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药未来静思录

 崔亚秋子 2019-09-28

[物质都有其两面性,既有有利一面,又有不利一面。利弊互换全赖一个度的掌握。在度范围内则有利,利大于弊。超过度则不利,利小于弊。比如水,在沙漠中,就赛过琼浆玉液,珍惜万分。身处大海之中,水的规避无时不在。农药之于人类不可或缺,如何科学发展此产业则大有文章可作,当然见仁见智,值得静思。]

                                    农药未来静思录

                                                                                     克胜集团 崔亚

农药不可或缺,为粮食提供保障。农药也是有害物质,使用不当会危害人畜,残留会通过生物链积存破坏健康。农药行业如何规划才能安身立命,不忘为农初心?中华民族正在顽强复兴,综合国力在世界逐年上升,中国农药行业也当崛起,中国农药从业者当树立绿色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科技增绿色,一体化着眼,紧扣安全、环保、智能现代生命线,为中国粮食安全保驾护航,为中华民族幸福大厦锦上添花!

一、致力绿色

绿色环保是农药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围绕农药的发展方向,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未来安全、高效、经济和使用方便的农药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中国农药行业正直面各种新挑战。首先是绿色生态环保安全的严厉要求、农药负增长政策提高了生存门槛,挤压着农药制造企业的生存空间。其次,新农业经营形式变革带来的市场供应保障服务体系的挑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不断涌现,对经营的模式、产品的包装、市场的服务提出改进需求。中国农药工艺技术普遍落后,产品质量较差。全球农药生产向高科技、精细化、自动化、及生物技术方向发展,而我国总体上还处于间歇、半自动操作的技术水平。在微机自控、高效催化、高度纯化、定向主体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差2030%

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只要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不超标就是安全的。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除了改进栽培技术、改良品种以外,使用农药自然是主要手段。被妖魔化的农药对农药发展大为不利。

20101月,“海南毒豆事件”再次引发中国对食品安全体系的忧思。20165月,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农药原药企业数量减少30%,国内排名前20位的农药企业集团的销售额达到全国总销售额的70%以上。技术领先、机制合理、经营灵活的企业将成为行业整合的主导力量,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2015年开始,农业部组织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一是农药使用量减下来。据统计,连年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二是农药利用率提高了。据测算,2017年农药利用率达到38.8%,比2015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若按农药利用率38.8%,也就是至少61.2%的农药是留在土壤、大气、水里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农药利用率60%比,中国农药利用率提升还有极大空间。

农药既无可取代,就要竭力削残。中国严厉控制剧毒高毒农药,发展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绿色防控等方面走在世界前面。中国已建严格农药残留标准,也就是以一个人一生天天吃某种农产品和可能吃的最大量来计算。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物种差异以及孕妇和儿童的安全,再增加100倍的安全系数,因此标准是严厉的。

1983年开始,中国已淘汰43种高毒高风险农药,限用23种农药,促进中国农药行业的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现在低毒、微低毒产品比例超过82%,高毒产品降至1.4%,生物农药10%;制剂产品朝环保方向发展,悬浮剂、水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等环保剂型比例逐年提高。

对农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等要求对农药废弃物全部进行回收,这个目标明确而迫切。

为了人类未来,必须推广生物农药。自2014年以来,中国着力推广生物农药,2015年初《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实施农药零增长活动,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从生物农药在农药行业的市场规模来看,目前仍在9-11%浮动,占比仍然较低,市场上仍以化学农药为主,而这也与生物农药本身的特征相关。一方面是生物农药企业规模小,农药产品研发周期长,科研资金投入少;其次是生物农药药效见效慢,难以起到立竿见影效果,部分农药产品使用技术性强。

生物农药解药残、减污染。农业部门制定鼓励生物农药登记的政策,在上海、山东等地部分县市启动低毒和生物农药补贴试点。自《农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以及《生物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以来,中国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占总产量50%以上,高毒、高残留品种的产量持续下降,生物农药的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生物农药行业销售收入2011-2012年以年均增速47%疯涨。

经过近40年发展,中国有机农业用地迅速增加。有机蔬菜、有机大田作物和有机茶叶成为中国出口量居前三位的产品。

近年来,我国农药原药出口占比递减,而制剂出口比重不断攀升,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全球市场有近70%的农药原药在中国生产,出口总量占我国农药总产量的50%左右。

应用一体化

农药制造向集约化发展,集中在有限的大品牌。农药喷洒向集成农事发展,融合进农事服务平台,服务专业化、种植全程化。

科学应用就能趋利避害。农药既是为人们守护作物生长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帮手,也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如何才能趋利避害,将风险降到最低,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就成为了关键。

