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培国老师花鸟画精品欣赏

 npkaida 2019-09-30
高培国老师花鸟画精品欣赏

高培国,又名高兴,得心楼主人,师从著名花鸟大家霍春阳先生、刘贞麟先生,秉承中国传统花鸟画正统血脉。受教于宋唯源,郭石夫,肖文飞诸家。现为霍春阳传统艺术研究会研究员,百安书院研究员,百安书院教师,大骞世界书画研习社刘贞麟花鸟班班主任,助教清华美院中国书画高级研修基地传统花鸟班班主任,助教;农工民主党党员 ,湖南农工民主党画院成员;深圳巴乌葫芦丝协会理事,长沙花鸟画家协会理事 ,古沩画院执行院长。

高培国老师花鸟画精品欣赏

石溜(展览) 8平 4尺整 兼工写

题款:石溜泻烟晴自照,岩枝横月夜相依

这幅作品表现的是元代画风,典型的中国传统花鸟画的一个风格,是文人画的兴盛时期,具山林气。

从画的本体来讲呢,那就是能够最大程度的表现一个画家的基本功,精妙的笔墨功夫。这幅画里,功底深厚,非常精彩!整幅作品都是各种各样的变化很丰富的线条组成的,白描功底了得。中国画,他就是线条的艺术,笔墨笔墨,笔法在先,墨法在后。

另一精彩高明处,画家把画面的虚境表现极妙,这是很难做到的。古人讲"委身怀虚,问道归心!""山楹而思逸,怀水镜而神虚 " 道法自然,画外之画,玄外之音,清逸而高古!

高培国老师花鸟画精品欣赏

锦鸡

宋 人 文同 有诗赞她:

高原濯濯弄春晖,金碧冠缨彩绘衣。

石溜泻烟晴自照,岩枝横月夜相依。

有时勃窣盘跚舞,忽地钩輈格磔飞。

寄语人间用矰缴,瑶台鸾凤好同归。

古人根据雄性锦鸡的形象,说它具有"五德"之誉:"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锦鸡的丝冠、角距、虎纹、凤尾,文武双全的轩昂气宇,赞它有五德实在是恰如其分。被古人神话为凤凰的锦鸡,历来被人们视为高贵、典雅的象征,它是中国独有的留鸟,它在距离人们不远的山野中生息繁衍,人们用它的名字组成许多成语:锦上添花、前程似锦、锦绣山河……人们认为见到它,就能拥有幸福和吉祥。

红腹锦鸡,它被中国古人神话为凤凰,龙凤呈祥,成为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图腾。其实,世界上没有凤凰,古人臆造的神鸟凤凰,它的现实原型,就是锦鸡。古人把锦鸡的模样放大许多倍,进行神话加工,于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幅作品不仅有很强的描写而且富有诗意。

高培国老师花鸟画精品欣赏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

竹叶为互生,中叶细侧叶宽, 每个叶片均由左右两笔弧线组成, 用笔勾线要挺拔。 几组叶子之间穿插组合要注意疏密。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 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

高培国老师花鸟画精品欣赏

将写实与写意相融,自然之精神有画家的心境、情感合一、形神兼备、工写结合,也就是抽象与具象的结合,界于工笔与意笔之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