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伍子胥之叹:死在夫差手下是情商太低吗?或许这才是真正原因

 沣渭钓手 2019-09-30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韩非子》中有这么一个观点:“崇侯、恶来知不适纣之诛也,而不见武王之灭之也。比干、子胥知其君之必亡也,而不知身之死也。故曰:‘崇侯、恶来知心而不知事,比干、子胥知事而不知心。’圣人备矣。”

伍子胥之叹:死在夫差手下是情商太低吗?或许这才是真正原因

崇侯虎曾讨好商纣王以陷害周文王,恶来也是商纣王身边的馋臣。崇侯虎、恶来善于揣摩人心,拼命讨好商纣王而获得了眼前利益;可他们却缺乏预见未来的能力,最终还是无法逃过周人的诛杀。对这类人而言,他们就属于“知心而不知事”。

因为预见到商纣王与夫差的施政方式必将走向灭亡,比干、伍子胥二人多次强谏其君,结果因触怒国君而无辜被杀。比干、伍子胥二人都深知兴衰存亡之道,可他们却不识国君心意而屡屡强谏,不幸遭遇了近在眼前的杀身之祸。对这类人而言,他们就属于“知事而不知心”。

所谓“知事”,更接近于现代人常说的“智商”;而“知心”,则更接近于现代人所说的“情商”。由此说来,崇侯虎、恶来之死,是因高情商、低智商造成;比干、伍子胥之死,却是因高智商、低情商而造成。

韩非子认为,唯有圣人才能二者兼备:即“知心”又“知事”。

伍子胥之叹:死在夫差手下是情商太低吗?或许这才是真正原因

可在韩非子所举的案例中,崇侯虎就是一位隐藏极深的人物。他之所以要讨好商纣王、陷害周文王,恰恰是为了离间商、周关系,方便崇国脱离商王国统治。这么看来,他的智商可不低。(楚简《容成氏》)至于伍子胥,如果他情商太低,他又怎么可能赢得吴王阖闾高度信任、最终报了家族大仇?


公元前522年,因为费无极诬告太子建造反,楚平王命人逮捕了太师伍奢,还逼走了太子建。

在杀伍奢之前,费无极又向楚平王提出了一条斩草除根的毒计:“伍奢之子都有大才,如果他们逃到了吴国,必定会成楚国之忧。不如以赦免伍奢为由召他们回来;他们都是仁德之人,必定会到!”楚平王听了,果然依计而行。

伍子胥之叹:死在夫差手下是情商太低吗?或许这才是真正原因

得知楚平王要召回他们,伍子胥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陷阱:“楚王召见你我二人,并不是想放过父亲,是怕我们逃脱后产生后患。我们兄弟到达之日,就是父子俱死之日。这样父亲岂不是白死了?还不如逃出楚国,借他国之力复仇!一同赴死,于事无补!”

明知回去就是死路一条,伍尚却不愿背负弃父而逃的恶名,便答道:“你逃到吴国去吧,我将赴死。我才智不如你,我能送死,你必定能为我们报仇。应召以免父亲死罪,这是孝道;选择任务而各行其事,这是明智。你我都各自努力吧!”

见兄长坚决要去送死,伍员也是万般无奈,只得眼含热泪与兄长告别,独自一人逃往吴国去了。

为人之子,见父亲遭遇大难却不顾而逃,一定会背负起“不孝”的恶名。“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样的恶名,情商低下之人又怎能承担得起?

然而,“知子莫如父”。

伍子胥之叹:死在夫差手下是情商太低吗?或许这才是真正原因

正如伍奢所说,“伍员为人意志坚强、能忍辱负重,可以成就大事”。伍奢对儿子的评价,恰恰说明了伍子胥的情商极高。情商,不仅仅是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包含对于信仰、目标的始终不渝和坚持不懈。伍子胥能忍一时之辱,才能真正为父兄报仇雪恨!

不过,伍子胥逃到吴国后,就一定能复仇吗?


