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元概念论证的科学性

 汉斯理论馆 2019-09-29

作者:韩妙弟

日期:20170919

论文摘要:

人类文字的形成最初有着锲刻和结绳记事两种形式。在其不同的历史进程之中,两种符号的记录方式分别孕育和进化出东方的锲刻象形文字体系和西方的线性拉丁文字体系。

世界语言有数千种,而使用的文字只有表音和表意文字两类。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是表音文字,其中绝大多数国家使用的又是拉丁化拼音文字。而在东方的大地上,锲刻文字作为最古老的文字,是以以表意为特征进行信息的记录和传播,作为知识组织功能其所独有特点就是部首、字根、字本位。部首具有符号的象征性,可以追根溯源知识信息的根源。字本位则体现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孤岛所具有的环节作用。这是汉字可以凭借其独特的组织功能以及其独有的知识元概念基因库功能,架构起人类通向未来科学理论体系的路径。从而在人类今天超级智慧的万物互联时代逐渐显现出后来居上的赶超功能,更在全球化的网络时代爆发出超强的进化能力和生命力。

原因何在?因为汉字的字根以及字本位如果结合词本位以及语境性功能,则将促使概念、知识、理论的解释更为精准,组织起来的学术则更有阐述力。

关键词:字根、部首、字本位、元概念、哲学性;

汉字元概念论证的科学性

作者:韩妙弟

日期:20170919

前言:汉字的图像性

汉字的图像性源自自然、社会、人文、思辨以及未来五大世界的记录和描绘。中国古人图画将客观事物进行形象化,从而有效的象征人和自然、人在社会、人与自身内心世界以及人与未来的不确定因素的一切活动。具体表现是将人的行为动态、社会的组织秩序、内心的思维意识和自然界可观察到或想象到的事物,通过部首、字根图像化描摹、记录以及象征。从而有效地在人的心理活动、价值观念、肢体行为语言与混沌的宇宙、万物进行互动时建立起中介的桥梁作用。

伟大的创举和卓著的才能塑造出的象形文字,还具有着活色生香形象效应。这些都依赖汉字的创造规则,并且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字根的内涵,它是由部首、示形、示意组成。

.字根的内涵

汉字的字根就是汉字的原始文字,也可以称为“图符文字”。汉字是通过这些最原始的字根不断的组合,形成了各种汉字。而这些字根类的字,按照其表示内容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部首字、示形字以及示意字。

1部首:汉字最原始的形式就是部首,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客观事物运用抽象化手段去提炼,形象化的表现,其来源有着多极性,但是其最大的作用在于通过部首可以追根溯源,所以是汉字的字根基因。东汉许慎首创现在通行214部首。他在《说文解字》中把形旁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称为部,每部把共同所从的形旁字列在开头,这个字就称为部首。如木、杜、李等字都属木部,木就是部首。其实每一个部首都是汉字,都有自己的读音

所以,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2示形:“示形”就是文字的图形能够传达出自然的造型。例如“山”字就是将自然中的山造型的形态用来进行造字,表示语意的外表形式。这样的字必须有“形”,没有“形”,眼就看到,该字所蕴含的信息就无法被有效的接受。如果“形”不代表任何“语意”,就起不到表示语意的作用了。

3示意:就是以图形示意;早期汉字多是这种类型,例如“雨”,其形似水珠不断的下坠,具有连续性和动态感以及情节性。与其相对的英语rain,即以字母示意,拉丁语系多为这种类型。

比如“默”,表示的是不言语,无声,按说仅一个“黑”字就足以象征,为什么还要加个“犬”呢?谁都知道,狗最爱叫。用善叫的狗去趋近寂静、无言,更能体现出“默”的充实内容。巧了,从思想上说,“沉默”是由能言善辩的智者提出来,从造字上说,“默”又是由“汪汪”狂叫的狗来象征。“默”是可以说,能说而不出声。

.汉字信息逻辑原则

作为汉字这一解读信息、描述现象以及蕴藏知识的工具、技术、载体,在具体的实践中必须给予使用它的人有着递归性、结构性以及直观性。

1.汉字的递归性

汉字造字的构思含有绝妙的现代科学构思。一个汉字,比如“蜥”字,可以按照一定的分析手续拆解,例如从左到右、自顶向下分成“虫”和“析”,而“析”又可以再往下分成“木”和“斤”。这个手续可以用下面的图画表示:

