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楼庄东为我们收藏了什么——观2019年“中国京胡文化展”之断想

 标准生活 2019-09-30
本篇以2019年大世界“中国京胡文化展——暨楼庄东收藏陈列”为背景,对楼庄东的民间收藏一例所蕴含的历史、社会、文化意义进行解读。


始建于1917年的游乐“大世界”,
以上海“地标”之荣走过百年。
梨园戏院首推的大京班,
“冬皇”孟小冬14岁登台,
都曾是“大世界”京剧辉煌的“年鉴”。
百岁之后的2019
“中国京胡文化展”在此“开锣”,
竹担“国粹”的京胡走到幕前。
回望历史是一唱三叹的醇美京韵,
更有舒卷千秋风云的劲弓柔弦。
小京胡再聚“大世界”——
换了人间。


“中国京胡文化展”于2019917日至1027日在大世界举办,图为展馆一景。

楼庄东的京胡收藏琴柜。


“痴琴”追索半辈见证京剧百年
“中国京胡文化展”的副标题是“暨楼庄东收藏陈列”。
楼庄东是谁?上海资深京胡藏家,有专业京胡琴师和中外企业高管等阅历背景。

楼庄东收藏了什么?在展馆所见的,是他倾尽一己之力和半辈心血,追索而得数百件京胡藏品中的70件珍品。如果把这70件京剧音乐的特征性乐器排列在历史的天幕中,那就是从清末到现代之百年京剧史一段珍贵的文化链环。也许最初楼庄东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兴之所至”的京胡收藏所为,实则追寻的是百年京剧“非遗”之物质遗存实证。

母亲赠琴是楼庄东的珍爱之物

楼庄东青年时期操奏京胡

一个人的“非遗”和一个民族的记忆
楼庄东成长于一个戏迷满座、名家流转的京剧家庭票房,从喜欢京剧、担任琴师直至成为京胡藏家,一切都顺理成章。在他数百件京胡藏品中,有母亲在极度拮据中借钱购琴赠子的故事,有父亲遗存的名铺制琴,有相伴操琴生涯的爱琴,有百年来各时期的名家用琴、名铺制琴……一把把京胡明证了难以忘怀的成长体验、收藏经历和“国粹”情结,更佐证了京剧艺术的源远流长。楼庄东的京胡收藏或谓一个人的“非遗”,却也蕴含着中国京剧的历史记忆,若任其默默流失,不啻也是一个民族的缺憾。


清末京胡演奏流派创立者梅雨田和孙佐臣,居于“四大京胡名家”之首席和次席。上图为孙佐臣用琴(局部),下图为梅雨田用琴(局部)。

将京胡收藏变成京胡文化的收藏

随着京胡演奏和收藏的阅历增长,楼庄东对京胡之于京剧的特征性文化地位感悟更深。他知道完整收集清末四大琴师用琴,有怎样“里程碑”的文化意义;知道梅雨田和孙佐臣所创的两大京胡艺术流派,对后世有怎样深远的影响;他听过很多著名琴师为京剧表演名家说戏、说腔,共创名戏名段的故事;他可以依藏琴为历代京胡名家的师承排序;可以告诉你名家用琴的琴材产地、出品店铺、制艺特点;告诉你哪些琴是舞台上用的,哪些是名角吊嗓用的……他的收藏从“下意识”变成了有文化视角且系列梳理的考量,最终将收藏京胡演化为收藏京胡文化,从兴趣珍藏进入了文化珍视的境界。



“老铺遗琴”展区上海20世纪中叶“大方乐器号”店招遗存及其出品的一把京胡一并展出
用几十年收藏纵横百年文化
楼庄东的京胡藏品,有邂逅的偶得,有“闻风而动”的收得、有朋友介绍购得,有数十年海内外“追踪”觅得、有长期交往之后感动了“原主人”而赠得……几十年的孜孜以求,成就了2019 “大世界”京胡呈展的各大版块:名家用琴——百年经典戏韵中的老弦流韵;老铺遗琴——千般绝活营造制琴风采;历史珍琴——沧海遗珠之美学价值;特材制琴——享受“非典型”之爱琴;新声传琴——百年制艺之现代审美,足可管窥百年纵横阡陌的京胡文化生态。其实诸如乐器、陶器、木器、铁器等经历了历史大浪淘沙还能“顺流而下”却艰难前行的行业繁多,楼庄东的案例或可启示:如果认真解读历史、找准文化定位当可大有所为。还有很多可以收藏的“非遗”文化血脉,需要我们为子孙守望,进而引其融于现实,为后世的收藏打造时代的经典。


