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史:守规矩的人—申屠嘉

 因果实录阅读者 2019-09-29

汉文帝时,申屠嘉为丞相。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受幸。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当贵之。至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嘉坐府中,为檄召邓通诣亟相府,不来且斩。通恐,入言文帝,帝曰:“汝第往,吾令使使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令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晋·葛洪《涉史随笔》)

野史:守规矩的人—申屠嘉

大意:汉文帝时,申屠嘉为丞相。当时太中大夫邓通,正深受汉文帝的宠爱。丞相申屠嘉入朝,看邓通站在汉文帝身边,礼数上有些不恭敬。申屠嘉奏事完毕后接着说:“皇上您喜爱您的宠臣,就赐予他富贵。对于朝廷的礼节,不可以不严肃的对待。 ”汉文帝说:“请你不用说了,我会私下里告诫他的。”上朝回来,申屠嘉坐在相府中,下了一道手令让邓通到相府来,不来就斩首。邓通害怕了,进宫告诉汉文帝。汉文帝说:“你只管前去,我会派人召你的。”邓通来到丞相府,摘帽脱鞋,叩头请罪。申屠嘉随意自如,故意不以礼待他。斥责他说:“朝廷是高祖皇帝的朝廷,你邓通不过一个小臣,却戏耍在大殿上,为大不敬,应该斩首。“命令官吏将其斩杀。邓通磕头,头上碰得鲜血直流。申屠嘉还是未饶恕他。汉文帝估计丞相已经让邓通吃尽了苦头,就派使者拿着节旄召邓通进宫,并向丞相表示歉意说:“他是我亲狎昵的臣子,你放了他吧。”邓通回到宫中,对着汉文帝哭着说:“丞相差点杀了我。”

史传:申屠嘉,汉朝开国功臣,西汉丞相。历经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五朝,为汉初元老级人物。他为人廉洁正直、品德高尚,但其才学不高也不擅权谋。他有一件千古丑事,让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气死的宰相。据记载,汉景帝时,晁错成为政治新星,他仗着汉景帝的信任和宠爱,开展了轰轰轰烈烈的变法,引得大批老臣子的不满,申屠嘉就是其中之一,他准备寻机教训晁错。当时,晁错任内史,不仅权力大也较狂妄,春风得意。由于内史府大门由东边通向宫外,进出要绕一大圈子,很不方便。于是,晁错自作主张在南面另开一扇门,而所凿开的墙为太上皇宗庙的外墙,应该说是犯下了滔天大罪。申屠嘉立即收集证据准备致晁错于死地。晁错得知此事,连夜进宫向汉景帝请罪。到申屠嘉奏请汉景帝诛杀晁错时,汉景帝却为晁错辩护:破坏的为宗庙的外围短墙,并且是我安排的,晁错为无罪。申屠嘉气闷不止,没几天就气得吐血而死。

野史:守规矩的人—申屠嘉

愚见:坚守规矩自古至今都为人们所尊崇。孔子曰: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就是规矩、制度、典章。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商鞅的“一诺千金”、包拯的“痛杀亲侄”、周总理冒雨亲到图书馆“借书”等事例,以及电影《老炮儿》中处在民间底层坚守为人道义和原则的六爷,都充分说明坚守规矩是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优秀品质,涵含着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实质。这种优秀品质在日益发展的新时代,更加需要不断坚持和发扬,真正做到懂规矩、用规矩、守规矩。当然,坚守规矩仅靠道德自觉那是不现实的。对君子来说,道德就是最好的规矩,他会自我约束而不偏离轨道。但对小人来说,道德只是不守规矩的“遮羞布”,产生不了任何制约。因此,让坚守规矩成为每个人都要遵守的基本准则,除了在思想道德层面的宣传教育和典型模范的“潜移默化”之外,更要重视法律法规健全,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和惩罚力度,让不守规矩的人承受难以承受的后果,久而久之,规矩意识就会深入人心,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这里需要说明的,在科学研究领域是需要“天马行空”的人,因为打破常规、突破固化是创新活力所在,但科学研究者在为人处事上还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和准则,不能缺少必要的约束,不能丢失人之“根本”。

野史:守规矩的人—申屠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