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膝关节炎治疗十大误区及预防和锻炼方法

 智慧書生 2019-09-30

现在患有膝关节炎的患者很多,但是大家对治疗膝关节炎都不了解,于是就乱投医治疗,不但花了大量的钱,病情还是没有好转。在治疗膝关节炎的时候一定要避开的10个“陷阱”。
1、未能尽早发现与就诊

  身体某个或某些关节开始运转不自如,时常感觉手脚僵硬或久坐后突然感到有些关节像“上了锁”一样动弹不得,或关节活动时骨头互相触碰发出咔嚓的声音时,很多人没有想到可能患上了膝骨关节炎,未及时就诊。

2、年轻人不会得膝骨关节炎

  由关节外伤、关节过度使用引起的继发性膝骨关节炎往往与年龄无关。近年来有车一族、运动爱好者等中青年膝骨关节炎有明显上升趋势。

3、膝骨关节炎是小病

  不少患者认为膝骨关节炎是小病,没有接受有效治疗,关节病损必然越来越严重,最后可致残。

4、轻视微创与辅助治疗

  对早前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可以实行保守治疗,如牵引、针灸、药物、按摩等;对于中晚期患者及保守治疗无效的,可以考虑行微创治疗或应用软骨保护剂改善病情;真正需要开刀换关节的是极少数。

5、忽视体重对膝骨关节炎的影响

  超重的人更易患膝骨关节炎,因为超重增加了承重关节的负荷,促进软骨破坏,而且肥胖可通过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诱发膝骨关节炎。

6、缺少对关节的保护

  平时不注意自我保护,如经常蹲下或跪下取物、坐矮凳子、睡低床等,这会增加关节的摩擦和负重。错误锻炼也可加剧关节炎,如膝骨关节炎患者喜欢用打太极、爬山等运动来锻炼关节,这些都会使关节磨损更厉害

7、将膝骨关节炎等同于骨质疏松

  膝骨关节炎主要是软骨退化、磨损;骨质疏松是由于骨的有机成分和矿物质减少造成的骨质减少,常由缺钙或缺乏维生素D引起。

 8、没有接受或进行规范治疗

  不少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是年年治,年年发,就像一个摘不掉的“紧箍咒”。其实,之所以存在久治不愈的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没有接受或进行规范化的治疗。

9、依赖口服药忽视副作用

  由于多数患者年龄较大,对这类药物的副反应大,如胃肠道反应、肾毒性、血象改变等。目前,没有一种药物能够逆转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病理改变。

10、不疼就是“治愈”

  很多膝骨关节炎患者经治疗后,尤其关节注射后“不疼”了就以为达到治疗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治愈,只要关节软骨还没有恢复正常,疼痛随时会再次出现。并且反复发作,病情将进一步恶化。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在忍受着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折磨。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是常见症状,很多人还会出现上下楼疼痛,不能下蹲或下蹲后不能站起来,自己不能穿裤子、穿袜子、穿鞋,甚至严重畸形走路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但不影响人的寿命。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使人这么痛苦,能治疗吗?能除根吗?

      现在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方法很多,有按摩、理疗、封闭、小针刀、关节腔冲洗、玻璃酸钠注射、关节腔臭氧以及补钙调整骨代谢等多种保守治疗方法,还有关节镜微创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根据中医学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重于治”的原则,今天我们重点介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也就是消灭症状、控制发展、预防复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怎么防呢?

      首先我们明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主要有外伤、肥胖、受寒、衰老等,所以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第一要减肥,减少负重降低膝关节负担,第二活动注意安全,防止外伤,第三注意保暖,第四加强筋骨营养,注意补钙等。除这些外还要加强锻炼,因为运动可以刺激关节产生关节液营养关节面,修复已经损伤的关节面,怎么运动呢?大家注意运动不是登山、爬楼梯,登山、爬楼梯会加重关节负担磨损关节面,造成关节炎,运动建议大家做游泳、骑自行车等关节不负重状态下的运动,有利于关节。

      对于很多已经得病的老年人,怎样锻炼呢?我给大家建议几种,第一种卧床屈膝法,就是平卧在床上,脚跟不离开床缓缓屈曲膝关节到最大限度坚持2秒,然后缓缓伸直膝关节到最大限度坚持2秒,如此反复,两腿交替进行,每天做2次每次做10分钟。第二种,坐位摇膝法,就是坐在椅子上,大腿下垫枕,缓缓伸直膝关节到最大限度同时用力勾脚尖坚持2秒,缓缓放下,两腿交替进行,如此反复,每天2次,每次10分钟。

      上两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有效刺激关节液代谢,缓解炎症,修复受伤关节面,长期坚持,有效预防和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第三种扶椅下蹲法,扶住椅背缓缓蹲下,再缓缓站起,如此反复,锻炼要循习渐进,逐渐达200次。第四种靠墙半蹲法,背靠着墙,两脚向前约20-30cm,逐渐下蹲,分别在膝关节90°-100°、100°-120°坚持10分钟(锻炼要循习渐进)然后缓缓站直。此两种方法可有效锻炼膝关节周围韧带,加强膝关节力量和柔韧性。

温馨提示

锻炼是个双刃剑,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锻炼,注意锻炼环境安全、和有针对性的锻炼,锻炼的原则是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不适为过,急性期不锻炼、恢复期适度锻炼、正常时鼓励锻炼,持之以恒。祝大家身体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