20世纪上、中叶京胡印鉴数例。右排均为北京琴铺,从上至下:马良正、洪广元、史善朋;左排从上至下:天津周井千、上海吕顺昌。印鉴形制各异,甚至有地址、广告标注以及创始人照片等信息,极富时代感。
留住岁月——有心者事竟成
岁月无可挽留,但历史和文化的留痕或可“定格”岁月。历朝历代多有致力于“留住岁月”的有心人,这样的“有心”既有国家层面也有个人层面。京剧“音配像”就是“变通”地留住国粹兴盛的岁月,而楼庄东收藏的京胡遗存,同样以系统而厚重的文化视角,为“音配像”工程奉献了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补白”。许多珍宝在不经意间消失了,剩下的也往往是在几无可救的时候,才想起用“抢救工程”去“急救”。也许难以“留住岁月”并非岁月无情,而是世人“无心”。留住的“岁月”是难以用价值来衡量的,只要人们“有心”于岁月,岁月还你不是无情而是无价。


图中上方的《梨园公报》是创刊于1928年的上海伶界联合会机关报。躺在报上的是上海俞振兴店铺20世纪50年代出品的京胡,黄杨木弦轴为以大带小的8阳棱形制实为罕见,颇有雅趣。图中下方是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所藏1912年(民国元年)“伶界联合会”石碑残件。

没有拍卖只有珍爱
收藏是什么?有人说是美好的回忆,是难得的宁静,是品尝悬思竭想,是体验亦悲亦喜,是享受文化雅趣;……当然,也有人说收藏就为投资和拍卖。楼庄东也有自己的感受:“父亲教会了我拉琴,……母亲节衣缩食给我买的第一把琴,开启了我藏琴的源头。……我从喜欢拉琴到渐渐地爱上京胡收藏和鉴赏,进而焕发对琴文化探究的热情”。所有的回忆、寻觅、品赏、思辨,都化作了对京胡藏品的珍爱,对于楼庄东来说,拍卖这样的藏品是不可思议的。传统京剧艺术已经流逝了多少,再多的藏品也只是“聊补于无”,何谈拍卖。楼庄东经常在擦拭、整理、保养、呵护自己的京胡藏品时,心中满是担忧:这些珍琴的未来在哪里?有谁会像自己这样给予悉心呵护和照看,赋予“视若己出”一般的珍爱?


徐兰沅是梅兰芳合作时间最长的琴师。下方琴筒包裹的松香见证了两人珠联璧合的艺术生涯。图中上方是徐兰沅为弟子李德山示范演奏。
看见的是“遗存”想见的是“遗韵”
漫步展馆,在看得见的京胡遗存中,可以想见多种文化视角的“遗韵”。从各种色泽、斑纹的紫竹京胡杆,从方竹、单节竹等特异琴材,从多种棱线的不同规制弦轴等,可以想见北京“洪广元”、上海“吕顺昌”、天津“周井千”等著名店铺京胡制艺的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从徐兰沅京胡布满琴杆、琴筒的松香积尘,以及弦轴和握把处的包浆,可以想见梅兰芳的许多名段在弓弦间流淌,想见徐兰沅与梅兰芳编曲创腔时的切磋交流以及珠联璧合的舞台风采。从杨宝忠用琴想见杨氏昆仲创立的老生“杨派”艺术,从蒋霭秉用琴想见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楼庄东的京胡收藏,蕴含着“看见”的历史遗存和“想见”的文化遗韵,有着“遗存”和“非遗”的双重定位,有着以京胡文化彰显京剧艺术的人文境界。


杨宝忠用琴。杨宝森、杨宝忠兄弟创立的京剧老生杨派艺术流传至今。
专注特种收藏:从博学走向专业
楼庄东在专注收藏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个博学的、多领域专业型的收藏者。他会演奏,懂京剧,懂京胡制作。他对各时期、各地区京胡形制不同风格特征的了解,甚至令制作专业的行家咋舌。他家中有规范收藏的温湿度环境,还将京胡轮换带去京剧票房,以演奏的方式进行最好的保养。他曾与京胡演奏家费玉平合作编写了《杨派唱腔琴谱集》;曾耗时数年编纂了《中国京胡与琴师》一书,为六百多位中国京胡琴师“立此存照”,并入选《中国京剧百科全书》。可见,这已经是一种需要依托相当的技能功力、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多种“诗外之功”的博学,方能实现的特种收藏。这样的藏家是难能可贵的,这样的收藏也是弥足珍贵的。