长期以来,吴国一直是晋国消耗楚国国力的棋子,和楚人结下了世仇。伍子胥以为,到吴国一献上灭楚之计,吴人必定会热情相迎。

伍子胥之叹:死在夫差手下是情商太低吗?或许这才是真正原因

可偏偏他逃到吴国的时机不对:虽然吴王僚成了国君,但吴王夷未之子公子光却蠢蠢欲动,正阴谋篡夺王位。依照吴王寿梦遗命,吴国应该“兄终弟及”,把王位一直传给季札为止。但季札始终拒绝作王,在夷未死后竟然是寿梦的庶长子僚当上了吴王。眼看父亲死后自己没能当上吴王,公子光心有不甘,一直在寻找机会篡位。所以,任何接近吴王僚之人,公子光都极为警惕。

伍子胥有才干,如果在他辅佐下吴王僚能成功伐楚,必将对公子光篡位构成巨大威胁。看出这点后,公子光立刻上前阻止吴王僚重用伍子胥:“此人宗族为楚人所戮,不过是想借吴国复仇罢了,万万不可听从他的计谋。”吴王僚原本就见识浅薄,被侄儿如此一劝,也不辨真伪,当场就拒绝了伍子胥。

伍子胥满腔复仇的怒火,顿时被这盆冷水浇灭了一大半:吴人都不愿用他,如何才能报仇雪恨?

孤身一人逃至他国,原本就人生地不熟。遭遇了这么大的挫折,很多人就会就此放弃。可伍子胥却依然留在吴国,四处打听公子光的为人。最终,伍子胥认清了公子光的真面目:“这人别有大志。我先为他寻找能人异士,暂且在野外藏身。”

伍子胥之叹:死在夫差手下是情商太低吗?或许这才是真正原因

公子光阻止了伍子胥复仇大计,常理而言伍子胥应该对他痛恨万分。可伍子胥反而认定公子光才是能成就大事业之人,居然放弃成见,转而投入公子光门下、为他畜养死士——这像是情商低下之人做出的事情吗?


公元前515年,楚平王去世,吴王僚趁机派公子掩余和公子烛庸前往伐楚,结果被楚人困在潜邑(今安徽霍山东北)一带。见时机难得,公子光立刻让伍子胥请来专诸、刺杀了吴王僚,成功篡位!在稳定了国内政局后,吴王阖闾就找来伍子胥,正式咨询伐楚大计。

伍子胥之叹:死在夫差手下是情商太低吗?或许这才是真正原因

十年前,伍子胥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吴国寻找复仇机会,却被阖闾无情地阻止了。如今十年过去,复仇的机会就近在眼前,伍子胥是如何激动,可想而知。虽然激动不已,但他却不冲动,而是冷静地向阖闾献出了“三分吴军,轮番入侵楚国”之计:当前楚国国力仍然十分强大,立刻与楚决战,吴国并不能稳占上风;只有在充分消耗了楚国国力之后,才能趁其衰弱而一举攻克它!

伍子胥在复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冷静、耐心与自制力,绝不像是一位情商低下之人。

此后在伍子胥精心策划下,吴国每年都会派出军队轮番出征,以消耗楚国。

到了公元前506年,楚国外部环境突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王子朝争夺王位失败后,楚国收留了王子朝,导致周王室公开召集中原诸侯,准备讨伐楚国;令尹囊瓦因贪图蔡侯和唐侯携带的宝物,便将两位国君扣押在楚国长达三年时间,促使蔡、唐二国也背叛了楚国。

见时机难得,伍子胥立刻出使蔡国,与蔡、唐二国结盟,并率这两国共同前往伐楚。11月,吴、蔡、唐三国大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击溃囊瓦所率领的楚军主力,并最终攻陷了楚国郢都!

伍子胥之叹:死在夫差手下是情商太低吗?或许这才是真正原因

在逃离楚国十七年后,伍子胥终于得报大仇——这么强大的毅力与恒心,岂是情商低下之人所能做到?


然而,好景不长。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亲率大军讨伐越国,却被刚即位不久的越王勾践以怪异战法击败,不幸身受重伤而亡!此后,夫差继位,成为新一代吴王。为吴国伐楚立下汗马功劳的伍子胥,从此将面对另一位全新执政风格的国君。

伍子胥之叹:死在夫差手下是情商太低吗?或许这才是真正原因

励精图治三年后,夫差终于在夫椒(今浙江绍兴北)中战胜越军,把勾践逼入绝境,报了父亲战败之仇!

