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千里马到伯乐 一一棋坛一代宗师光辉岁月

 cxag 2019-09-28
伯乐识马传统观念,已在华夏大地流传几千年。

千里马和伯乐可以寓为人与人,也可以寓为人与事理,遥思棋坛今昔,一代代千里马与伯乐,在象棋成长岁月中的足迹,却早已打破伯乐识马,这一传统观念的局限性,甚至可以从马的角度,去大胆尝试马识伯乐,马自奋蹄,马变伯乐,甚至是亦马亦伯乐的成长之路。

棋坛千里马与伯乐成长史证明:仅仅局限在伯乐识马传统观念上,会有多少千里马难以腾跃?会有多少伯乐默默无为?能幸运地被伯乐慧眼识中,成为时代棋坛娇子,固然幸运。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千里马;从千里马变为伯乐的一代宗师;亦马亦伯乐的泰斗、名宿,亦可大有作为,给了棋坛多少理论与实践的启迪!
 
表面上看,这其中似乎有机遇的偶然,而背后,却蕴藏着事物发展走向的必然规律。漫漫象棋求索岁月,又有多少棋坛千里马,于淡出赛场之余年,升华为棋坛一代伯乐。
       
回望古今棋坛,沿着每一匹千里马和每一个伯乐驰骋弈林之路,让我们去寻觅:夜行八百鬃飘逸,日走千里自奋蹄------一匹匹汗血宝马征战弈林岁月;寻觅千里马升华为伯乐的传奇之路……
 
一、初识良驹
 
棋坛千里马是如何被伯乐发现的呢?觅着几多千里马成长之路的线索,我们探研个中来龙去脉和玄机 。        
 
1956年的上海之夏,12岁的胡荣华,因在铁门里弄堂邓老扳的棋摊上下棋,连赢了几个棋力不俗的成年棋手,引起一个中年围观棋者的注意。


这个观棋者就是曾任过法语翻译的朱翰章老师,也是引领少年胡荣华,走上象棋人生岁月的第一个伯乐。

他欣然带少年胡荣华去拜“扬州三刽客”之一的窦国柱先生为师。当时,听说要拜全国棋坛赫赫有名的扬州三剑客之一 窦国柱为师,对于一个刚涉入棋坛的少年来说,无疑是天降之缘!时年窦老先生58岁,平时以在上海城隍庙得意茶楼里表演象棋为生。

窦老初经对“小把戏”少年胡荣华一盘让马棋对弈考查,喜出望外识中这匹“千里马”,毫不客气地收入门下。这一缘,成为胡荣华走向象棋人生岁月中的第二个伯乐。
 
建国初期和民国时期棋坛师门收徒,多半都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且拜师仪式更是简单,这与当时棋坛棋手生活经济状况、社会动荡不安状况有一定关系,而更重要的是,那时下棋人初心较单纯,几乎痴棋如命!很多棋手只要能下棋,甚至荒废了家业。因此今人对那时棋手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窦国柱领爱徒,去上海著名棋场城隍庙得意茶楼。


老上海城隍庙得意茶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老上海民间文化生活 集聚地,云集了上海各大民间文化艺术名人。共三层楼。得意茶在二楼,特设象棋专场招募全面各地象棋国手设擂表演。

擂台表演棋手收入,按卖出门票多少提成,每场出场费在十二元左右。在得意茶楼,“小把戏”胡荣华又幸运遇到他棋史上第三个伯乐,就是当年在上海文化馆工作,负责开展各项棋类活动的傅鄂定老师,和时任上海象棋表演队队长的徐大庆老师。

因为当年二者同时在生活上、棋艺上指点、辅导胡荣华,本文把二位并列为胡荣华象棋人生第三个伯乐。
 
1958年,在上海市中小学生象棋比赛中,获冠军的胡荣华,赛后又在傅鄂定和徐大庆二位老师引见下,幸运受到全国棋坛总司令谢侠逊的接见,只是当年谢老已近七旬高龄,精力上难为师承,故谢、胡未能成为棋坛师徒名份,但谢老前辈的风采,以及对人生、对象棋之悟,无不影响了胡荣华后来象棋观的形成基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称一代棋王谢侠逊,是少年胡荣华象棋人生第四个伯乐。
 
1959年14岁的胡荣华入市棋队以后,棋队又以官方名义正式公布,时年34岁年富力强的上海本土棋手, 扛鼎级国手何顺安为胡荣华正式师傅。这一宣布,使何顺安成为胡荣华象棋人生岁月里的第五遇伯乐。

这一缘,更标志着少年胡荣华,强势登上当时上海棋坛第一接班人,无可替代的位置,承载起上海棋坛几代人腾飞的初心梦想。
 
从1956在棋摊 偶遇棋坛第一个伯乐朱翰章,到正式拜何顺安为师,胡荣华少年习弈之路,为何能五次幸遇伯乐?而且五任伯乐,为何都能从生活上和棋艺上,给予他全方位的无偿恩惠指导?即便后来棋坛夸赞少年胡荣华,有天才之说,似乎也无法掩盖住,一个初涉棋坛少年棋手的幸运习弈之路,不可谓不呈一路向前顺风之势。

一方面,从侧面反映出少年胡荣华 聪明、善学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懂得尊重为师、虚心学习的优良品德。这两个方面,无疑是他成为棋坛几回幸遇伯乐的自身内因。
 
2001年,棋坛一代宗师胡荣华56岁之年,如愿收下12岁少年棋手小谢靖为关门弟子,一时曾引起棋坛轰动。当下蓬勃发展的棋坛,后继慕名求师者,于战绩彪炳棋史的胡荣华来说,似如潮涌。

做为一代宗师,如此拥有棋坛独家十连霸巨大资本,令多少棋内界与棋外界羡慕、敬仰不已!尤其在时下市场经济大潮激流之下,一项技艺的精湛,可以说是立足于市场决对的人才资本!不但给拥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有名份之收,名利双收之诱,棋坛一代宗师为何轻轻地关门,将后继慕名而来之求师者拒之门外?
 
这似乎只有一个解读:就是负责精神。一个伯乐所不能缺少的内在修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