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辛寒降汤治中风

 鹤年养生 2019-09-28

寒降汤

百科名片

寒降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具有和胃降逆,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

名称: 寒降汤

出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成: 生赭石、清半夏、萎仁、生杭芍、竹茹、牛蒡子、粉甘草

功用: 和胃降逆,凉血止血

主治: 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

歌诀

寒降蒌仁与夏蒡,竹茹赭石芍甘尝,吐衄脉洪由胃热,泻心汤外立奇方。

组成

生赭石(轧细)六钱(18g),清半夏三钱(9g),萎仁(炒捣)四钱(12g),生杭芍四钱(12g),竹茹三钱(9g),牛蒡子(炒捣)三钱(9g),粉甘草一钱半(4.5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和胃降逆,凉血止血。

主治

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

方义

方中代赭石性味苦寒,入心肝二经,《大明本草》谓:“健脾,止反胃,吐血;鼻衄。”李时珍说代赭石主治皆二经血分之病。半夏辛温,为脾胃两经主药,功专止呕,配伍得当,寒热虚实皆可用之。白芍苦酸微寒,敛阴平肝,和血止痛,能泻肝之急;伍甘草缓肝之急,以抑肝木而安牌土。竹茹味甘性微寒,功能和胃清热,清肺化痰;牛蒡子辛苦寒,有表解里消之功,兼性滑通利二便;瓜萎仁其性甘寒,既能清上焦之积热,又可化浊痰之胶结,导胃肠之积滞。全方具有调理肝胃,泻火止逆之功。

名称:苦辛寒降汤

组成:石膏30克,滑石30克,寒水石30克,磁石30克,牡蛎30克,石决明30克,羚羊角4.5克,川贝9克,秦皮15克,草决明18克,刺蒺藜18克

用法:水煎后冲竹沥2盅,姜汁少许,再化至宝丹1丸(3克)急用

主治:中风急症症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面色潮红,躁扰不安,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出处:《心血管疾病良方》

名称:保元寒降汤

组成:生赭石(轧细)一两,野台参五钱,生地黄一两,知母八钱,净萸肉八钱,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生杭芍四钱,广三七(细末,捣,分两次)三钱

用法:上除三七外,水煎,用头煎、二煎药汤送服三七末

主治:吐衄证,血脱气亦随脱,喘促咳逆,心中烦热,其脉上盛下虚者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下册

名称:保元寒降汤

组成:生山药一两,野台参五钱,生赭石(轧细)八钱,知母六钱,大生地六钱,生杭芍四钱,牛蒡子(炒,捣)四钱,三七(轧细)二钱

用法:上除三七外,用水煎汤,送服三七末

主治:吐血过多,气分虚甚,喘促咳逆,血脱而气亦将脱,其脉上盛下虚,上焦兼烦热者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寒降汤。治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以寒凉重坠之药降其胃气则血止矣。生赭石(轧细,六钱),清半夏(三钱),萎仁(炒捣,四钱),生杭芍(四钱),竹茹(三钱),牛蒡子(炒捣,三钱),粉甘草(钱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