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术僭号的理由,兼论袁术是否公然称帝

 思明居士 2019-09-29

袁术是东汉末年一个很有名的军阀。不过这个“名”不是英名,而是愚名。当时东汉朝廷虽然名存实亡,但还具备一定权威,很多军阀都想称帝,但都克制了自己的欲望。袁术则公然僭越,导致自己处于众矢之的。

袁术僭号的理由,兼论袁术是否公然称帝

袁术僭越这个举动肯定是一个错误的举动,一定程度上也是袁术势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个小编就多说了,下面主要聊一聊袁术僭越的理由是什么,以及袁术是否公然称帝。

袁术僭号的理由,兼论袁术是否公然称帝

袁术僭越的理由

在东汉末年,自称天子的有很多,不过他们大都带一点豪强的色彩,距离袁术这样的军阀还有相当的距离。袁术称帝了理由有两个,一是强大的实力;二是顺应谶纬之说和“五德终始说”。

一、袁术当时的实力,不允许袁术再低调了

袁术僭越是在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覆灭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仲家仅仅维持了两年的时间。可能有人认为袁术实力这么弱还僭越,是不是被欲望冲昏了头。

其实袁术在僭越之前的实力并不弱,反而是僭越之后,以孙策为首的孙家班的集体背叛,让江东地区脱离了袁术的控制,使袁术的实力大幅度缩水。

袁术僭号的理由,兼论袁术是否公然称帝

袁术起家的地方是在南阳,对豫州也有一定的控制力。后来在刘表、曹操的前后夹击下,袁术转移到扬州九江,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九江郡正处于豫州、徐州、扬州之间,袁术也对这三个州进行扩张。

从各种史料中可以得知,在袁术僭越的时候,袁术至少占有豫州、徐州、扬州的八个郡:汝南郡、沛国、广陵郡、九江郡、庐江郡、吴郡、丹阳郡、会稽郡(并非是全境),控制长江下游南北两岸,另外还有一些郡存疑(比如陈国、下邳,可能一度有一部分属于袁术,最后失去控制)。

《江表传》:策族兄香亦为术所用,作汝南太守。

《后汉书·袁术传》:时舒仲应为术沛相,术以米十万斛与为军粮,仲应悉散以给饥民。

《江表传》:袁术以吴景守广陵。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策攻康(庐江太守陆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刘繇(扬州刺史,在吴郡)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

袁术僭号的理由,兼论袁术是否公然称帝

当时孙策还是袁术的部曲,孙策所占的江东地区自然也归袁术所有。而当时比较著名的军阀有刘表、刘璋、曹操、袁绍、吕布、公孙瓒。

刘表对荆州南部的控制力不足(在建安三年就发生张羡的叛乱);刘璋内部有益州派和“东州士”的矛盾,外部有张鲁的威胁;曹操虽然处于扩张阶段,但刚刚发生“兖州之变”,并且经历饥荒,实力想必有损伤;袁绍忙着平定臧洪的叛乱;吕布实力不足,徐州还有臧霸等豪强盘踞;公孙瓒也已经衰弱。

当然袁术内部也有问题,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僭越的时机并不成熟,孙策也有可能脱离自己的掌控。

二、顺应“天意”

古代帝王为了保证自己统治的合理性,往往强调自己“受命于天”,做皇帝是天意不可违。袁术在僭越时也运用了谶语和“五德终始说”的手段。

袁术僭号的理由,兼论袁术是否公然称帝

“代汉者,当涂高也”

“代汉者,当涂高也。”这是一句流传很久的谶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代替汉朝的,是一个与“当涂高”有关的人或者政权。“当涂高”三个字模糊不清,怎么解释都行。袁术则偏重其中的“涂”字,“涂”通“途”,就是道路的意思。

袁术的“术”字和他的字“公路”都有道路的意思,所以袁术认为,代汉的“当涂高”就是自己。他的僭越举动也是顺应了天意。

《三国志·蜀书·周群传》:“春秋谶曰代汉者当涂高。”

《典略》:“又见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自以名字当之,乃建号称仲氏。”

“五德终始说”

“五德终始说”是古代关于朝代替换的一种思想或者工具。原先“五德终始说”是相克的关系,比如周朝的德性的火德,后来的秦朝就用水德,水德克制火德,秦朝取代周朝。

后来到西汉末年,“五德终始说”又改为相生说,把周朝换成木德,秦朝踢出去了,汉朝为火德。那按照相生的关系,下一个王朝的德性就应该是土德,火生土。

袁术僭号的理由,兼论袁术是否公然称帝

袁术就认为自己符合土德。原因是什么呢?汝南袁氏这一支是虞舜的后代。而按照相生规则的“五德终始说”的说法,虞舜正是土德,代替了唐尧的火德。

所以袁术自认为土德,还继承汉朝的火德。不仅仅是袁术,与袁术同族的袁绍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典略》:“术以袁姓出陈,陈,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

《后汉书·袁绍传》:“主簿耿包密白绍曰:‘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原注:《献帝春秋》曰:“袁,舜后。黄应代赤,故包有此言”)以从民心。”

袁术僭号的理由,兼论袁术是否公然称帝

袁术公然称帝了吗

袁术的行为与称帝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从曹操给吕布的一封书信中可以看出,袁术也确实自称为天子,或者应该说是仲家天子。

史官也将袁术僭号的行为视为称帝,但根据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的说法,袁术有称帝之实,但与公然称帝,建立有别于汉朝的政权来说,还差一点距离。

《英雄记》:“太祖又手书与布曰:‘……袁术称天子,将军止之,而使不通章。’”

《三国志·魏书·袁术传》:“将归帝号於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

《让县自明本志令》:“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袁术僭号的理由,兼论袁术是否公然称帝

从这些史料以及“仲家”的僭号中可以推断出,袁术在当时并没有直接无视汉献帝,公开自立称帝,而是打了一个“擦边球”,“仲”有第二的意思,袁术可能将自己定位于汉献帝一人之下,但与汉献帝平等的这样一个角色,还是在汉朝的框架之下,没有自己单独成立一个帝国。

当然这肯定是袁术彻底称帝的一个步骤,如果继续发展下去的话,袁术还是要称帝的。不过即便如此,袁术的行为也和称帝没有什么区别了,那他也必然要承担率先称帝的后果,成为众矢之的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英雄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