侦其动,知动者意也,卽以知动之时爲一土;
己土者,内药也,阳里眞阴也,以静爲主,故填离之后,
致养于静,知静者意也,即以知静之时爲一土。
此一意分爲两意,而可名爲二土者也。
又以两意合爲一意,斯无二土之可拘,并无内外之可执,然必能动能静焉。
原夫己上者,内丹也,亦可变爲戊土,以离日而映坎月,种铅得铅,只见戊而不见己,静能入乎动也;
戊土者,外丹也,亦可化爲己土,以坎阳而补离阴,种汞得汞,只见己而不见戊,动能并乎静也。
此两意合爲一意,而不拘爲二土者也。
然则彼此怀眞土,亦各怀其一土乎亦共怀其一土乎?
聦明活泼人自了然也。
金丹返还之道,非此眞意不行。
非惟和合四象,并能驱使四象,何也?
盖以木中藏火,投之水乡而火发,木载金升,汞去复来,火得金而爲返也; 
水里生金,烹以火功而水沸,金随木上,铅去复回,金得火而爲还也。 
金火返还之术,卽是七返九还金液大丹。
人欲大丹成就,舍此眞意奚由哉?
紫阳曰:
赤龙黑虎各西东,四象交加戊已中。
陶仙谓:
龙从火出,青龙变爲赤龙;
虎向水生,白虎更名黑虎。
只这“龙虎赤黑”四字,已具四象。
交加者,攒簇也。
愚按作丹之士,欲使四象攒簇,必令五行相辏,其所谓“戊已中”者,不是离中、坎中。
乃是中宫、中央也。
东西间隔,刀圭合之,二物变爲四象,四象团入一村,一村聚会五行。
五行聚而丹乃结 。
故下二句曰:
复姤自兹能应用,金丹谁道不成功!
复姤应用,十月火符也。
进火于复,退符于姤,运用抽添,自然中度,金丹乃可成矣。
丹家以“戊己”爲“刀”、“二土”爲“圭”者,结字肖形,正示人以打合之意。
但二土爲圭,人所共知;戊己爲刀,人所鲜知者。
潜虚云:
有一士人会意而解“乛”音捏“己”字、“丿” 音撇“戊”字。
前无所本,似爲得之。
涵虚云:
非无本也。
琴谱以数字攒一字,一字取一画,合左右投弹之法,备见于一字之中,此卽以琴谱爲本者也。 
“乛”者“己”之头,“丿”者“戊”之旁,戊己二土,以“刀圭”两字合之,盖望人将离己坎戊之二土合爲一处也。
仙家隐语,往往如是。
 
——张三丰祖师全集之附录辑说

 
黄元吉祖师解读《道德经》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取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太上言修道炼丹之学,皆当以柔为主,以静为要。虽曰柔懦无用,孤寂难成,而打坐之初,要必动从静出,刚自柔生,方是真正大道。
......
治世如此,治身又何异乎?
“大国”喻元神也,“下流”喻以神光下照丹田,而阴精亦下流入丹田,神火一煅,精化气矣。此个丹田即元关也。
夫人一身之总持,五气之期会,三花之凝聚,结丹成胎,出神入圣,无不于丹田一穴是炼焉。故曰“天下之交”,犹百川众流之朝宗于海也,炼丹之所在此。
而合药之道,又贵以柔须为主,故取象于天下之牝。牝柔也,和也,即太上所谓“道”,又曰“专气致柔”。如此至柔至和,则元精溶溶,可以化气而生神。
且元精在内,静摄肾气于其中,迨神火一煅,精化为气,于是行逆修之术,运颠倒之功,升而上之,饵而服之,送归土釜以铅制汞,即以牡制牝,此河车以后之事。若在守中之始,心本外阳而内阴,肾本外阴而内阳。
以后天身形而论,心之外阳为社,肾之外阴为牝。今自离中虚而为阴,坎中满而为阳,即《悟真》云“饶它为主我为宾”;又曰“阳本男身女子身,阴虽女体男儿体”,此颠倒乾坤,离反为牡,坎反为牝矣。
修炼之法,务令心之刚者变柔,动者为静;肾之柔者化刚,静者反动。是以离之柔和,温养坎之阳刚,此即“火中生木液,水里发金刚。”以心使气,以性节情。情不妄动,无非以默以柔,谦和忍下。以炼心性。故上田美液,流入元海;液又化气而入丹田。
 “大国下小国”,即由上田到下田也。“取小国”者,采取丹田金水之气,逆运河车,上转天谷是也。“小国下大国”,又从下田上昆仑是也。取大国者并合昆仑金液,共入黄庭也。
我以上田甘液美液。流入下丹田以生气,则取丹田之气者,是为大国之自下以取也。又或丹田之气,逆上天谷以生液,则吞天谷之气,是为小国之自下而取也。此即金水上升,铅气合髓,精凝气调,片响间化为甘露神水,流于上腭,滴滴归源,即液化气之候也。
待气机充壮,又运河车,送上昆仑,吞脑海髓精,复降下黄庭,是气又化液之时也。然“大国者下流”,以柔以静,休休有容,诚有大过人之度,此即神化气而气化精,予以充满丹田也。故有欲兼畜人之德,小国亦有内朗之智,自知势力不敌,甘愿入觐奉命,诚有大过人之量。
 此即精生气生神,亦以归依黄庭也。故有欲入事人之道。两者所欲,均无外慕,故丹成九转,道高九天,永与乾坤并寿焉。其德之交归为何如哉?修身妙诀,无出于此,得者宝之,勿轻泄焉。

