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起源并非由诗神屈原之死命名(图)

 蓝色天空309 2019-09-29
(2012-06-21 08:28:08)

赵匡胤胸襟气量撑船历代皇帝典范(图)

     端午节起源并非由诗神屈原之死命名

                     文/梦光情雨

 

每逢端午节,人们便自然会想到屈原。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的中后期,约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是战国时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具有远大理想,主张修明法度,任用贤才,振兴国家。屈原不肯屈从于奸邪,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苟且偷安,为国为民“上下求索”,哪怕死上千百次,也心甘情愿。屈原漫步在二十五代史上,一声“路漫漫其修远兮”,让人感到生命的长度有限;那万载不灭的《离骚》风光,以及《九歌》里的幽思浩叹,永远以东方诗魂的高贵气质,濡染一代代中国文人的心性与情感。屈原遭保守贵族势力的谗害,被逐出朝廷。国破后绝望,投汨罗江自尽。屈原创立了“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等,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灿烂诗篇,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月端阳,屈原离去的那一天,成为最阴霾也最辉煌的时光,成为永恒的节日,成为全民族所有诗人的骄傲。屈原在文化天空升起流丽的明月!在诗的海面喷薄壮韵的朝阳!今年夏历五月初五,是屈原逝世2290周年。

相传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就是由于纪念屈原而形成的。以一个节日来专门纪念一位诗人,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极为罕见。

有很多民间传说解释了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项活动的来历。吴均《续齐谐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屈原死后,每逢五月初五楚国人民都要在江边祭祀他,他们把盛有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以供屈原享用。后来发展为用竹叶或芦叶来包米,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传说屈原投江后,人们无限惋惜,纷纷驾舟来拯救他,逐渐地形成了划龙舟的风俗:每逢五月初五,江南水乡都要举行“竞渡”盛会,届时万里长江上,群舟竞渡,“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可见追怀屈原的节日是何等盛大!

根据以上传说,仿佛端午节以及有关的风俗都是由于纪念屈原才产生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端午节是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吃粽子和划龙舟也并非从祭祀屈原才开始。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吃粽子、划龙舟早在四、五千年之前就作为图腾崇拜的仪式而产生了:原来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为了表示他们“龙子”的身份,求得图腾的保护,便一年一度地举行盛大的图腾祭祀,人们把各种食物装在竹筒里或裹在树叶里,投入江中给龙吃;同时,还要在鼓乐声中划着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上竞渡以给图腾神取乐。后来图腾崇拜消亡了,但有关习惯和仪式却仍然保存着,逐渐地形成了民间风俗。这才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真正起源和来历。

闻一多先生的说法揭示了吃粽子等风俗的奥秘,真实地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活;而有关端午节的传说终究是传说——传说虽然必须有事实的影子,但它往往把人们的愿望和感情加在客观事物之上。从这一点来看,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是科学,而有关传说更近于艺术。

然而几千年来,人们一直相信这些传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传说把原有的风俗习惯与纪念屈原结合的是那样巧妙,那样合乎情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正是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于屈原热爱与怀念的心情。所以就连那揭示了端午节真正起源的闻一多先生也极端赞同保持有关传说,并认为这些传说包含着“无上的智慧”和深远的意义。



 端午节起源并非由诗神屈原之死命名(图)

                                      

     r3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