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个体心理学巨匠阿德勒一起探寻生活的意义 ‖读《自卑与超越》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29

与个体心理学巨匠阿德勒一起探寻生活的意义 ‖读《自卑与超越》

作为一个资深的标题党,看到《自卑与超越》这个书名,顿时精神一振。这似乎就是为我这样一个中年疲惫的女人写的。在工作与生活中的种种挫败让我急需这样一大碗鸡汤。比较价格选择了最贵的一本。似乎支付出去的不是钱,而是满腔的郁气。

与个体心理学巨匠阿德勒一起探寻生活的意义 ‖读《自卑与超越》

京东快递十分给力,下单后的第四天,我的食粮到了。在众多的书本中首先拆开的就是这本,依照以往的经验,这里面一定是满满的、浓得腻人的鸡汤。隔着封皮都闻到了正能量的味道。

翻开书页,第一章是《生活的意义》。我不明白生活的意义与自卑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带着疑问我开始了与这位心理学巨人的精神对话。

01生活对我们的意义?

这样一个重复的标题让我不禁嗤之以鼻,玩的什么文字游戏。真的不清楚这个活在十九世纪三十年的人为何要玩这种游戏。“我们都生活在意义里”。故作神秘的话让我更是没有了阅读的兴趣。但既然是可以与弗洛伊德比肩的大师,就读下去吧。

在什么情况下人类会思考生活的意义?接下来抛出来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答案是:在陷入困境的时候,在陷入迷茫的时候。这个答案正中靶心。人到中年,陀螺一样的生活,有的时候真的会想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其实也体现在你的姿势、态度、动作表情、礼貌、野心、习惯等等的方面。又是一记重拳。让人不得不放下书去思考。我的野心在哪?在家庭收入上,我的习惯在思考怎么增加收入,我的态度是君爱财取之有道。由此看出,我的生活的意义就是合情合理的“赚钱”。真的是这样的。重新拿起书觉得它变得沉甸甸的,滚烫的。沉得你喘不过气,烫的你想放手,却又紧握在手里,舍不得丢弃。

那么我的意义是好还是坏呢?是不是它带给我了这么多的困惑,苦恼,烦闷。这位大师却没有给出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只是告诉了我意义有好坏,好的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坏的缺乏的就是这些。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探寻。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气的老顽童。

与个体心理学巨匠阿德勒一起探寻生活的意义 ‖读《自卑与超越》

02人生的三大事实

对心理学一窍不通的我看到第二节的内容时一片茫然,生活的意义是如何联系到人生的三大事实的呢?这也许跟他从医学天才跳转到心理学鼻祖的经历有关吧。跳跃的思维,跳跃着理解吧,巨人的脚步果然难于跟随。

“我们人类居住在地球这个贫瘠的星球上表面上,我们没有办法脱离地球的表面去生活。”这第一个事实我们的确无法否定,我们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不曾离开,也无法离开。我们所有的发展都是以保证人类的繁衍生息为根本目的的。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必须不断地奋斗,为自己和后代寻找最安全的、最舒适的环境。及时我们要面对种种的灾难与痛苦。读到这里我才明白一点这与生活意义的联系——生存与延续是所有意义的根本。

“我们自己并不是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只要我们还活着就必须与他们发生联系。”这个句子很好理解,就是我们都要与他人产生联系,生活的意义中要包含着这个范畴,可是我的意义与他们怎么联系呢?为什么联系呢?难道我的存在还要以他们为出发点?难道爱情和婚姻也是生活的意义?费解!这位可爱的大师,给了我谜一样的答案。如果这位古人在我面前,我一定先拥抱他,再狠狠地咬他一下。

“如何谋求一份职业,以使我们能够生存下去,如何让我们在同类中获得地位,以使我们能互相合作,如何调整我们自身,以适应人类的两性区别和人类的延续和发展。”作者最终用两个人的人生意义解答我的疑惑。一个工作顺利,爱情美满,朋友成群的人,交际面广泛且成功的人,他的生命意义在于与同伴一起创造美好的明天,为人类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个没有爱情、事业、朋友、不交际的人,他的生活意义就是:安全的活着。

综合以上的例子,生活的中事实就是:职业,社会,性。他们对于生活的意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个体心理学巨匠阿德勒一起探寻生活的意义 ‖读《自卑与超越》

03奉献、对别人发生兴趣、互相合作

生活的意义居然是这些?这和我个人有什么关系。太,真的太官方化了。像泄了气的球,不想读了可又想知道他是怎么让我在这几页纸上信服他的话的。读吧。

“因为一个的生命对他人很有意义时,他才是天才。”这理论头一次听说,很新奇。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好像是的。郎朗之所以是天才是他的音乐让人需要。孙杨的是天才,因为他被国家需要。看来,我们的生活的意义真的有一部分的叫奉献。在奉献中找到我们在这个社会的归属感。

“精神病患者,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缺乏归属感和社会兴趣。”这个话题严重了。究其原因是他们么有在实现目标中活得由于反他们的兴趣只是在自己身上。他们的成功只是对他们自己有意义。投毒者获得了快感,触犯了法律。此时在考虑我的生活意义真的是太过自我了。没有考虑到他的社会性。

“合作是我们拥有的防止神经病倾向发展的唯一保障。”了解了上面的内容,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没有了社会兴趣,人类的存在都是一个问题。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被其他人包围的世界里,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要么是竞争,要么是合作,而合作是人类得以延续并生生不息的法宝。

读到这里,我的生活意义完全的崩塌了。也许这就是我觉得生活无味而又疲惫的缘由吧。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外面的精彩自然与我无关。

与个体心理学巨匠阿德勒一起探寻生活的意义 ‖读《自卑与超越》

04童年的影响

我的世界已经一片狼藉,孩子的世界绝不可以这样。读到这一部分,恨不得每一个字都背下来。好在这一部分的内容很好理解,也许是摸到了巨人的背影了吧。

1—5岁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几年,孩子会利用遗传和社会的材料塑造自己的生活意义。孩子会利用自己自身的缺陷来获取家长的关注,进而用这个弱点获得社会的同情,达到自己的生活意义。如果家长教育的不好,孩子很有可能因此悔恨一生。如果家长可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让他认识到生活的意义,孩子会克服这个困哪并成为一生的财富。

娇纵和忽视是教育的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造就的孩子也会经历人生的两个极端,要么极其任性,要么极度自卑。这两种孩子共通的一点就是,他们的生活失去了原本该有的意义,终将酿成人生的悲剧。书中的事例让人难忘,一位35岁的女士竟然还会受到3岁时发生事情的影响而害怕黑暗。一位12 岁的男孩会利用夜尿控制母亲的关注。童年的确是人类一切情感和情绪的开始。

与个体心理学巨匠阿德勒一起探寻生活的意义 ‖读《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的第一章里我追随着这位巨匠探寻生活的意义。期待下一章继续探寻心灵与肉体的契合。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