京胡镶竹包筒的工艺,是梅兰芳琴师徐兰沅开设的“竹兰轩”琴铺制艺特色。

追求极致——经典收藏中的工匠精神
楼庄东的京胡藏品浓缩了百年京胡制艺。浏览众多制艺经典使他极具品鉴眼光。在收藏、整理、仿制、定制等过程中,他非常注重追求作品的经典性和工艺的极致性。他会在解读史料的基础上,从材料选配、造型风格、形制规格,甚至弦轴的木纹肌理、色泽匹配、琴杆脚梢等诸多细节,提出严谨的要求。对遗存残件他更要求在“修旧如初”的基础上修复时代的气韵。为重现梅兰芳琴师徐兰沅的“竹兰轩”琴铺“镶竹包筒”工艺,他请制作师将琴杆余材切割小片数十条,严丝合缝地包满琴筒……许多乐器制作“老法师”常常视楼庄东的做法为“无理要求”而大呼“吃不消”。一个“收藏经典”的藏家追求极尽完美的审美标准和工匠精神,体现了不一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高度。


罗汉竹京胡。琴杆通身13个竹节俗称“十三太保”,与虎皮黄杨弦轴相得益彰,竹节与古典“椅节”相映成趣。“京胡人”往往集操琴、制琴、藏琴于一身,追琴最喜“人无我有”。

接地气的民间收藏一样“高大上”
国家收藏与民间收藏似有“雅俗”之别,其实两者无可比拟。一张“九霄环佩”的唐琴,从个人收藏到故宫收藏难言雅俗生变。有些需要“接地气”的民间收藏并不适宜“高冷”的国家收藏,像楼庄东知道如何整理、保养和不断丰富京胡藏品,会以经常演奏来保持藏品的“状态”。如此专业的、倾心而为的民间收藏比比皆是,对于“国家级”收藏来说是难以周全的。2019年6月,楼庄东以民间收藏者的身份登上了第七届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这或许说明,国家收藏与民间收藏是两种互补共存的收藏生态,撇开各种“印象分”,接地气的民间收藏,无论其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的体现,同样可以具有“高大上”的品位。


在“琴师流脉表”和历代京胡琴师像(部分)展区前,文化学者翁思再(左二)、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馆长夏萍(右一)与清末京胡名家孙佐臣的第四代、第五代后人合影。

从收藏展到文化展
2010年在上海闵行博物馆,2017年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曾举办过楼庄东京胡收藏展,因影响远播又添珍藏。2019年秋,值国庆70周年、藏家70周岁,集70把浓缩百年京剧艺术的京胡,又一次呈展于百年“大世界”。尤为重要的是,在翁思再等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全情投入中,在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上海“大世界”主理的多家主办、协办单位通力合作下,将京胡收藏展“升格”为“中国京胡文化展”。


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收藏的戏服与楼庄东收藏的京胡交相辉映

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
2019年的大世界“中国京胡文化展”,以楼庄东70把覆盖清末至当代的京胡藏品为缘由,全方位关联展出了京胡琴师流脉,京剧主奏乐器的沿革,京胡名家的著述资料,京胡等各类弓弦乐器概览,京胡老铺风貌及制艺、琴材陈列,京剧乐队场景展示以及现场名家说琴、京胡制艺体验、京剧幕后风采等系列内容。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更是将民国京剧图文资料、多个版本的京胡曲牌《夜深沉》唱片等珍藏融入,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楼庄东的京胡收藏以及“大世界”的京胡文化展,无疑是2019一份内涵和外延丰满的时代文化档案,更是一份留存百年京胡文化和京剧艺术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


上海京胡藏家楼庄东
以真心有心用心留住岁月
一个好人用一辈子做的事情,一定是一件大好事。一个团体用真心打造的作品,一定是真善美的佳作。

许多珍宝在人们的不经意中消失了。许多保护性的“抢救工程”,在可以保护的时候被“不经意”了,直至转化成难以抢救的“抢救工程”。莫怪岁月无情,或曰世人无心。

国粹京剧堪称文化珍宝,珍宝在奉为国宝时,她的“潜台词”是国人共同珍视。


现在看到的是民国时期京剧乐队的演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