可就在这时,夫差与伍子胥之间产生了第一次公开的争执:伍子胥力主趁胜追击,吞并越国,以彻底消除隐患;可夫差却认为应尽快结束与越国的战事,转向中原争霸,因此要同意与越王勾践议和。两人针尖对麦芒地争论了许久,虽然伍子胥最终让步,却在彼此心中产生了芥蒂。

在与越人达成和解后,夫差就专心准备讨伐齐国,以实现争霸中原的梦想。

但伍子胥却不知好歹,又数次前来进谏,强烈请求伐越而不要伐齐。多次争论之后,夫差对伍子胥越来越嫌弃,两人之间渐渐生出了裂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裂痕还越来越深、越来越大……。

公元前484年,夫差准备二次伐齐。为促使夫差尽快出兵,勾践率越国群臣专程前来吴国慰劳吴军。收到勾践送来的重礼后,吴国君臣无一不兴高采烈,唯独伍子胥却冷言相讥道:“这是要等猪养肥了再杀啊!”这种话传入夫差耳中后,就对这位不识趣的老臣子更加讨厌了。

此时,伍子胥又做出了另一件让夫差生气的事。

艾陵(今山东济南莱芜区东)之战前,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见夫差如此冥顽不灵,心知吴国迟早将有大难,便在出使时把儿子托付给了齐国鲍氏。夫差正要征服齐国,伍子胥却与齐国重臣私相授受,这可彻底地惹恼了夫差!

伍子胥之叹:死在夫差手下是情商太低吗?或许这才是真正原因

虽然在艾陵之战中大获全胜,可齐国却并没有因此而臣服,这更让夫差怀疑伍子胥有私通敌国。因此,艾陵之战回国后,夫差就愤怒地逼迫伍子胥自杀了!

从伍子胥与夫差的相处过程来看,他的情商似乎瞬间就降低了数个层次——为什么会这样?


历史证明,伍子胥虽然被杀,但他才是正确的一方:勾践最终消灭了吴国。可为什么他的正确观点却始终得不到夫差认同呢?难道是夫差智商不足吗?

伍子胥之叹:死在夫差手下是情商太低吗?或许这才是真正原因

作为吴国伐楚之战的最大功臣,在阖闾时期伍子胥的威望就已无人能比。夫差上任后,伍子胥作为老功臣,在与夫差相处时不自觉就露出了高人一等的姿态——这是心高气傲的夫差所无法忍受的。因此,即便伍子胥之说再有道理,夫差都会下意识地产生抗拒心理。两人多次争论后,这种心理上的抗拒逐渐发展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并最终引发了忠臣被杀的悲剧。

有人说,职场生存的重要法制之一,就是永远不要压过上司的光芒。这并非绝对真理,却时常能得到验证。伍子胥死于夫差之手,并非因为情商低,恰恰正是触犯了这一忌讳。伍子胥并非“知事而不知心”之人,只不过是因为劳苦功高老臣子在新君面前表现得太过强势,以致引发了夫差的反感与嫌弃。

伍子胥的遭遇,在历史上并非个案。

崤之战结束后,在文姜劝说下,晋襄公将秦军三帅放回了秦国。先轸听说后,气得当着晋襄公面啐道:“将士拼命才将敌人从战场上抓获,妇人一句话就将他们放回,如此长敌国士气,亡国之日不会太远了!”

先轸敢在新君面前如此无礼,也因为他是功勋卓著的老臣子,资历雄厚。先轸这番话错了吗?显然不是。但他这种劝谏方式,却显得对国君极为冒犯。所以,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先轸自觉惭愧,后来便在箕之战中主动解除盔甲、冲入敌营去送死了!

伍子胥之叹:死在夫差手下是情商太低吗?或许这才是真正原因

伍子胥和先轸的悲剧,充分证明了旧臣与新君相处的为难之处。正因如此,才会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每一位管理者都喜欢能适应自己管理方式的下属,这是管理实践中的常态。

然而,喜欢用什么样的下属,确实是管理者所能主导;可究竟什么样的下属才能辅佐管理者做出更为辉煌的业绩,却不是管理者光凭个人喜好就能决定之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