这种现象在数理逻辑里称之为“递归函数”,在电脑科学里称之为“递归算法”。到20世纪,科学家断尽肝肠而“重新”发现了递归时,追根溯源,就顺理成章管它叫做“中国盒子”(Chinese box)了。现在所有电脑科学教科书里,凡是讲到递归概念,都使用中国盒子这个思维模型。中国盒子已经成了表达复杂思维的一个绝佳隐喻。为什么?因为西方思维里没有这么一个生动鲜活的意象。

所谓递归,就是一步一步传递推进的一个过程,最后归于一个确定的东西。汉字很可能是人类第一次运用递归思维而大获成功的文化产品。特别,递归不但是科学,也是哲学。递归实质上就是“自己定义自己”,里面蕴涵着深刻的哲思。试问:中国盒子到底是什么?中国盒子就是“一个盒子又套着一个中国盒子”,这就是自己定义自己。汉字又是什么呢?汉字就是“一个字又套着一个汉字”,这也是自己定义自己。而递归性最大的价值在于追溯汉字内涵的根源所在,亦即汉字的字本位。这和西方的拉丁语系词本位最大的差别在于汉字能够将任何元概念的内涵推导至它的根源出处。由此能够有效的挖掘出概念的内涵所在。

2.汉字的结构性

再以上图为例,整个图形看起来活像一棵倒长着的树,“蜥”字就是树根。学过电脑的读者马上看出来了,这不就是“树结构”吗?这是不是意味着,汉字凝结着现代科学?

“蜥”字有个双胞胎“蜤”字,组成成分跟“蜥”一模一样。大家晓得,双胞胎很难一眼就被分辨出来。汉字构成的奇妙,要回到所蕴涵的树结构思想才一目了然。尝试将“蜤”字像上面那样分析,得到的却是一棵不同的树。两幅图画代表着两棵不同的树,所以“蜥”字和“蜤”字是不同的字,很科学。更加有趣的是,除了树结构这种抽象的数学性质,汉字还具有生物机能,可以真的像树木一样成长壮大。还举“虫”字为例。它和别的字结合,又可以长出新的枝桠和一棵棵新的树来,如“虹”,如“蚤”,如“蛊”。[01]

3.汉字的会意性: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如此强调自然的形态与模式,汉字的创造无疑也遵循这一法则,即模拟自然,将物的形简化地融会于方正的字体符号之中。这种特征在逐渐演变的汉字构成中也能看出几分,汉字的构成分六部分,古称“六书”,其中象形、会意和形声的构字特点,充分说明了汉字不但是一种符号,而且最重要的是具有表情的意义。象形是指模仿自然物形,以简单的笔划书写而成的字,它不仅表达了自然物形的含义,还具有文字符号的性质。

由于汉字是象形文字,具有图像性,图像的功能在于其意简言骇的望文生义。也就是说作为文字所蕴含的信息能够被认知的人直观和明确的吸收、认知以及被消化。

会意是指将两个字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文字,例如:旦字,象形字。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表示新的一天到来了。最早出现的文字为甲骨文和小篆字形。它的外表取材于太阳的造型加上一条横线,字的轮廓象太阳的圆形。所以,中国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借鉴太阳以及地平线的外表,以象形的轮廓来象征着太阳和地平线的外表轮廓。从而以直观的外表,象征了被象征的客观事物。

.汉字的哲学价值

1.字本位:字本位的重大价值在于通过每一个汉字的字本位可以挖掘出每一个汉字的本来定位和原始意义,这在逻辑上称之为内涵性。字本位就是通过一个汉字的组成部分来探寻其每一个汉字的造字原因和出处,从而指导其内涵。当然每一个汉字都具有独立的信息性,这些独立性的具体表现在为左右前后的立体性,所以会产生无限性的解释。这些意义在动词、名词、副词、形容词等等各不一样。所以,作为任何独立的每一个汉字,如果没有在字本位将之意义进行界定,就无法体现出其根源和出处。也就无从得知其不同场合、不同状态使用时不同的意义所在?