2006年中国已经分别在江苏如东和山东潍坊建立了农药工业产业园,这南北两个园区以实现资源优势与行业指导优势紧密结合。

原药及制剂一体化竞争实力才能持久。 制剂企业通过产品的深加工,掌握销售渠道资源,盈利水平逐步提升,部分实力较强原药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开始进入制剂领域;部分制剂企业也加快向原药领域延伸,目的是抓牢市场主动权。

农药企业正由单纯农药生产向农药施用服务转变,由单品销售向植保套餐转变。种植业者分散使用背负式喷雾器的传统病虫害防治方式被专业化组织使用现代化植保技术和装备统防统治的模式所替代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药经销商、零售商需要拓展植保服务业务,转型为植保服务商,零售商由坐商转型为走商。农资企业或者农资店的坐店销售模式已经不适合时代需求,懂农技、懂得病虫害防治,或者有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农业服务商更受种植大户或者种植创业者的青睐。种植主体由散户向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规模主体演进。

农业防治作业,由于其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一家一户分散防治低效,抗性管理困难以及对施用者、作物、农产品安全和环境存在较大风险,是一个更迫切需要由装备有现代设备的专业化组织来承担的生产作业。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外出、留守人员的老龄化以及90后愿意在农村人数急剧减少,农户分散使用人力背负式喷雾器低效、艰苦的病虫害防治方式必将被专业化组织使用高工效植保技术防统治的防治模式所代替。

借助高工效农药产品和智能化的施药机械,相对于背负式喷雾器施药,可大幅度降低单位施药面积耗用人工施药,是农药、药械一体化的施药服务。包括遥控、自动导航旋翼施药机,有人驾驶动力伞,直升机等超低容量航空防治病虫害技术,地面自行设备低容量除草技术等。高效植保需求越来越旺盛。经测算,2018年全国大中型植保机械达200万台(套),服役植保无人机数达1.5万架,作业超亿亩次。

江苏蜻蜓农服、河南全丰飞防等服务品牌正在飞防市场正大显身手。种植大户、合作社、喷洒服务公司等新农业主体开始主导中国农业种植,农药购买方式发生剧变。农药企业新的赢利模式就是代喷服务,农药企业与无人机飞防组织合作,采用农药企业专用药剂,会解决作业效率、减低成本、确保安全、控制农残等诸多农业发展难题。

适应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社会化形势,中国药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药械一体化、物理与化学防治一体化在推进。农药与化肥一样是减量控制使用的支农产品,随着耕种组织的出现,农药的包装规格越来越大,喷洒农药药械越来越先进,与其他农资配合综合施用越来越多,因此农药总用药次数及总用药量越来越少。

药肥合一的药肥及控释药肥产品、控制释放拌肥用农药及肥料增效剂,可整合施肥和施药于一次农事活动的产品。以肥料为载体将农药分散,底施或追施,有效防控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并兼治地上特定的虫害和病害,产品还有同时使肥料具有稳定长效保水控释的功能。

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首次在国家规划层面对农药利用率提出精确目标: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要从2017年的38.8%提高到2022年的41%。据测算,农药利用率提高2.2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农药用量3万吨(实物量),减少生产投入约12亿元。这实在是减药增效的最佳途径。

环保型产品有增加的迹象,我国正朝着水性、粒剂、缓释、低毒、低污染方向发展,尽量减少有机溶剂,大力发展以水为基质的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发展水分散粒剂和微胶囊剂等。企业逐渐向效益好、科技含量赢、技术力量强、规模大的现代集约化大型企业的方向发展。开发安全、有效、低残留、低淋溶等特性的优良农药品种成为创制的新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建议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树立以“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防控为辅”的植保理念,建立“以作物健康为主体防控措施,变传统被动防治为作物主动防御”的策略。大胆探索基于作物全程健康、基于区域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控政策,跳出过去“单病单虫”的防治政策。建立涵盖农药企业、高校院所、植保推广应用部门的大的协同创新联盟,研发更高效、更环保、更安全的绿色农药和生态农药,建立以农艺、生物或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为主要内容的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维系可持续发展的作物农田生态系统。

中国目前已入侵生物1000余种,并以每年20~30种的速度上升。每年因入侵生物造成的损失高达2000亿元。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预警机制,草地贪夜蛾是第一个在央视新闻联播中介绍并发布预警的入侵生物。自2019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并迅速蔓延各省区。524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视频会议,527日,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半小时》集中报道其防控。

全国农技中心、农科院植保所、云南植保站等专家们的努力筛选出最佳的高效、低成本、低残留的系列组合药剂,克胜集团刚劲(30%氟铃·茚虫威悬浮剂)杀虫剂成为狙击优选用药之一。作为吡虫啉、哒螨灵、吡蚜酮、啶虫胺、毒死蜱等产品国家标准参订者,克胜集团正集中植保技术力量,与各地植保专家协力,共同打赢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攻坚战。

