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读红楼:红楼梦里的一处幻境

 少读红楼 2024-02-09 发布于上海
前面我们说过,红楼梦开篇,其实也是幻境的开始,只是在世人眼中,恰恰相反。滚滚红尘,怎么能是幻境呢?这自然都是世人俗眼,我们看不错,也参不透。
还有读者可能会这么问,你说红楼梦开篇即幻境,那红楼梦里的梦又是什么呢?梦,当然就是真像。这也是曹公的高明之处,正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其实,不只是梦,红楼梦里的很多真像和幻境,不细读,很难分辨出来,就是贾雨村这样有才学的读书人,也分辨不出。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因被同僚所参,革职后的他,安顿好家人后,便拖朋友到林如海家做起了西宾,也就是家庭老师。 
这对进士出身的贾雨村来说,做一对一的家教,而且学生又是个病秧子,不能日日上课,自然是十分轻省的差事。加上黛玉母亲去世,需要守丧尽哀,雨村也因此有时间去郊外散步。
也就是在这里,曹公忽然宕开一笔,写了一处隐藏在茂林深竹之处的名叫智通寺的荒凉寺庙,还有一个既聋且昏、齿落舌钝的龙钟老僧,贾雨村是被门联吸引进去的。 
最初读到这里,感觉跟原文情节格格不入,好像是凭空插进来的情节,又像是曹公写作红楼时一不小心开的小差,直接写贾雨村遇到冷子兴不是更简单明了吗?
但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并无多余笔墨,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每一处情节的出现,自然都有其用意,只是我们一时窥不破罢了。 
后来看了脂批,再读时就觉得不简单,这一段对红楼梦一本书的立意本旨来说,太重要了,竟是断断少不得此节。我理解为这是贾雨村被革职后遇到的“幻境”。
当然,这是对贾雨村而言,曹公借此,是要提醒读者眼目,这看上去“门巷倾颓,墙垣朽败”的寺庙,其实都是用来迷惑人的假象,只有那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才是其中真意。 
那个龙钟老僧,也是世外高人的幻象,就像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一样,他们看上去就是个浑身脏污的乞丐、疯子,但其实一个是茫茫大士,一个是渺渺真人。
别说贾雨村认不出真佛,就是我们,也不可能认出。因为道行不够,修行不够,自然就参不破其中真味,就像我们都不是孙悟空,具有火眼金睛,看不出哪个是人,哪个是妖精一样。 
当然,脂砚斋也说了,此时的贾雨村还是俗眼,也就是肉眼凡胎,甄士隐尚且不能认得同为幻象的一僧一道,此时的贾雨村,正在仕途摸爬滚打,一身火气,更不可能识得幻化为龙钟老僧的高人。
当然,即便贾雨村认得出,他也不可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像甄士隐、林如海,不舍得将自己女儿舍于僧人一样,毕竟真假难料,祸福未知。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他们,都尚在红尘之中,甚至是富贵场中,还没有经历一番世态炎凉,荣枯转换,自然也就没有那个悟性和心性。 
当贾雨村从智通寺走出后,也许这处荒凉小境也就随之消失不见了。只是贾雨村不可能知道了,就像寺庙门联里说的,世人大多不到走投无路时,是不会回头的。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