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骆宾王之死诗话之苑美丽的传说
文/梦光情雨 骆宾王(约627年—684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骆宾王7岁能诗,有“江南神童青州才子”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其父官博昌县令,死于任所。父死后,骆宾王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待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  名字能飘起来 飞起来
就是名人么?而你 却沉下去 沉入深山 泥土 但不是 不是地狱 无须谁把你寻觅 世界 不曾把你遗弃 心是灵隐寺的暮鼓晨钟 面对时序流的花潮月汐 那蝉声 丝丝 缕缕 像你扯不断的回忆 缠绵着满山满路的葛藤 浓绿 如你年轻时的忧郁 骆宾王的那首《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成为一段永恒的时光,凄楚着,而又灿烂着,流动了很久,很久。从《全唐诗》的幽谷,从《唐诗三百首》的芳洲,流来个蝉声谱曲的纤巧巧的瘦弱弱的——秋,淡逸逸的,似乎扶不起来…… 那蝉声是飘绕于树梢的游丝,牵惹铁窗里的你和你的诗思乡愁。骆宾王梦见自己变成蝉,居高自洁,承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而有羽化飞仙之灵姿,“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不因俗垢而改其纯。奈何寒露沉沉,飘缈的翅膀,怎能飞得高扬?冷风索索,呜咽的歌声,怎能响彻远方?骆宾王向谁去表诉明月般清白的心? 像一个真实而倏忽的存在,随着流纱似的蝉声飘走了。 枯树上没有滴翠的鸟语,但骆宾王的故事不会发霉。 生命的沉思,是一声声叹息,留给后世,浮想联翩。 烛影的摇曳,轻云淡漠的。什么也不曾忘记。什么也不曾想起。桃花瓣的火红飘荡,随着凋零的月光。 而你的《讨武瞾檄》曾是席卷天下的风暴,激动了一代人的心。以至使被你讨伐的武则天也惊叹其才。 关于骆宾王的死,乃千古之谜。一说被乱军所杀,一说流荒僻野,莫知所终。于是诗话之苑里盛开一朵美丽的传说: 诗人宋之问漫游江南时,一晚宿于禅林胜地灵隐寺,当夜月白风清,长天如洗,殿阁山影相映,小步长廓,不禁吟而哦之: “鹫岭郁岩峣,龙宫隐寂寥。”宋之问搜索枯肠,难以续作,沉吟良久,不觉踏入禅堂,忽听有人回应: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只见长明灯下,禅床之上,端坐一位白眉长髯的老僧,身材魁伟,气度不凡。 宋之问惊其续句之遒丽高华,自然坦易,古雄而浑,律精而微。老诗人之英风灵气,不减当年。 翌日,宋之问借用这两句诗完成一首五古《灵隐寺》,并携诗稿请教老僧,不想老僧已渺影迷踪,拄杖云游四方去了。此翁乃,隐姓埋名骆宾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