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热去火代茶饮·夏桑菊*星星论道

 健康讲坛 2019-09-29

炎炎夏日,人们很容易上火,这里介绍一款代茶饮--夏桑菊茶,它可以帮你清热去火,缓解你酷暑的烦恼。

                   夏桑菊茶

    材料:夏枯草 5克    桑叶 5克    野菊花 5克

    制作:煮水【不要超过5分钟】,或者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清热去火。

    建议:因野菊花寒性过重,容易伤害脾胃,故建议改用杭白菊为佳。

    夏枯草

    夏枯草俗称牛对头,又称九重楼、铁色草、大头花、棒柱头花、羊肠菜、锣锤草、六月干、棒头柱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茎,节上长有须根。

    夏枯草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路旁,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为主要产地。可以清火明目,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作用。
夏枯草为清肝、护肝“圣药”。专治目珠夜痛、头目眩晕。常见的凉茶夏桑菊源自清代名方,三味药均通肝经,是独一无二的经典配方。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辛、微苦。归肝经、胆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乳痈、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血崩、带下、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及细菌性痢疾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并能扩张血管,其所含芦丁有抗炎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脆性,降低肝脂。夏枯草还有抵制癌细胞的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熬膏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桑叶
    性味归经:味苦甘,寒,有小毒。入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凉血明目。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杭白菊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肝经、脾经、胃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疏散清泻的功效黄菊花较强,白菊花兼能养肝。常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以及肝阳上亢、肝火目疾、热毒疮肿等病的治疗。

养心为中心,锻炼是基础,任何食疗、药膳不过是点缀而已,千万不可本末倒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