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观题高分过的考生为什么主观题惨败?

 小气球球球 2019-09-29

许多法考生客观题分数不错,但是却“败在主观题”,为什么呢?

一、客观题高分,备考主观题盲目自信

很多客观题高分通过的考生,会产生一种盲目自信,觉得自己知识点都已经掌握好了,主观题复习备考中就不按照要求努力复习;还有的考生学习主观题完全照搬备考客观题时的学习方法,这就导致方法没用对,再怎么学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客观题考查的是知识的广度,侧重点在于知识的记忆。而主观题是理解能力、逻辑能力、书写能力的综合考察,如果在备考期间,不做真题,也不去对着答案去反思自己哪方面掌握得不够好,这意味着完全没有掌握主观题的复习方法和答题方法,在考场上靠临场发挥,通过的可能性还是微乎其微的。

二、只关注历年真题,不适应学科交叉考查

主观题题目变动大,民法、民诉、商经混合一起考,考场上不适应,影响发挥。

2018年法考元年,主观题改革较大,从考查方式、出题方式上都有较大的变化,如果是在备考阶段只关注了历年真题,而没有重点关注司法部官方出品“案例指导用书”,对于出题人的出题方式、命题思维没有把握,导致考场上面对交叉学科的考查不适应,影响了发挥。

根据去年考生的反映考场上的真题与官方案例分析考查模式高度相似,因此还是要重视官方案例分析,不能顾此失彼。

三、理解有余,背诵记忆不足

客观题对于知识点考查的记忆要求是关键词记忆,只要记得关键点即可。

而主观题则要求对长篇论述的记忆,尤其是关键重点内容、关键理论知识的记忆要更多。其中,论述题需要花费较多的功夫记忆。即使平时是采取关键词记忆,也要求在考场上能够准确还原出完整的一段话。

客观题高分考生复习关键

首先,高分通过法考客观题的考生,说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不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因此复习的重点不是看书,而是刷题掌握主观题的出题模式和命题思维,以备有更好的考场发挥。

最后,在平时练习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控制做题的时间。主观题考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时间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常常会在第一题论述题上花费较多时间,导致后面案例分析时间不足,因此一定要在平时做题时就有意识的控制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