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为媒唐代诗人顾况如何寻得佳人
文/梦光情雨 衣袖撩动着思绪散乱的白云。 秋风,像失恋者的心情一样怅然、萧瑟。上阳宫外,墙边,夕阳里。谁在御河堤上怏怏漫步?唐代诗人顾况也。 唐僖宗李儇(公元前874年—公元前888年)在位时,诗人顾况独自在禁城(皇宫)旁边的街道上走着。这时正是深秋时节,草木凋落,金风萧瑟,残阳西下,愈增加游子羁旅漂泊之感。路边御沟中流水潺潺,落叶随着流水漂浮而下。顾况走到御沟旁蹲下身子洗手,不一会,顾况见有一片落片,略比其它树叶显得宽大,远远看去,隐约有墨迹写在叶上,这片经霜的叶片在水中仿佛红光闪闪,含情脉脉,翩翩蝶翼。顾况以柳树枝挑来取看。见叶上墨迹娟然,乃一首小诗: 一入宫门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顾况看罢心想,可见此诗的作者是一位幽居上阳宫里的宫人所题,在时间的逝水里漂流一片寂寞冷落之心。气宇轩昂的殿阁、娇红软翠的宫禁,实则是最阴暗的人间地狱。多少艳姿丽容的宫女花残叶落,殉葬了青春。那是心灵的沙漠,那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顾况读诗而悲悯,并将红叶收藏在随身携带的小竹箱里。 顾况也摘了一片红叶,题诗其上: 花落深宫莺亦恋, 上阳宫女断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 叶上题诗寄与谁? 次日,顾况在御沟的上游把《诗叶》放在水面上,慢慢流进宫中。 巧得是那位题叶寄情的宫女恰恰收到了和诗。 又一日,顾况在第一次拾红叶的地方,捞起那枚枚漂泊的答诗: 一叶题诗出禁城, 谁人酬唱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 荡漾乘春取次行。 枫叶,生于秋。“乘春”之说当指心中之春意荡漾,“自嗟”句甚为幽怨,对于自由之渴念,可窥一斑。 顾况当时依托于河中府韩泳府下做些文字工作,有一天韩泳请顾进内,对顾况说:“皇帝内宫有30多位宫女因为有过失,让她们出来嫁人,有一位韩姑娘与我同姓,她久居深宫,现在已出了宫庭,来住我家里,您至今还未娶亲,年纪又快过壮年,如今这位韩姑娘积蓄了不少钱财,她本来也是好人家的女儿,长得姿容艳美。我来对韩姑娘说,让她嫁给你,你看如何?” 顾况急忙离座起立,接着跪伏在地说:“我不过是一名穷困的书生,寄食于大人门下,衣食无忧,受赐极多,只恨自己无所成就,不能报答您的恩情,怎么还敢有其他的奢望呢?” 韩泳便令人为媒,并资助顾况备下礼品,尽六礼(古代婚礼的6道手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的规矩,为他们举办了婚礼。顾况在新婚之夜,欢乐无比,发现韩姑娘姿容艳丽,还以为是误入仙境,不免神魂飘飘。 第二天,韩姑娘在顾况的书箱中见到了题诗的红叶,大为吃惊地问:“这是我在宫中所写的诗句,你怎么得到的?”顾况如实把情况告诉了韩姑娘。韩姑娘又说:“我在水里也曾经得到过题诗的红叶,不知是谁写的?”于是,韩姑娘打开箱子取了出来,一看,原来便是与顾况所题的一联诗句。两人相对惊叹,感慨得久久垂着泪水,并说:“今日的事情岂是偶然的吗?莫非姻缘前世注定了?!” 韩姑娘又说:“我得到红叶以后,又写了一首诗,至今还放在箱内。”于是,她取出来让顾况看,上面写道: 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 此情谁会得,肠断一联诗。 有一天,韩泳设宴招待顾况夫妻,韩泳对他们说:“你们二位今天应该好好感谢我这位大媒人了!”韩姑娘笑着回答说:“我们二人今天的结合,不是媒人的功劳,是天相助的结果。” 韩泳又问:“怎么说?”韩姑娘让顾况取来笔墨,题诗一首: 一联佳句题流水, 十载幽思满素怀。 今日却成鸾凤侣, 方知红叶是良媒。 
|