道家以虚无之神,养虚无之丹。不是无形而有象,亦不是有象而无形。此中真窍,非可以语言文字解得。学道人须从蒲团上,自家一步一步的依法行持,细细向自家身上勘验,方识得其中消息。
吾前言玄牝之门,其实玄即离门,牝即坎户。惟将离中真阴下降,坎宫真阳上升,两两相会于中黄正位,久久凝成一气,则离之中自喷玉蕊,坎之中自吐金英。 
玉蕊金英亦非实有其物,不过言坎离交媾,身心两泰,眼中有智珠之光,心内有无穷之趣,如金玉之清润缜密,无可测其罅漏者。然非以外之呼吸时时调停,周遍温养,则内之神气难以交合。 
古云:“玄黄若也无交媾,怎得阳从坎下飞?”是知天地无功,以日月为功;人身无用,以水火为用。
天地无日月,天地一死物而已。
人身无水火,人身一尸壳而已。
日月者,天地之精神。
水火者,人身之元气。
惟能交会于中,则内之元气假外之呼吸以为收敛,始而觉其各别,久则会萃一团,而真阳自此生矣。倘阴阳不交,则氤氲元气不合,而欲阳之生也,其可得乎?
可笑世之凡夫,以全未煅炼之神气,突然打坐,忽见外阳勃举,便以为阳生药产。岂知此是后天之知觉为之、凡火激之而动者,何可入药?
生须知真阳之动,
不止一个精生,气与神皆有焉。
必先澄神汰虑,寡欲清心,将口鼻之呼吸一齐屏息,然后真息见焉,胎息生焉,元神出焉,元气融焉。
由此再加进火退符、沐浴温养之工法,自有先天一点真阳发生,灵光现象,以之为药,可以驱除一身之邪私,以之为丹,可以成就如来之法相。
古云:
勿忘勿助妙呼吸,须从此处用工夫。
调停二气生胎息,始向中间设鼎炉
是知安炉立鼎以煅炼真药。未到凡息停而胎息见之时,则空安炉鼎,枉用火符,终不能成丹。即说有丹,亦幻丹耳,不但无以通灵,以之却病延年亦有不能者。
总之,玄牝相交,玄黄相会,无非扫尽阴气,独露阳光,犹如青天白日,方是坎离交,真阳现。
有一毫昏怠之心,则阴气未消,有一点散乱之心,则阳神未老,犹不可谓为纯阳。
吾闻古云:“人有一分阴未化,则不可以成仙。”故吕祖道号纯阳也。
足见阴阳相半者,凡夫也。阴气充盛者,恶鬼也。阳气壮满者,天仙也。
《易》所以抑阴扶阳,去阴存阳也。然此步工夫,岂易得哉?
必由平日积精累气,去欲存诚,炼而至于无思无虑之候,惺惺不昧,了了常明,天然一念现前,为我一身主宰,内不见有物,外不随物转,即是金液大还之景象。
稍有一念未除,尚不免有凡尘之累。生等要知修成大觉金仙,离不得慢慢的去欲存诚,学君子慎独之工可矣。  
 
——黄元吉祖师乐育堂语录卷一之十七
 
再示坎离交而生药之后,尤要知乾坤交而结丹。乾者性也,坤者命也,即金木合并也。如第运行水火,只有药生,不见丹结,其必由坎离交后,坤交乎乾,四象攒簇一团,方见造化之妙。
 
——黄元吉祖师《乐育堂语录》卷三之十九
 
 
 
人之所以有生死者,由阴阳之根未除。夫乾三阳也,坤三阴也,有此三阳三阴,而生死即于此系矣。
古人知阴阳之根不除,而生死尚牢牢系定,由是将吾三阳种一阳于坤宫,坤遂实而成坎,复抽一阴以寄于乾,乾遂虚而为离,此即以有投无、以无制有两段工法。
 
取坎之法,即是取我所种之阳纳之于中黄正位,以与离之灵汞为一,炼出一段氤氲之气,即丹本也。
学人得此丹本,于是运起神火,加以外炉火符,催逼而升于泥丸,复自泥丸而还于绛宫,以与阴精配合,炼出一个元神,慢慢的以神火温养,异日胎圆,即化出一个真人出来,灵通无比,变化不穷。此即“将他坎位心中实,点我离中腹内阴”是也。
 
无非以先天一元之气取为丹母,丹母之中又产阳铅,以此阳铅制伏离中阴精,久之精神血气都化为一个纯阳至刚之体,薰肌灼骨,直将后天气质之性煅化殆尽,更将血肉之躯灭完,只剩得一点真灵乾阳之气,能有能无,可大可小,所以超生死,出轮回,天地有坏期,而我独无坏期,天地有生死,而我独无生死,以此个阳神至虚至无故也。
 
然虚之极,即实之极;无之极,即有之极,故我能生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不能生我也。由此思之,学人造到此境,就是天地之大亦不能及我矣。生等莫谓此境为难事,只怕人不肯积精累气以立其基。如能立起根基,自有真乐所在,并无劳苦不堪之处。但昔人比初步工夫为铁馒头,不易嚼耳。苟能于无味中嚼出有味来,以后工夫势如破竹,不难渐次而造其极矣。  

——黄元吉祖师乐育堂语录卷五之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