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历史(公元前800-公元前300):11、菩提树下

 Ztiger1980 2019-09-28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北方的一个自称是雅利安人的游牧民族占领了印度,这时曾经辉煌的印度河文明已经衰亡了。雅利安人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为了和原住民区别,他们建立起了一种叫做种姓的制度。

这种制度把人分为四种: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这些等级在法律和其它各方面都是不平等的,而且是世袭的,父子世代相传,不能改变;各等级实行内部同一等级通婚,严格禁止低等级之男与高等级之女通婚;最低的首陀罗还没有参加宗教生活的权利。

古代印度人就这样生活了很久,直到公元前500年,在印度一个叫做释迦族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一位王子对这制度有不同的看法。

这位王子叫做乔达摩悉达多,又叫做释迦摩尼,释迦是族名,摩尼是修行的意思,意思是释迦族的修行者。

王子当时想人都是平等的,所有人都有高兴的时候和忧伤的时候,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生老病死,那为什么要区别成不同的等级呢。于是29岁时,他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来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

离家之后,释迦牟尼先到郊外学习禅定,后又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后来七天进一餐,穿树皮,睡牛粪。六年后,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仍无所得,无法找到解脱之道。于是便放弃苦行,入尼连禅河洗净了身体,沐浴后接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了健康。之后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城外的菩提树下,沉思默想。据说,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他认为欲望是人类痛苦的根源,只要减少欲望,就可以远离痛苦,达到永恒的快乐。这标志着他觉悟成道,成了佛,佛即佛陀,意为觉者、知者。

释迦牟尼成佛后,开始他的传教活动。首先在找到曾随他一道出家的五个侍从,并向他们讲说自己获得彻悟的道理。释迦牟尼不久又旅行各地,足迹遍布恒河流域。 释迦牟尼所到之处,专心讲道,奠定了原始佛教基本教义,人们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比以前的宗教平等,就加入了他的传教,并组成了传教的僧团,弟子据说有五百人,最后形成了佛教。佛教一直传播到现在,现在有很多人都信仰。

释迦牟尼的思想注重内心的平静,通过减少欲望达到内心永恒的快乐,同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平等的相处,他使人类的思想达到了新的境界,他是人类伟大的先哲。他和孔子、毕达哥拉斯所构成的时代被历史学家成为人类的轴心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