例如:我们说「商人」时既可指「商人」这个概念,亦可指「商人」这个概念的汉语表出形式,也即「商人」这个词是由「商」、「人」这两个字之元概念组合形成的复合概念。所以,这两个元概念的组合形成了「商人」的复合概念之,而作为「商」、「人」单独的字,文字的最小单元,可以继续解构细分。这就是字根中的部首、示形以及示意。

2.语境性:由于由汉字的文章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就是一个个汉字实体。通过这些实体的连贯形成了文言文和白话文,汉语没有拉丁语系的过去时、现在时以及将来时三种修辞状态。就是说如果用汉字撰写一篇文章,只需具体每一个汉字实体构成的即可,而在这篇文章之中,一是每一个“字”都有具体的内涵意义,通过不同的字字相连,将不同的意思串联成一个完整意思;二是如果会巧妙有机的组合每一个“字”秩序和排列,这样形成的文章将会精妙无比。

所以,汉字组成的语句不是简单的字字相连所构成的信息量堆砌,更具有诗意化的美学和情感效应。而这些效应同时由于它的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境有关的语词使用摒弃了很多无关的意义,能够达到简练精准的界定词组在短句中的真实意义。

3.元概念:什么是元概念?

首先,“元”是任何一个事件的开始或起头,对于知识体系而言,“元”的意思就是任何一门学科形成理论中最为基础的概念、例如:《艺术学》理论,作为这门理论的最本源就是“艺术”这个词组的概念,所以,对于《艺术学》而言,艺术是复合概念,而其中的“艺”和“术”就是该书中的元概念。当然,艺术这个复合概念是由两个单独的汉字元概念组成。作为每一个具体的单个汉字,都有其独立的多元性以及多样性的解释。

但是作为“艺”和“术”独立的汉字是无法构成“艺术学”这个词组的复合概念的。“艺”和“术”两个字只能说是“艺术”词组的元概念,还要加上“学”这个元概念。即元概念对于复合概念而言就是复合概念的基础和下一级概念,是“复合概念”存在和的生成基础。

在《艺术学》这个复合概念中,元概念是《艺术学》的知识、理论的根源以及基础。

其次,概念有元概念,复合概念以及再次级复合概念。

再以“艺术”这个词组为例,我们已经知道了词中的元概念分别为“艺”和“术”。作为复合概念则是“艺术”。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此组组合,构建了“艺术创造”这样一个次级复合概念,并且,更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一下,创建出“艺术创作经济”这一个再次级复合概念

最后,元概念是构成元知识的基础,而元知识是元理论的基础。元理论又是知识模块化的必要元素。所以,元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元知识的正确与否,自然也就影响到元理论的正确与否。当然,作为元概念的正确与否,还与其他元概念的正确与否有关联。因为作为知识而言,它有多元性和多样性。在多元性的基础上诞生的元概念当彼此进行跨界结合时,不正确的元概念会影响到跨界结合之后的理论正确性。而在多样性上,元概念的正确与否也会影响到影响到不同层次的知识、理论正确与否。

结语:字本位与词本位的区别

拼音文字的具体实体是“词”(英文word),所以就以“词”作为文字的基本单位。汉字的具体实体是“字”,所以就以“字”作为汉字的基本单位。从组织原理来看,汉字的字根成份是比拉丁语系的词本位所有的词组成份显得更为原始,但是也根据象征意义。所以,汉字在元概念的字或词出处追溯上,具有更客观的直接性和更高的简约性。而在实际的使用中,拼音文字的“词本位”和汉字的“字本位”不仅仅因为叫法不同,而是体现在它对客观事物深度解析时所能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即汉字的字本位所能得到的文字意思更深透,更细致,更精准。而拼音文字的词本位在推导出概念时所能得到的概念更为广泛和粗略。这也是词本位在推导某一词组或名词的元概念时,甚至会得出几千甚至几万个。最好的案例就是文化这一元概念。自从英国学者泰勒提出之后,至今约有二万多条解释,令人无所适从。

摘录:

[01]改编自钱定平 “中国盒子”的故事,【2009-02-02】(2009-02-01)来源:文汇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