智能奔未来

安全、环保、智能现代是农药企业生命线。现代科学技术正日新月异,只有依靠科技手段改造农药产业,才能真正有资格生存并发展。

站在生存及高质量发展的十字路口,农药行业数字化先锋在奋进。

农药的原料药、农药的生产量都面临总体大幅下降,而农药需求量在减量政策下,在统防统治、无人机械药盛行下,在大田套餐化、废弃包装挤压清剿下,农药总量逐年下降的。企业发展不能单靠量的增长,而要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结合、延伸的植保服务实现生存并发展。

大规格包装、包装物可回收的生产会大行其道。另外农药从传统仿制到自主协同创新体系亟待推进;互联网平台+农药经营模式切合农药定价透明化、微利化、直供化、标准化趋势;绿色农药生产链发展、提高农药利用率、社会化喷洒等打包式服务和高效率飞防精准用药等发展难题亟待农药人士共同破解。

新安化工示范5G工互网应用。浙江移动联手中控集团、中兴通讯等在新安化工打造的5G 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成功上线5G工业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在新安化工马目园区开展“5G+AI”试点示范研究与应用,解决化工园区人员安全定位的难题。

2016年启动数字红太阳战略,完成以工业大脑、现代服务业大脑和农业大脑为核心的智能工厂系统架构设计,对各生产中心进行网络基础设施改造,成为农化行业应用实践标杆。

201711月,安徽华星化工首批通过智能化生产的草甘膦水剂从生产线上缓缓下线。智能化制剂生产线设有4条包装线,配套有成品仓库,从包材流、生产线、成品物流、人员进出通道、参观通道等多方面统筹考虑。整条生产线从理瓶、灌装、旋盖、封口、检重、装箱、码垛、入库等全程实现自动化,具有速度快、产能高、物耗低、易清洗、全智能五大优点,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打造一流农药加工中心,提供代工服务已成为新投资方向和创收途径。共享式车间成为理想的创利模式,最大限度利用生产设施,最大可能压降生产成本。

资源优势互补的企业走上强强联手的道路,20178月杜邦和陶氏化学完成合并;拜耳和孟山都强强联合,湖北沙隆达对ADAMA也完成了收购,全球农化新格局正在形成,正给国内外农化企业造成深远的影响。中国化工集团先后兼并以色列马克西姆、瑞士先正达公司,成功跻身全球农化行业第一梯队。

电商大势下价格透明化,抢农资网这类平台,扛“窜货”大旗,一件发货,优惠实价供货。团购平台一件可以参与,越来越多的零售商、种植大户习惯了网购。

2019年“3.21”江苏响水陈家港大爆炸灾难引发中国又一波农药化工整治、关闭潮。农药行业作为化工的重要类型重新布局,从生产端到渠道端,农药行业两极分化速度明显加剧。不少农药生产企业因自身或所在园区环评不达标已被迫关停并转,“涨价”成为行业高频词。受环保影响,产能受限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影响,直接带动农药价格上涨,进入2020年因库存清空涨价幅度会更高、更普遍。相反,一些跻身先进化工园区的品牌农药企业却赚得盆满钵满,利润颇丰。还有一些旮旯里生产农药的黑车间还在钻管理空子,打“擦边球”,在作最后的疯狂。

作为公众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的上市企业纷纷先知先觉超前进园进区,全力追求安全环保设施提级升档,甚至朝着减人化智能化制造的目标迈进。更多的小、中企业动辄被限产、停车,甚至被关闭。

中国农药管理走向现代化。所有的有效生产企业名录在全国农药信息系统上动态呈现,所有经营单位的资质及诚信状况要全国农药系统平台上随时检索,达到生产与经营的品种、库存量等基础信息一目了然。农药从业的成本将走向透明化,从农药的生产到销售、销售到施药到作物上推行医药上的“两票制”,提倡农药生产到用户的“一票制”,减层级降加价,实现降农本目标。各类组织农药施用的品种、剂量、间隔期同样能实施全社会监督追溯。

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农药剂型向水性化剂型发展为规范农药剂型的环保性,国家理应规范农药生产使用的农药助剂种类和使用标准。为确保农药生产及使用的安全性,强制淘汰非密闭加工、包装设备,全面提升农药生产制造智能档次、农药喷洒高效智能药械。

回眸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药业走过的漫漫路,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中国农药从业者当发掘前辈们经验,光大前人不屈不饶的创业创新精神,为持续调整的中国农药事业进一步思索、赋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