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窍作痒案(一) 患者齐XX,男,48岁,干部,1961年8月25日初诊。 患者久苦耳、目、口、鼻等窍作痒,甚则面部也痒,右胁内也痒,恶风畏光,并有头晕,头痛、耳鸣、嗜睡、饮食减少。冷食即脘痛,解溏便,里急后重,屡治不愈。察其舌苔灰白,质淡有纹,脉沉细无力。此脾肾两虚,肝肺失养,营卫不足,血燥风痒。治以益气养血,润燥止痒。拟滋燥养营汤合生脉散、封髓丹加减。 生地6克、熟地6克、当归9克、白芍9克、秦艽9克、生甘草3克、党参6克、麦冬9克、五味子3克、茯苓9克、炒山药9克、黄柏4.5克、砂仁4.5克。水煎服。 10月27日来信述,上方连服三十余剂,窍痒大减,诸症也轻,要求配丸药常服。 生地15克、熟地15克、当归24克、白芍18克、秦艽18克、生甘草12克、党参24克、麦冬18克、五味子12克、茯苓18克、炒山药18克、黄柏12克、砂仁12克、菟丝子18克。 共为细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早晚各服20丸。以后随访,痊愈。 [编者按]血虚风燥作痒多见于皮肤,而本案发于诸窍,表现有奇,故搜集于此,以广见识。 64.诸窍作痒案(二) 奚XX,女,50岁。一年前,先是前后二阴瘙痒,继则头巅、耳、目、鼻部皆奇痒难忍,久治无效。脉弦,小便黄。此肝火游行干厥阴之络,用龙胆泻肝汤主之。 龙胆草3克、黑山栀10克、当归10克、白芍6克、丹皮6克、大生地10克、柴胡(盐水炒)2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滁菊花6克、木通3克、生甘草2克。 上方共服七剂,七窍作痒渐消。(《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江苏科技出版社1980年12月) [编者按]痒之原因,约有风、火、湿、虫之分。本案断为肝火游行于厥阴之络,用龙胆泻肝汤取效。其所以七窍发痒,主要与肝经循行部位有关:①肝脉络阴器,②肝开窍于目,③鼻为肝肺相交之部,④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顶,⑤肝胆相表里,而胆脉入耳中。《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肝火平,其痒自止。本证用药轻清达表走络,有“轻可去实”之妙。
|
|
来自: ysy123456 ... > 《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